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正在醞釀一場金融變革

十多年來,比特幣一直在悄悄地為下一場市場風暴做準備,以成為印鈔金字塔的非政治替代品。

比特幣正在醞釀一場金融變革

貨幣將擺脫國家控制

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那場最近的金融危機中,其目的是在金融動盪中獲得蓬勃發展。

馬克斯•凱瑟(Max Keiser)本月早些時候在接受Bitcoinist採訪時說道:“比特幣的採用一直受銀行倒閉、救助、內部紓困和政治動盪等一系統因素所推動。”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挖出的第一個比特幣區塊(稱為“創世區塊”)中留下了一條信息,這當然不是巧合。它引用了英國《金融時報》當天的一篇文章的標題:

《泰晤士報》,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這位匿名的創造者暗示,比特幣是現有金融體系的非政治替代品。事實上,《比特幣白皮書》被一些人解讀為一份宣佈貨幣脫離國家控制的宣言。

比特幣的橫空出世是一種必然性,它是傳統貨幣體系崩潰的後的解決方案。一直以來,在基於信任的貨幣體系中,央行和政府以犧牲公眾利益為代價濫用了這種信任。

近五十年來,事實上的全球貨幣基本上只依靠“完全的信任和信用”來運行。問題在於,當這種信念受到市場(即現實情況)的考驗時,信用助長的泡沫就會暴露出來。當它們破裂時,流動性枯竭,現金再次成為王者。

比特幣:信任的終結者

因此,現金注入,或委婉地稱為量化寬鬆(Quantative Easing,QE),已成為各國央行為推動歷史最長的牛市開出的首選藥方,也就不足為奇了。

與此同時,對美元的需求並沒有減少,實際上反而增加了。據Keiser表示,這種現象可能影響了今年比特幣的價格。他解釋道:

“比特幣最近面臨的問題是,它的競爭對手美元一直在上漲。當美元不穩定並開始下跌時,比特幣價格又將達到全新的高點。”

與此同時,批評人士說,比特幣一點也不穩定,不可能成為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不可否認,目前比特幣價格已經從2017年的歷史最高點下跌了85%。但是像Max Keiser和其他許多人一樣的支持者則認為,如果傳統的法定貨幣體系存在內在缺陷,比特幣短期價格出現波動並沒有什麼關係。

他們還指出,有經驗的投資者已經認識到,持有這種世界上最具政治中立性、最硬通的貨幣形式具有長期價值。

簡單地說,要相信這點,猶豫的人一定不會獲得回報。

比特幣的價值將從SoDLer轉移到HoDLer

經濟學家、《比特幣標準》(bitcoin Standard)一書的作者賽費迪安•阿默斯(Saifedean Ammous)表示,比特幣的特性,尤其是不可變性和中立性,使其對長期偏好比特幣的投資者極具吸引力。他解釋道:

“比特幣已經在互聯網的荒野中成長了9年之久,在它的創造者消失後,基本上沒有中央集權的開發者來負責它。它之所以能獲得發展,是因為它為足夠多的用戶和開發人員提供了實用工具,從而獲得了他們的維護。 它經受住了抨擊、黑客攻擊和“社區衝突”,以及許多強大的利益集團和可疑人物試圖讓它屈從於他們的意志等種種考驗。從這些來看,比特幣確實可以說是不可改變的。一旦比特幣在這方面取得成功,那麼任何對不可變的數字硬通貨幣感興趣的人都可以使用它。”

Coinbase總裁Asiff Hirji也認為,比特幣和加密貨幣未來會給有耐心的人帶來回報。今年早些時候,Asiff Hirji供職的位於舊金山的交易所為機構投資者推出了一個託管平臺。

據Hirji表示,Coinbase的投資者在今年早些時候對Coinbase估值為80億美元時,他們中沒有人猜測比特幣的價格。他們不是在賭比特幣“今天,明天,甚至一年後”的價格。他補充道:

“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如果這屬於你的時間上預期範圍內,你最好不要接觸它。”

脆弱的法幣體系

比特幣24小時不間斷運轉,正常運行時間達99.8%。從安全的角度來看,中心化的貨幣系統是一個容易受到攻擊的對象。與比特幣這種更強大的去中心化網絡相比,中心化的基礎設施更容易遭到黑客攻擊並面臨隨時關閉的風險。

而且,第三方不僅僅在安全方面漏洞百出,它們在結構上也是政治性的。例如,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這樣的雙頭壟斷企業可以出於自身原因限制用戶訪問,並且也是這樣做的,他們甚至有權迫使其它公司也這樣做

法幣上出現的諸多問題讓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已成定局,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比特幣已經做好準備了嗎?時間會證明一切。但隨著全球社會動盪和市場暴跌等警告信號的出現,考驗不會姍姍來遲,而是會來得更早。

http://uucj.com/article/61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