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人比人气死人”中蕴涵的几个深刻道理,经商之道未出其右

曾几何时,坊间便有“人比人气死人”这一说法,虽不明出处,却颇有一番深意,其中不乏深刻的生活道理

,如此闲扯一二。

闲扯“人比人气死人”中蕴涵的几个深刻道理,经商之道未出其右

素材来源网络

1、 人能不能比?

在我们的生活中,女人习惯于比美丑,比胖瘦,比胸比腿比包包,甚至于比男友比老公,如此种种,不甚枚举。而男人更习惯于比车比钱比名望,甚至于比曾交往过的女人的多少。这种对比在闲扯中司空见惯,早已深入每个人的骨髓,其客观性、普遍性毋庸置疑,合理性也无需辩论,尽管我们渐渐领悟到有些对比是需要避免的,比如孩子的成绩,但总的说来,当前社会仍沉浸在各种对比中,乐此不疲。

2、 为什么会有人生气?

喜怒哀乐作为人性的主观情绪表达,有着其特定的意义,每种情绪都应该得到尊重,刻意追求其中一种,而回避另一种的行为都等同于悖离人性,久而久之难免得病发疯。而生气无疑是怒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凡我们感到不痛快,心里堵得慌就会发怒生气,这多出现在我们有所失去时,或因失去别人的尊重而生气,或因被骗失去财物而生气。

而人与人相比后失去更多的应该是自信。女人因丑被比下去而感到生气,是因潜意识中已认可了自己的丑,而失去了信心。男人因穷被比下去感到生气,同样是潜意识中认可了自己穷的现状而失去了信心。如果没有失去信心,则完全不会当回事,也就无所谓生气。

3、 被气死的是什么人?

首先人比人这个行为是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在主动与目标相比,而被比者并不一定知情,比如一个美女在街头看到一个丑女,心中不免暗自得意,默默念叨:我要是长她那样,早撞墙死了。在这一情景中,丑女并不知情,仍在街着啃着她的烤地瓜。相反,如果丑女在街头看到一位美女在啃烤地瓜,看到人家因长得美,在大众眼中啃烤地瓜的姿势也同样显得美,由此而引发羞愧难当,以致诱发生气郁郁而终,这个情景中,美女也不知道自己参与了对比,即使丑女最终被气死,也应与美女无关,是丑女自作自受。由此可见,人与人的对比中还蕴藏着相当的智慧,丑女明知自己长相一般,还主动和美女去比美丑,最终气死自己,这不是美女有病,是丑女弱智,丑女就不能换个角度比皮肤,比秀发,比眼睛,比胖瘦?总之自己比对方有优势的哪一项都行,如此不单不至于气死,还会变得更加自信,对生活充满热情,自信起来,也就变得更美,从此跨入良性心理循环,越来越好。由此可见,

气死的多半是些蠢人,与美丑无关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比人气死人”需改为“人比人气死蠢人”才算完整,才合乎逻辑。同时,人与人之间也有对比的需求与能动性,因为这种比,在督促个人、家庭以致社会的进步

生活不乏经常听到这样的对白:“隔壁老王家又一添了大冰箱,咱家什么时候也能有一个呢?”“等下次中了彩票再说!”,对于老公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不会满意的,于是便会督促他上进,更勤劳,多赚钱。这个过程对老公是督促勤奋上进,对家人是改善生活条件,对社会是促进了整体进步。这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但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与潜意识中人的对比是相关的

回到“人比人气死人”,从语境中可以听出,说这话的人是不希望人与人相比的,既然人与人的相比在促进社会的进步,为什么会有人反其道而行,试图阻止呢?这还得从说这话人的身份说起。

如果你是这家的老公,显然你也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种对比,因为这种对比在加重你的负担,让你生活得更累,虽然从家庭长远来看是有利的,但短期对你来说是痛苦的,你企图搬出此话来说服老婆摒弃攀比心理便不难理解。

换一个场景,你们一家子深居在深山老林,与世隔绝,甚至连个电话都没有,更别说WIFI网络啥的更是见都没见过,老婆根本就不知道类似隔壁老王这样的人物,更不知道他家生活过得怎么样,失去了生活中对比的对象,也没有打听的渠道,老婆没了生活对比,也就是不会因此生气,家庭变得和谐多了,尽管日子过得苦巴巴,但会感到生活充实,岁月静好。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对比能带来进步,负作用是带来不和谐,规避的方式有封锁与隔绝

但开放社会中的家庭要做到与世隔绝并不容易,为了和谐而拒绝进步也没有必要,更何况在开放型社会,家庭关系即使不和谐,还可以离了再重新组建一个可以和谐的新家庭,相比于隔绝社会,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傻子都会懂怎么选,如此,在家庭关系中,如何恰当的用对比来达到家庭进步的同时,又保障家庭关系的和谐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无疑是家庭女主人的职责,因此女性在家庭中的对比智慧与视角视点,在当前社会中显得举足轻重,小可兴家,大可兴邦。最起码也要懂得不要拿自家的弱去比别家的强,应该将视角视点着重于自家的强,从而得到激励与发展,使家庭成员重拾信心与希望,继而成就未来的辉煌。而

华夏民族的强项无疑在千年文化

以上闲扯,个人认为经商之道未出其右。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