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不受歡迎?嘗試把用戶體驗放到第一位吧!


區塊鏈技術不受歡迎?嘗試把用戶體驗放到第一位吧!


新興技術要取得成功,必須有高回報,以及好的用戶體驗方能成功。事實上,一項技術能不能流行開來,要看這項技術是不是和優秀而易懂的的用戶體驗密切相關。這是一則關於成功公司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如 Apple、Google、Uber 等。這些令人心動的公司代表了強大的團隊、先進的技術以及滿意的客戶的完美結合。

用戶體驗究竟如何,完全取決於客戶滿意度。你是不是認為,如果 iPhone 有著普通的用戶體驗,它還會取得如此成功嗎?就像競爭對手那樣?是的,iPhone 有著尖端技術,比如巨大的多點觸摸屏或陀螺儀。但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對 iPhone 清晰易用的界面、雙指縮放和超讚的網頁瀏覽體驗感到興奮。

對區塊鏈來說也是如此。我並不認為人們真的 “需要” 這項技術,但我確信人們需要的是技術成果:自由、信任和隱私。所以我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周圍的人都對這些好處視而不見?為什麼其他人對區塊鏈帶來的新機遇並沒有表現出興奮來?歸根到底,區塊鏈採用的問題還是在於用戶體驗。

區塊鏈採用的問題在於用戶體驗。

我發現任何基於區塊鏈技術,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特徵如下:

  • 行話使溝通變得困難而費勁;
  • 不可讀的地址名稱帶來了複雜性;
  • 僅限工程師的功能不容易為大眾市場所接受;
  • 交易速度及佣金帶來了槽糕的用戶體驗;
  • 聲稱的透明度不可用。

總體而言,當前區塊鏈的用戶體驗為新用戶製造了很高的准入壁壘,從而降低了採用率,並誘發了比解決實際需求更多的問題。

因此,讓我們深入研究每個問題,並找出潛在的解決方案。

區塊鏈行話

讓我們想象一下,你經常旅行,而且你只是希望能夠很容易地解決航班延誤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你要嘗試一種有前途的、基於 P2P 區塊鏈的旅行保險。聽上去這種保險能幫你省錢!然後你打開 “how it works”(如何運作)這一部分,你將會看到,你只需選擇一個航班,然後在以太(ether)中將已簽署的交易提交到一個 DApp 地址來創建智能合約。就算你能明白上面到底是在說什麼,那也不是向你奶奶或者你家 5 歲小孩描述這一過程的正確姿勢,對吧?

譯註:行話是指一些特定專業人士之間的用語,為了幫助討論議題,這些用語當中有許多在發展過程中逐漸簡化,例如可能會直接使用縮寫而不必附加解釋。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行話。在一個領域當中,某個詞彙可能會有比標準解釋更為精確的定義。

作為潛在用戶,我們希望在航班延誤的情況下,能夠確保我們會得到賠付,我們並不關心什麼交易啊,什麼智能合約啊等等。我們既不關心底層技術,也不想採用新的使用方式。技術應該遵循現有的用戶行為和習慣,而不是重新構想用戶體驗——這樣技術才會取得成功。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通信:要想被聽到,區塊鏈驅動的服務應該討論的是用戶需求和潛在價值,而不是酷炫的功能或技術。

讓我們分析上面提到的那些內容,找出關鍵的價值點。“已簽署的交易”(Signed transaction)意味著你的付款是安全的,“以太”(ether)和 “DApp” 這兩個關鍵詞意味著你購買的保險值得信任。“智能合約”意味著你將會自動立即付款。如此看來,應該可以為用戶帶來巨大的價值,但是行話卻會在技術和用戶體驗之間造成了誤解。

解決方案

那麼,我的建議是什麼呢?我確信我們需要與使用他們語言的人進行交談,並且只在絕對需要時,才使用區塊鏈特定行話。是的,說行話是顯得挺時髦的,但如果你想要覆蓋更廣泛的受眾,請你使用人們熟悉的詞彙。還有,現在是時候停止討論 “什麼是比特幣” 了,關於比特幣的各種資料已經滿天飛了,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如果你接受比特幣,請使用 “buy”(購買)而不是 “send”(發送)來啟動付款,對於付款狀態,請使用 “yourpurchase is almost verified”(你的購買已確認)而不是 “your transaction needs two confirmations”(你的交易需兩次確認),還有是 “fee”(費用)而不是 “mining fee”(挖礦費)。

