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五十萬PE中層北京生存現狀:2千元華為手機用三年

作者 | 阿布

來源 | 融中財經


近日,一篇題為《五十萬年薪的人是怎麼過日子的?》在知乎上熱轉。文章講述了一名32歲從事金融行業的男性日常開銷。

文中提及,該作者座標北京,稅後工資為4.7萬。從事PE行業,是一名中層管理者。他表示,他現階段無房無車,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三環中檔小區租房。金融行業和股市同步向下的境遇下,2017年和今年都沒有年終獎。

金融、PE沒有大眾想的那麼光鮮,除了金字塔脖子以上的那些人,剩下的人就是基數,被平均。更不可能隨隨便便年入百萬、千萬的。別被什麼華爾街之狼、揭秘糜爛的投行/私募等不實信息忽悠了。”他在文中指出,“這個行業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想收入多,投胎不可控、長袖善舞(能影響資源掌握者的決策)沒那個能耐、就只剩拼專業(做PE起碼得會:CPA+法務+投資分析+行業+經濟)拼出差

(坐飛機做成金卡、項目一紮幾個月)拼加班(碼農和金融承做誰加班多是個未解之謎)。”

以下為《五十萬年薪的人是怎麼過日子的?》(經《融資中國》刪減):

基本情況:年齡32歲,211本科,北京工作,金融-PE-中層,月薪稅後到手約47K。

目前情況:

1、無車無房、無戶口

2、為了孩子,三環中檔小區(封閉、設施還算ok)租房,13K/月

3、有孩子後,家庭基本生活費月開銷約12K:

· 孩子媽五險+個稅,她全職帶孩子(無老人幫忙),2.3K· 餐飲,包括:果蔬採買+外賣+偶爾餐廳吃飯(一般每週不超過2回,單次200元左右),3K· 購物,包括:日用品+全家鞋服(我很少置辦,鞋基本上一雙斯凱奇穿到破,衣服如果合身就不買,胖了穿不下以前的衣服就去優衣庫買替換裝;孩子媽偶爾淘寶買兩件,單價≤500元;孩子長得快,衣服需要常置辦),3K·
文教,買書(以kindle為主,便宜不佔地)、聽課,0.6K· 菸酒零食,不抽菸+每天一罐啤酒(生孩子前還能喝得起羅10,孩子出生後基本喝燕京)+零食,0.3K· 亂七八糟,地鐵(交通)+通訊+水暖電費+其他,0.7K· 醫療,說實話不敢病(拔了一顆牙,醫生建議種植,費用約30K,嫌貴一直拖著),頭疼感冒自己買點藥,實在不行去公立醫院,年花費攤到每月0.1K· 孩子媽零花錢,答應5K/月,但是實際給付2K/月(差額欠著,雖然孩子媽也不會讓我還她~股市行情不好,沒錢啊)


4、大額項,攤銷到每月約8.7K

· 孩子早教,悅寶園60節課(夠上半年),18K——游泳班、樂高興趣班基本都要300-400/節,財務負擔有些重,沒給孩子報· 孩子看病,為了少讓孩子受罪+不交叉感染,辦了新世紀婦兒醫院熊貓卡,活動價兩年10K,看病單次約1K,印象中1年約看10回+· 因為沒車,所以在首汽約車神州專車充點錢,作為帶孩子出去應計用,5K· 回老家往返交通,孩子媽家比較遠,她一年回一次(我工作忙,沒怎麼去她家),飛機往返4K,我家較近,一家三口出動,高鐵往返一年兩次,約4K· 岳母一年兩次來京幫忙照顧孩子,飛機往返約6K,感謝禮物2K· 人情花銷,親戚生日+孝敬老人+過年紅包+工作請客+朋友往來,至少50K


以上每月合計33.7K。

剩下的13K,除了留3K作為備用金外,基本都投資股市了。總得找點開源不是。熊市下行,收益就不想了,低價佈局一些籌碼。

金融行業和股市同步向下,外加得有項目成功退出公司才有收益:2017年年終獎無,今年估計也無。

總的來說:

1、就是一普通人,沒覺得而且事實上也就是中等水平,完全沒有優越感

2、焦慮


· 孩子馬上要上學,沒有戶口上不了公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差不多點的基本13K/月,也就是說等孩子上幼兒園,收入直接月光· 任何行業都有周期,且都要為過去的瘋狂買單。PE更是如此,2016年轉行到PE後:2016-201706,行業雖然還可以,但是所在公司出於謹慎投資不多;201706至今,可預料到201912,行業下行,為過去瘋狂買單,雖然好標的出現投資機會,但同時募資很困難,看好沒錢投這種情況會,不再少見· 金融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其實職業週期很短,除非掌握資源或者履歷光鮮、能力出眾,否則35-40基本就很難再有好的offer給你,不進則退· 房子可以努努力,但是基本對戶口死心了,積分落戶不夠格,且以後要求只會更高。要考慮孩子未來的教育出路,純私立的背後要求絕對的財力


