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佈兩大新政,此類板塊一定要遠離!

最近市場出現了很多奇葩事情。從大股東拿到救命錢後一轉臉就減持,到交易所發佈的一些新規,有很多事情讓人無法理解,一些陷阱大家該如何規避?值得大家引起注意。

首先從上週末滬深交易所發佈了兩大重磅新政開始說起,一個涉及上市公司的回購,一個涉及上市公司的高送轉。

先說說回購新政,具體的內容細節很長,但裡面真正引起關注的大概有以下幾點:

1、上市公司回購的股份在持有超過6個月後,可以重新在二級市場上賣出。

這一條是最巨大的變動,以前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後只有兩個用途,一個是直接註銷掉,另一個是作為員工的股權激勵,實際操作中絕大多數都是註銷掉。新規竟然規定上市公司可以在持有半年後賣出,這就等於允許上市公司參與自己股票的交易,從理論上講,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公開通過二級市場精準的高拋低吸來獲得利潤,這太有想象力了,但是對市場普通參與者來講又是極為不公平。

在A股市場上玩高拋低吸第一高手是GJD,第二高手則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他們對上市公司最為了解,上市公司對他們來講就好比是自己的孩子,是好是壞,何時出利好,他們掌握的一清二楚,和他們玩,散戶能有優勢嗎?

2、上市公司用於回購的資金,可以是自有資金、金融機構借款、發行優先股或可轉債募集的資金以及閒置的其他募集資金等。

這對上市公司股東來講也是優勢方,竟然允許借款來回購,結合上一條,就是上市公司,可以借錢炒自己家的股票,在6個月以後賣出。

3、明確了回購的下限和上限,且上限不得超過下限1倍以上。這個對市場來講是好的一面,以前老有一些忽悠式回購,玩文字遊戲,比如回購最高不超過···其實實際回購連個零頭都沒有。比如,今年年初分眾傳媒拋出了不高於30億回購方案,實際回購金額連3億都沒有。這次有了明確要求,以後上下限說清楚,誰也別糊弄誰。

4、要求維護股價的回購在發佈後3個月內就完成,不得拖延。並且嚴禁在回購期間公司高管個人減持股票。

第1、2點對上市公司來講具有優勢,3、4點對市場有利,有助於對上市股東不文明行為約束。總體來說交易所發佈的回購新政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給眼下疲弱的市場一針強心劑,甚至給上司公司炒自己股票開了綠燈,現在還很難說這個政策會對市場帶來哪些實際的影響,需要花時間再觀察。大家如果想參與回購交易,一方面要注意公司質地如何,另一方面要注意回購後的時間節點。

接下來說下高送轉新政,短期來看是利空,但是實際上是對股民的一種保護,因為一直以來高送轉就是個幌子,多數情況下上市公司拋出高送轉方案後,借股價出現大幅上漲然後進行減持,這一現象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並且屢試不爽。並且在去年年初,證監會主席專門就高送轉發聲,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現象。

這次的高送轉新規對符合條件的上市企業做出了明確規定,比如:


1、最近兩年淨利潤贏持續增長。2、每股送轉比例不得高於最近兩年同期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比如你複合增長50%,那最多就只能10轉5。3、最近一年虧損、淨利潤同比下降50%以上,或者高送轉後每股收益低於0.2元,禁止高送轉。


這個條件設定後,很多弄虛作假的企業被拒之門外,尤其是第二條,很多企業達不到這個標準。比如,最近的兩個高送轉龍頭,正元智慧和正業科技明顯達不到標準,今天出現大跌。

受次消息影響,一些預高送轉的個股暴跌,尤其是前期被爆炒股價偏高的,高送轉細節一出臺不符合條件的直接被按在地上。這也是創業板今天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它倒是幫助大家縮小了尋找高送轉潛力股的範圍,10送5以上的高送轉在監管範圍內,但是低送轉卻沒提及,這對一些達到送轉條件的來講或許是利好。但是這種利好明顯有點鑽空子,從始至終高送轉都是幌子,以套路居多,想參與炒作的還是三思而後行。

另外還有個現象需要注意,就是減持現象開始有所上升。

自11月以來,A股市場有364家上市公司遭重要股東減持,數量高於近期高點9月份的335家,創出半年新高。與9月份相比,當前市場點位已較低,但遭重要股東減持的公司家數卻有所增加。該現象與市場低迷股東減持減少的常理有悖。

從減持金額來看,11月至今重要股東累計減持145億元,減持金額相對10月份明顯增加,但低於9月份的近268億元。

從公佈的減持的個股來看,多數是在這一波反彈中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漲,典型代表就是兩大妖王,恆立實業和光洋股份。

從9月份和11月份的這兩次減持可以看出,一些資金還是偏謹慎,出現一定幅度上漲後就藉機開溜,而散戶卻是在追漲。這就是區別!

當然,從減持對象來看,多數是中小創企業,基本面並不是很好,資金偏謹慎。而滬港通則是持續流進。上週五市場出現大跌時資金並沒有出現大幅流出,並且在尾盤還出現流入狀態,在今天指數出現調整時再次出現流入狀態,兩市合計流入26億。


交易所公佈兩大新政,此類板塊一定要遠離!



外資的表現不一定能判斷出短期指數的運行狀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資金一直是在下跌中緩慢流進,而出現階段性見底時流入幅度更大。

從今天市場表現來看,賺錢效應一般,只有30家個股出現漲停,將近20家個股出現跌停。福建、天津、雄安新區板塊漲幅居前,福建板塊上漲是受臺灣政選影響,市場預期兩岸經濟有望出現好轉,但是主流板塊集中效應不夠明顯,權重股銀行保險止跌企穩跡象明顯。前期高位個股繼續大幅下跌,創投、高送轉,殼資源、黑色系、石油化工跌幅居前。這一段時間國際原油暴跌對石油化工和黑色系影響很大,注意規避風險。


交易所公佈兩大新政,此類板塊一定要遠離!



從指數表現來看,今天各大指數均收出個十字星,明天註定又是不省心的一天。要麼暴漲,要麼又是一箇中陰線。不好預測,也沒必要預測,5成倉位足以應對一切局面,何必自討苦吃。週末兩篇文章告訴大家如何控制倉位,原因就在這裡,只希望大家能順利熬過目前複雜局面。

如果明天出現大漲,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出現中陰線,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現在這個點位即使出現暴跌已無傷大礙,殺傷力比之前要少很多,看清局勢很關鍵,沒必要自己嚇唬自己。

最後再送給大家一句話:目前全球資本市場的恐慌只對A股底部構造形成一定干擾,可能會延長築底週期,或者會影響後期反彈質量,但是絕對不能改變A股目前所處的狀態:低估值和歷史低位。


交易所公佈兩大新政,此類板塊一定要遠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