不可讀的地址名稱

我們都喜歡名字,喜歡起名字也喜歡聽到自己的名字。我們給寵物起個綽號,在寫書的時候使用別名。這些名字可能聽起來溫柔、激進、自信或悲慘。但是在區塊鏈的世界中,就不是這樣了,我們面對的是可怕的、無意義的地址,而且我們還不能重新命名這些地址!看這個:1EQoU9muLBu4MF9gon3o9Tm8nQwwK6DVmu這是什麼鬼東西啊?這個代表我的地址,但是有誰能記得住這個序列啊?難道我不可以用更好記的名字嗎?不可以,因為技術並不支持你這樣做。

可能會有些人說,這有什麼關係啊,你可以複製粘貼啊!這麼做就是為了保護隱私和安全 balabala…… 不過,這一切都是跟易用性相關的問題,比如域名就比 IP 地址更具可讀性不是麼?你可以很輕鬆地記住 godaddy.com,而不是 104.238.65.160。

二維碼在這類場景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你需要一個二維碼掃描器。由於一些顯著的因素,它在中國非常流行,但在其他國家,幾乎就沒有什麼人用。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相信二維碼:因為它需要使用攝像頭,而且還不能快速訪問。最後需要提到的是,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是已經可以識別物體、閱讀文本,通過一張照片就可以確定敏感特徵。看起來人工智能更有前途,也更適用。

假想的解決方案

我真的相信,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像 DNS 這樣的全球化、匿名化和去中心化的命名系統,並得到大多數區塊鏈基金會的廣泛支持。聽起來想是一個創業的想法?不是的,它應該是完全免費的、非商業性的。這會不會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浪漫想法呢?但如果社區能夠理解它的價值,那就不會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兒了。

不過,某些快速解決方案也不是沒有,比如,錢包內的自定義聯繫人列表或者基於區塊鏈的服務。一些區塊鏈(如 NEM 和 EOS),就有嵌入式功能來解決這個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它也有可能成為必可不少的功能,因為它的採用是增長的關鍵。

僅供工程師的特殊功能

大家都知道,智能合約給我們帶來了多麼棒的機會。看,可編程貨幣、去中心化自治組織、自動執行合同內容!這些措施可能會使現行的法律和行政系統發生改變,至少會改變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世界。我說的並不是會計、博彩、風險對沖、保險等其他行業。從理論上來講,這聽起來讓人興奮。但是,要創建一個簡單的智能合約還是需要專業的工程技能,並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首先,要整合你的想法並充分利用技術的真正力量,需要了解某種特定的編程語言,如 Solidity、C++、Haskell 等。因此,對於非工程師背景的人來說,它就不適用了。即使對精通技術的人來說,他們也需要學習一種新的編程語言,並掌握區塊鏈特有的細微差別。設置智能合約的用戶體驗就像編寫代碼一樣,並不怎麼令人興奮和友好。

其次,部署智能合約並將其投入使用是一件冒險的事情。問題是,去中心化意味著你一旦發佈後,就不能很容易地修復 bug 或者進行更改。要進行更改,你需要在所有利益相關方、所有智能合約參與者之間達成一致才可以。你的合同總是容易受到駭客的攻擊。實際上,這裡並沒有被黑一說,但智能合約可以被簡單地利用來進行意外的工作。在 DAO 項目中已經出現過這種情況,以超過 7000 萬美元的價值耗盡了 360 萬 ether(要深入瞭解這一情況,請參閱:https://medium.com/@pullnews/understanding-the-dao-hack-for-journalists-2312dd43e993 )。一個 “駭客”(或者他們的團隊),剛剛在智能合約的代碼中發現了一個漏洞,並進行了利用,但沒有人能夠阻止漏洞的洩漏,部署快速修復或者恢復 Ether。為了修復這一漏洞,需要花費巨大的工程努力,這將會分割網絡,甚至導致社區分裂。

第三,就算是最安全的智能合約,閱讀和理解也並不那麼容易。儘管看上去你正在嘗試理解這些術語,但那是在工程風格中。雖然智能合約也使用代碼,但是對公眾來說,它們並不會那麼清晰、安全。

解決方案

一方面,我們都缺乏值得信任的人、組織和機構。誰是那些可以信任的人呢?就是那些可以鑽研細節並且會重視他們名字的人。在經濟學領域中,四大會計事務所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確保公司的透明度。在加密行業中,為了建立適當的信任級別,出現了一些社區(以 Hacken 為例)。儘管如此,這些社區還很年輕,規模也很小。我們需要做的是,建立新的機構、新的組織,並幫助發展現有的機構,以實現適當的信任級別。

