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品茶,人生之幸也

讀書品茶,人生之幸也

我喜歡讀書,也喜歡喝茶。

有人說讀書的時候可以喝茶嗎?喝茶的時候可以讀書嗎?

當然可以,當然不可以。

不是糊塗賬,因為讀書是精神上事情,讀書可以跟看熱鬧相似,在書本上看古今中外發生過的有意思的事情,看他們在處理問題中困惑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候看見小說中主人公遭到的不公平待遇,心中真的替他難過,傷心甚至想進到小說的情節裡去幫助他,可是現實中我們一樣會遇到比他更迂迴曲折的事情,雖然類似,卻用他們解決的辦法還是無法解決。

讀書品茶,人生之幸也

所以我很欣賞托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不同。所以看書不是僅是看熱鬧,也不是尋求辦法,是跟古人對話,尋找心靈的溝通和共鳴,所以高興了可以喝一杯茶,悲傷了也可以喝一杯茶。茶是為讀書服務的,至於茶是什麼味道並不重要。

茶是物質化的東西,我們可以理解它就是一杯原料,有人就直接稱之為茶飲,當然是沒有錯的。

讀書品茶,人生之幸也

可是茶又是一種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分別說明了茶是中國老百姓生活和文人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讀書品茶,人生之幸也

而日常生活中,雖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卻並非易事。泡好一壺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廣泛的內容,如識茶、選茶、泡茶、品茶、茶葉經營、茶文化、茶藝美學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項技藝、一門藝術。

泡茶可以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時涉及茶、水、茶具、時間、環境等因素,把握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是泡好茶的關鍵。當人在心情不好,煩惱的時候,泡上一壺茶,會在不知不覺中的拋開那些煩惱的東西。

讀書品茶,人生之幸也

所以當喝茶的時候,我們從品飲到對精神的感受,再上升到文化的傳承,則不可以讓喝茶成為讀書的附屬,而在茶餘我們是可以讀一讀唐詩宋詞,讓唐朝的茶道,宋朝的鬥茶文化融入到我們的生活裡去,讀書則會讓茶在我們的精神裡發酵,讓周圍的一切散發著氤氳的茶香和清冽的書香味。

茶是主體,書是附屬。

當然我還是喜歡一千年前趙州和尚的一句:喝茶去。

讀書品茶,人生之幸也

那句喝茶去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而是頓悟之後的箴言。喝茶是等同於吃飯去,也可以是睡覺去,就像有人問一位參悟禪道之後說,你參悟之前幹什麼,他說砍柴燒火,那麼參悟之後呢?他說還是砍柴燒火,哪有什麼區別呢?

參悟之前是砍柴時候想著燒火,燒火時候想著砍柴,參悟之後是砍柴時候想著砍柴,燒火時候想著燒火,其實就是趙州和尚說的喝茶去,把一切沒有覺悟的東西融入日常生活中,忘了自己,變本相為無相,喝茶就是喝茶,頓悟了喝茶,就一切迎刃而解。

所以讀書時候讀書,喝茶時候喝茶,茶是書,書是茶,哪裡又有什麼區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