有時候也會想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旋即一曬,腳下的路都沒走好,考慮那麼遠幹嘛。

感覺也挺虧待孩子媽的,兩年沒帶她出去旅遊了,華為2K的手機硬是撐著用了快3年,實在扛不住了,這回雙11換了一個小米8.雖說每月給2K的零花,其實也基本都花給孩子花給家裡日常了。

不誇張,好幾次看銀行餘額不到800,都在自嘲越活越回去了,還不如過去單身時月薪5K活得瀟灑。

各位看官,想必有很多沒在北京生活,不瞭解一些情況:

· 瓜果蔬菜肉蛋,沒各位想的那麼貴。只要不買有機,去新發地菜籃子、超市晚檔(為了去庫存,晚間蔬菜大降價)花不了多少錢,兩天的水果蔬菜,40元足矣。一塊質量不錯的五花肉也就不到30元。· 北京餐飲競爭激烈,只要不去那種明顯吃環境、發朋友圈的地方,兩個大人一頓飯超不過300元.更何況我對日料、海鮮什麼的不感興趣,衛生、有孩子吃的、口味還行就OK,貴的如西貝,一頓也吃不了300元。


那麼貴的是什麼:

· 幼教貴。

動輒一節課300.(1)培養孩子,(2)動不動就霧霾,孩子精力旺盛不願意呆家裡,只能在這種室內耗電,(3)周圍孩子都上,(4)讓孩子媽能適當休息下。上課理由不充分麼?至於有人說能1萬上1年的,糾正下(1)悅寶園按課數收費,(2)三環邊上的悅寶園不講價,好說歹說最多就送個幾節課。

· 幼兒園貴。

私立雙語幼兒園+三環,13K/月屬於中等水平,為什麼?孩子多、有錢人多、幼兒園少。舉例,紅黃藍虐童事件為什麼沒影響他的招生?剛需在那放著。多說一句,我想咬牙送孩子讀還不一定能成功。家周圍的幼兒園好幾所已排隊到2020年。而且鬱悶的是還要面試孩子+家長,控制通過率。(我若說:2歲多的孩子為了入園上培訓班,英語面試家長,還要看家庭財力學歷,估計又有很多人跳出來說我吹牛不上稅)

· 為什麼不買房,好讓孩子上公立學校?——北京招生分N檔,第一檔是父母孩子都是京戶+三人戶籍都在本區+有房子有學區名額。第二檔是京戶+孩子是本區戶籍、父母是北京其他區戶籍+有房有學區名額。依次類推。我一個拿工作居住證的,就算買了房,也是倒數檔,完全輪不上。

· 醫療貴。

各位可能沒去過兒研所或者北京兒童醫院,去了之後就徹底明白什麼叫:人聲鼎沸+徹夜排隊+掛號困難+各種症狀(絕不僅是感冒傷寒頭疼腦熱)。新世紀婦兒醫院是私立醫院,醫生夠專業,我不想孩子受罪、不想交叉感染,也咬牙承受得起費用。至於懷疑次數的,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新生兒有多嬌弱,急疹、溼疹、過敏、上感等等。

· 房租貴。

各位可以看看鏈家這些中介公佈的房源,整租東3環兩居室,沒低於7000的。樓齡稍微新點(2005以後)、物業稍微好點、離地鐵站稍微近點、周圍商業配套成熟點,房租輕鬆過萬。上文寫的13K是兩年前的談好的價格,房子馬上到期,業主要漲價。我不打算續租了,換地。做功課找房的時候看著目前的租房行情,目瞪口呆,這麼高的房租房源還少,有錢人真是太多了。

· 社保貴。

家裡老人幫不上忙,孩子媽辭職帶孩子,但是社保不能斷啊,一斷了就影響以後的養老和醫療。只能掛靠朋友公司,不間斷繼續繳納。對了,社保徵收改革,以後由稅務機關收取社保,個稅和社保基數必須一致。交的錢更多了。

多說一句,金融、PE沒有大眾想的那麼光鮮,除了金字塔脖子以上的那些人,剩下的人就是基數,被平均。更不可能隨隨便便年入百萬、千萬的。別被什麼華爾街之狼、揭秘糜爛的投行/私募等不實信息忽悠了。這個行業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想收入多,投胎不可控、長袖善舞(能影響資源掌握者的決策)沒那個能耐、就只剩拼專業(做PE起碼得會:CPA+法務+投資分析+行業+經濟)拼出差(坐飛機做成金卡、項目一紮幾個月)拼加班(碼農和金融承做誰加班多是個未解之謎)。

我也很清楚收入規劃有問題,憑藉著北京白領裡最多70分水平的收入,自己給自己套上“孩奴”,希望給孩子200%的愛。當然這些困境都是暫時的,畢竟是幹金融的,若是無法在工作外給家庭創造些額外收入,那也就太水了,有何面目見基金裡的LP。評論裡有同學猜測我家沒存款——投資裡“資產配置”是再基礎不過的原理,你猜我會忘記麼?生金蛋的鵝是不能隨隨便便割肉來吃的。孩子媽2000元零花、我自己的低消費,(1)共克時艱;(2)我們消費需求確實不高。

