茶餘飯後隨筆

茶餘飯後隨筆

(一)

我有一個同事,做事平時看起來粗粗拉拉的,可是我幾次在他的辦公室都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每一次都用開水刷洗茶杯的時候,都把廢水收集在一個大的塑料瓶裡,很少隨手倒掉,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水倒掉了可惜,收到瓶子裡,冷卻了可以澆花,我看到他窗臺上的花花草草,長的蓊蓊鬱鬱的,一股旺盛之氣。一時竟不知道如何來評價這個我認為的粗線條的人。

茶餘飯後隨筆

(二)

同學幾個一起吃飯,我請客,其實就是大排檔,年齡都不小了,就是聚聚,無非找個可以閒扯的地方,宣洩一下情緒,開開心心,吃完飯我去結賬的時候,老闆說帳結過了,錢雖然不多,可是我心裡卻多了一番滋味,可能就是這樣的友情才會讓大家走的更遠,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只有有原因的愛和有原因的不愛。

茶餘飯後隨筆

(三)

細雨潺潺的午後,坐在窗前,聽著雨打窗欞,看著窗外的玉蘭花瓣上灑落的雨滴,放空心情,和靈魂對話,間或思念著遠去的愛人,就這樣等待著夜幕降臨, 那種境界就像席慕蓉在《暮歌》中所說:“我喜歡將暮未暮的原野,在這時候,所有的顏色都已沉靜,而黑夜尚未來臨。”

我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就彷彿看見千年之前的[ 唐·李商隱 ]夜雨寄北寫的場景: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所有的思念都在西窗剪燭,夜雨卻讓思念更熾,所有的情節都在淅淅瀝瀝的夜雨,只這兩個字就勝多少虛情假意?

茶餘飯後隨筆

(四)

一個朋友知道我喜歡茶,說他也很喜歡喝茶,我請他來我家一起品飲,談到茶,不能不說水,所謂七分水,三分茶,唐代茶聖陸羽對水的研究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愛茶人首先選擇水。

而朋友說自己喝茶就是逢茶就喝,不分青紅,大玻璃杯一泡一天,喜歡喝茶到這個境界我也是醉了。

茶,如果沒有選擇,不如不喝,因為現在雖然茶為國飲,但我們喝茶不是附庸風雅,也沒有必要為了喜歡就不加研究,就像阿Q喜歡吳媽,僅僅是睏覺而已,喝茶不僅止渴生津,而且更是一種品味。

茶餘飯後隨筆

(五)

魯迅在《喝茶》裡提到“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功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的感覺”。雖然魯迅寫這篇散文是對當時候一種現象的諷刺和挖苦,但是字裡行間卻透漏出魯迅先生對茶的研究和喜愛。就像平時很多人標榜自己是某方面的專家,其實它字裡行間透漏出來的就是這方面的蒼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