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陰肺經何以“起於中焦”?而肝經卻非“止於中焦”?

首先,須明瞭“中焦”一詞的含義。

《靈樞·營衛生會》說:“中焦亦並胃中”。並,是並行、並列的意思,指中焦與胃相接近。《難經·三十一難》說:“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以後《太素》、《銅人》均作了類似的註解。但到了滑伯仁《十四經發揮》開始用體表穴位解釋內部的臟器所在,說“中焦”者,在胃中脘“當臍上四寸之分”的中脘穴,違失了原意。中焦應是指臟器而言,其部位當膈以下、臍以上,與胃脘相接近,是腐熟水谷、化生血氣的一些通道,而不是指中脘穴位。滑氏以上脘、中脘、下脘穴解釋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引起理解上的混亂。

手太陰肺經何以“起於中焦”?而肝經卻非“止於中焦”?

手太陰肺經所以“起於中焦”,是為了說明氣血的來源問題。經脈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行血氣”(《靈樞·本藏》),而“血氣”的產生則依賴於後天飲食的將養。中焦主受納、腐熟水谷,其精微物質“變化而赤,是謂血”(《靈樞·決氣》),故中焦為氣血生化之源。那麼,中焦為什麼不連接胃經,而是連接肺經呢?這是因為血氣的運行有賴於肺氣的推送,必先上注於肺,才能流注十二經脈,以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正如《靈樞·營衛生會》說:“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靈樞·營氣》說:“營氣之道,內谷(納穀)為寶,谷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佈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靈樞·動輸》說:“胃為五藏六府之海,其清氣上注於肺,肺氣從太陰而行之……”所說的道理都是一致的。

正因如此,手太陰肺經居於十二經脈之首,其脈氣則“起於中焦”。如《銅人》注說:“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於肺,肺行榮衛,故十二經脈自此為始。”張景嶽《類經》注也說:“此十二經者,即營氣也。營行脈中,而序必始於肺經者,以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以行陰陽,而五藏六府皆以受氣,故十二經以肺經為首,循序相傳……”

手太陰肺經何以“起於中焦”?而肝經卻非“止於中焦”?

但是手太陰肺經之“起於中焦”,主要是起到承受中焦“血氣”的作用,在十二經脈“如環無端”的循環流注過程中,則不必再回歸到中焦,所以最後一經——足厥陰肝經的循行以“上注肺”而終止,由“肺”直接開始再度的循環。楊上善《太素》注說:“中焦乃是手太陰受血氣處,非是脈次相接之處,故脈環周至足厥陰,注入脈中,與手太陰相接而行,不入中焦也。”可知滑伯仁《十四經發揮》說足厥陰肝經最後“下行至中焦,挾中院之分以交於手太陰”,通過中脘穴相接,同樣是不對的(見下圖)。

手太陰肺經何以“起於中焦”?而肝經卻非“止於中焦”?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