周金濤說,人生就是一場康波。過去對此完全無感,看看就過去了,這幾年卻不自覺時時品味:大到國運、中到所處行業發展/所在區位經濟水平、小到公司行業地位/所在部門被重視程度/team leader話語權,說到底都是趨勢。小波共振形成中波,中波疊加/抵消形成大波。不同的波有不同的斜率,看看A股不同行業毛利率、淨利率、CAGR就深知不同行業盈利能力天差地別。天賦、努力的權重絕對小於所在行業趨勢的權重。也就是說你的天賦努力決定你的相對位置,而所在行業所從事的分工決定你的絕對位置。

不錯的行業、不錯的分工、通過個人不斷的努力提高話語權和影響力,資源自然會聚集過來,資源中更重要的是以人為載體所體現出的思想、價值觀和智慧。讓你看到看大的世界,更多參差多態的所想所為。俗點說,就是更多賺錢的方式以及對錢以及風險的看法。沒有風險就沒有波動,沒有價差,最終導致沒有賺錢效率。正如評論裡同學提到互聯網這麼發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搜索:期現套利、場內外折溢價套利、分級AB套利、封轉開套利、token搬磚套利、可轉債套利等等,相信能為這些同學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再次申明,投資需謹慎,盈虧自負)。——知識就是力量就是錢,本金多少決定你能上哪張牌桌。

不要以負面的眼光看待不熟悉的領域,更不要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把別人當做假想敵。就算一時爽,與現實無益啊。別看到些灰色,就認為這個領域都是如此沒一個好鳥,更遑論你瞭解的灰色,有多少是以訛傳訛、博人眼球的。不否認,金融這個行業,尤其是PE,確實存在著拿到獨角獸融資額度倒手一賣就收差額外加還有fee和carry。但各位想沒想過,為什麼這些人就能拿到額度,為什麼就有資金心甘情願願意承擔這些額外的成本。無他,你強我弱。能拿到額度,就證明這人能與標的公司實控人深度接觸、能付出讓實控人心動的代價。說到底就是等價交換。

我們控制不了投胎(其實我們已經很幸運了,沒抽到非洲、中東、朝鮮這些籤),能控制的只有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能增加成功的概率),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再說一遍,知行合一才有力量,能做到你就是黑洞,可以天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做不到,就只能妄想貴人垂青了,諷刺的是,做不到的人與貴人連物理交集、共吸一處空氣都是奢求。

我相信:人、事、物整體都是康波,局部是馬太。


年薪五十萬PE中層北京生存現狀:2千元華為手機用三年

明細截圖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思考下提高收入?

先說薪酬:因為有天花板,也因為行業特性:就算是preipo,要想不被認定為突擊入股被鎖36個月,就只能在IPO申報6個月前入股,然後是IPO報會排隊審核,上市後再鎖12個月,解禁後再根據減持新規分批次堅持,然後項目主體有限合夥清算,GP獲得fee和carry,然後再等本年終獎金分配。綜上所述,對於pe承做,投資只是開始,落到個人獎金,至少4年。急也沒用。更何況若是無法以更高估值(高於LPA約定的基準收益)出售被投企業股權,那獎金什麼的就更沒戲了。

再說其他收益:靠工資是不可能發財的,當然得有其他資產了。很多同學沒有仔細看我答案裡的舉例。看了就知道我個人還在做二級(當然是合法的,沒有競業禁止)。二級市場這塊兒,大家各有看法,我也不想說服誰,也不想公開自己入市以來的收益,只想說我2012年入市到現在,經歷過牛熊的驗證,才確認自己未來的超額收益在這裡。才有底氣這樣安排我到手的薪酬。

好多同學問,為什麼這麼辛苦還留在北京?因為全中國只有北上深(或許還有杭)才有真正的PE,其他地方的PE,大多做的是明股實債,或者地方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我回老家或者去其他地方,恐怕只有降薪的空間。

也有人問我為何不回老家,算是一種最後的掙扎吧,辦事人情開道+懶散低效+封閉近乎凝固的社會,除非逼到實在不行,再認命回去做一個與當地環境融洽的人。

若想舒服,我幹嘛來北漂?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所有北漂不都是為了搏更多的機會更多的可能。哪怕是不求人的二級投資,北上深與高手交流的概率也更大(我不否認互聯網的作用,但我認為一些認知以及基於認知的策略,更多的來源與正確的人進行正確的交流,即使是雪球也噪音過多)。孩子上大班時,我是否打破了目前的天花板,到時一切都有定論,若再上一層樓支撐的起接下來的私立學費,那就留京,支撐不住就回去。

我們確實消費降級了,一來行情不好能省則省,二來行情不好於我而言才是建倉的好機會,省一些次要的開支,本錢多一些,何樂不為?除了不苦孩子,我和孩子媽還是願意為了未來,此時共克時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