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從無到有,離商業化實現邁出一大步

在國防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衛星遙感技術尤為重要。40多年來,我國衛星遙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數據應用從依賴進口到自力更生,目前已經出口到諸多國家和地區。如今,我國的衛星遙感正在向商業化邁進。

衛星遙感從無到有,離商業化實現邁出一大步

我國衛星遙感技術起步較晚,大約比蘇美晚了10年的時間。1976年,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並且於上世紀80年代利用該技術成功發射了兩顆國土資源普查衛星,初步滿足了當時對衛星遙感信息的需求。但是,由於當時衛星搭載的是膠片相機,數據範圍有限,滿足民用尚且十分困難。

CCD相機的問世將衛星遙感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拓寬了遙感應用領域,使衛星遙感技術轉向民用。90年代末,我國的遙感產業逐步建立。不過,雖然當時我國擁有了自己的遙感數據源,但是其質量和國外產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並且數據供給數量也無法完全滿足民用需求。

衛星遙感從無到有,離商業化實現邁出一大步

2008年,我國建立了中國資源衛星中心為主體的陸地衛星集中處理體系;2010年,我國啟動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2014年,我國發射高分二號遙感衛星,首次在國產遙感衛星中達到了亞米級分辨率.......隨著一批高性能指標遙感衛星的投入應用,國產遙感衛星數據滿足了民用需求,並得到用戶認可。

鏈科技小編了解到,如今我國遙感衛星中低分辨率數據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高分辨率數據也已經佔到了國內市場的85%左右,並出口至一些國家。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國衛星遙感事業要想實現真正的騰飛,必須向商業化邁進。

衛星遙感從無到有,離商業化實現邁出一大步

商業價值可以激發創新激情,擴大市場。據統計,2017年全球衛星應用產業規模達2600億美元左右,但是遙感衛星僅佔不到1%,商業化程度尚處於萌芽階段。據專業人士表示,遙感商業化發展之所以步履維艱,是因為受到了高成本的制約,而導致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遙感衛星對傳輸寬帶要求較高;二是組網衛星的數量要足夠。

目前,我國遙感衛星已經邁出了商業化的步伐。2015年,我國首個商業遙感星座“吉林一號”發射首星,該項目計劃在2030年完成138顆衛星的發射,實現組網運行;2014年高景一號4星組網,形成了我國首個0.5米分辨率商業化遙感星座,同時使我國國產商業遙感數據水平邁入國際一流行列,並逐步向前進發。

鏈科技ChainTech中國技術信息大數據庫,專家在線實時諮詢平臺。專注於技術難題解決、技術成果引進,實現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平臺提供技術評估、技術創新、專家諮詢、技術推廣等系列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