而另一方面,我們需要的是提供易於使用的工具來監控、檢查和驗證基於區塊鏈的產品。雖然它很耗費時間,而且沒有防彈視覺解決方案,但是它可以帶來真正的透明度和信任級別。

交易速度和成本

每每看到人們用比特幣買咖啡的老視頻,我總是會心一笑。它是如此的容易操作,即使技術是如此的年輕。想象一下,2018 年,你走進一家咖啡館,點了一杯提神的美式咖啡。然後你用比特幣(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比特幣的一部分)支付。然而在現實中是這樣的:為了完成這一支付,你等了至少半個小時,咖啡都涼了,然後還要為這一杯 4 美元的咖啡支付佣金。技術還是那個技術,但現在不那麼激動人心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事實是,區塊鏈本身並不能給你提供免費交易、即時速度或熱咖啡。

你會說,現在的交易速度更快啊。沒錯。但同樣,技術並沒有解決問題。去中心化帶來了自由,可以在各種工具中加以利用。現在,企業承擔了這些風險,並從中獲利。這是 100% 公平的,這就是我們的世界的運作方式。

實際上,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性,將所有加密貨幣和底層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交易速度問題開發的,另一類是基於其他問題開發的。我還有一個令人傷神的問題:用戶討厭等待。早在 1982 年,就有研究論文描述了 Doherty 閾值(參見 https://lawsofux.com/doherty-threshold),該閾值將計算機響應時間的要求設置為 0.4 秒,而不是之前標準的 2 秒。聽聽吧,2 秒鐘對一個人來說已經很無聊了。當然,我們可以做一些特效,在微動畫、進度條下掩蓋幾秒鐘,但是,以太坊網絡中常規交易速度就高達 6 分鐘,我們的這些方法就失效了。

譯註:Doherty 閾值是指當計算機及其用戶以一定的速度(<400ms)進行交互時,生產率會提高,從而確保兩者都不必等待另一方。也就是說,在 400ms 內提供系統反饋,以保持用戶的注意力並提高生產率。由 Walter J. Doherty 和 Ahrvind J. Thadani 在 IBM Systems Journal 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首次提出。

解決方案

好消息是,還有另外一組區塊鏈技術是基於這個問題開發的。我的賭注是類似納米技術(區塊晶格(block lattice)),它可以在不收取交易費用的情況下,提供 4~6 秒的交易速度。EOS、Stellar Lumens 和 Ripple 都有相同的基準,與 Visa 交易速度和交易量不相上下。對於其他網絡來說,他們最好把這個問題放在首位。

透明度

區塊鏈技術為你披露了所有發生的事情的全部信息。你想知道你持有的比特幣的所有的先前持有者嗎?或者你的萊特幣被開採的確切時間?你可以這樣做!但是有一件小事就是…… 要理解區塊鏈為你提供的大量信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見過區塊鏈探險家嗎?試圖瞭解哪裡發生了什麼?一般人可能需要花費幾個禮拜的時間,才能確認加密貨幣的真正來源。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區塊鏈透明度。當我們談論透明度的時候,我們對它有什麼期待呢?

我們期待的是,能夠從透明度中獲得快速、可靠且易於理解的答案。

讓我們從最簡單的速度開始,逐一介紹這些特性。我們可以足夠快地獲得關於任何交易的幾乎所有信息,而這些數據將是新鮮出爐的、且幾乎精確的。現有技術還包括可靠性:所有區塊鏈數據都被存儲,所有算法都可以下載。

但是,當我們開始提出現實問題時,這個系統總是無法回答。比如,我現在持有的比特幣有沒有混合過?或者這是不是 ICO 騙局呢?基於區塊鏈驅動的醫療平臺,我是否正確使用了藥品?等等。

解決方案

坦率地說,透明度可以在各種技術中實現,區塊鏈並不是這方面的靈丹妙藥。我們寧願不再把區塊鏈當做一種確保完全透明度的蜜丸,而是開始開發提供現實世界答案的工具。讓我們把目光從 “區塊鏈探險家” 轉移到工具集,這個工具集可以為一個問題提供簡單的答案:我是否安全可靠?

我的建議

那麼,它的重點是什麼呢?我相信,用戶體驗應該是第一位,採用和利用新技術,但要對最終用戶進行隱藏。如果你希望在區塊鏈驅動的創業中取得成功,或者你想在其他地方實現區塊鏈技術,又或者你只是想推廣這項技術,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議,供你參考:

  • 提前獲得價值,而不是暴露技術;
  • 和別人交談,要用他們自己的語言,避免使用區塊鏈行話。
  • 將區塊鏈隱藏到底層中;
  • 對社區作出承諾;
  • 多想想別人和他們的問題,而不是令人著迷的技術和讓人興奮的機會。

原文鏈接:https://blog.goodaudience.com/current-ux-issues-of-the-blockchain-technology-142338c6beb6

原文作者: Alec Vishmidt

翻譯: 劉志勇

文章來源:優優財經 http://uucj.com/article/56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