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之下,隱藏了哪些利弊?

當前,EPC工程總承包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國際大型工程承包市場上,正逐步成為發達國家工程建設管理的主流模式之一。由於技術更新和市場的激烈競爭,並且業主也更注重項目最終能投產運營的產成品,所以EPC模式應時而生。EPC總承包工程是工程建設中全過程的服務,包括的範圍更廣、責任更重,風險更大。

“EPC”模式之下,隱藏了哪些利弊?

關於一些大型項目,業主通常是選用招投標方式,選擇最佳的承包商,不管是在設計、採購上,還是在施工過程中的各階段都要對承包商進行評價,優先選擇報價合理的總承包單位。投標報價若保守會直接導致承包商失去機會,而漏項或對風險估計不足,則會造成承包商的經濟損失。

那麼,EPC總承包模式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EPC承包模式有哪些特點?

(1)在EPC總承包模式下,發包人(業主)不應過於嚴格地控制總承包人,而應給總承包人在建設工程項目建設中較大的工作自由。如發包人(業主)不應審核大部分的施工圖紙,不應檢查每一個施工工序。發包人(業主)需要做的是瞭解工程進度,瞭解工程質量是否達到合同要求,建設結果是否能夠最終滿足合同規定的建設工程的功能標準。

(2)發包人對EPC總承包項目

的管理一般採取兩種方式:過程控制模式和事後監督模式。過程控制模式是指發包人(業主)聘請監理工程師監督總承包商設計、採購、施工的各個環節,並簽發證書。發包人(業主)通過監理工程師各個環節的監督,介入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

(3)EPC總承包項目的總承包人對建設工程的設計、採購、施工整個過程負總責,對建設工程的質量及建設工程的所有專業分包人履約行為負總責。也就是說,總承包人是EPC總承包項目的第一責任人;在傳統的承包模式下,建設單位即發包人則是建設工程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在EPC模式下,可以採用階段發包來縮短建設工期,從而促進項目的集成管理,將各個階段合理交叉,實現了EPC的內部協調,發揮了設計的主導作用,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項目整體經濟性,從而提升了項目綜合效益。由於項目責任單一,合同關係簡單,業主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合同管理簡單,組織協調工作量小,易於控制。

但該模式同時也有招標發包工作難度大,業主擇優選擇承包方範圍小,工程造價高等侷限性。與傳統模式不同,在EPC模式中,承包商承擔大部分風險,其合同更接近固定總價合同,不可調價。

二、相比較而言, EPC總承包有哪些優勢?

1. 建設質量得到提高

一般專業設計院對項目前期的各項基礎資料的分析整理較其他單位更為全面,對項目的認識更加充分,因此也就為項目的建設質量提供了有力的前期保證。項目的建設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設計質量,這在以工藝技術為核心的大型項目中尤為明顯。

專業設計院可在設計中統籌考慮設備選型採購、施工工藝水平,系統優化設計方案,能有效地提高項目的設計質量,準確採購符合要求的工藝設備,從而在技術層面上保證項目質量。

2. 縮短工程建設週期

工程項目建設週期一般包括:前期階段、設計階段、設備採購階段、施工階段和試運行階段等,而設計諮詢服務貫穿於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專業設計院可以在設計階段就考慮設備的選型採購,縮短設備的採購週期。

可以在設計和設備選型的同時,根據施工工藝水平考慮結構形式和施工方法,縮短項目的施工週期;可以在施工的同時提前考慮進行設備的單機調試和聯動調試,縮短項目的試運行週期。因此,以專業設計院為主體的EPC總承包,可實現設計、採購、施工、試運行的進度深度交叉,在確保各階段合理週期的前提下縮短總建設週期。

3. 設計的主導地位彰顯

在工程項目建設中,設計方案的技術水平、工藝水平是決定性因素,同時,設計院在其專業領域有著其他單位無法比擬的技術諮詢力量,這就決定了設計在項目建設中的主導地位。

4. 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項目投資得到控制

項目建設由過去傳統模式下的業主分階段管理變為專業設計院統籌考慮,減少了管理環節,專業設計人員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無縫”介入也使項目建設過程更加專業化,項目管理更符合建設規律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在以專業設計院為主體的EPC總承包模式下,業主只需簽訂一個EPC總承包合同。傳統模式中的設計委託合同、設備採購合同、施工合同等均納入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關係簡單明確,有利於項目的組織與協調。

“EPC”模式之下,隱藏了哪些利弊?

項目的建設投資水平主要取決於設計階段的投資控制。對設計階段投資控制的重要程度,業內普遍認同的觀點是:項目產品成本的80%~90%是約束性成本,並且在項目的設計階段就已確定;而在工程實施階段影響項目投資的可能只有10%~20%。在EPC項目投標過程中,專業設計院採取的設計方案既要滿足業主的功能要求,又要保證標價低,以滿足競標的需要。這就使專業設計院從設計方案著手降低工程造價。這不僅是投標讓利的問題,還是從源頭上去挖掘潛力,因此有利於降低工程造價。

三、EPC總承包模式下有哪些風險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風險識別。

風險只有被識別,才能被控制,被轉移,被管理。由於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程序供人們利用,所以風險識別是一項極其艱鉅的任務。對此可考慮從以下三步驟進行分析:

1.首先要了解項目本身的一些情況,注重市場調查和現場考察,瞭解項目的背景資料,項目資金來源,市場調查要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政治、經濟、社會風俗、自然環境,氣候情況等,要分析市場的潛力與前景。現場考察應與業主所提供的有關工程資料和設計要求結合起來分析,如業主提供的設計條件是否具備,這樣便能提前發現設計與施工中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 2.明確項目的首要目標並把目標量化,制定企業實施項目的具體策略。 3.經過詳細的風險識別之後,要把結果以書面報告的形式整理出來,以便為風險規避控制提供依據。在對風險的識別技術方面,目前主要有德爾菲法、專家會議法、故障樹法等。

“EPC”模式之下,隱藏了哪些利弊?

本圖片來自網

可能存在風險的環節。

1.盲目投標報價風險

在EPC總承包模式下,承包商按照合同條件和業主要求所確定的工程範圍、質量要求和工作量進行報價。項目決策階段業主不提供具體的施工圖紙,所供資料較粗略,設計構想與施工方案不確定,或者頻繁變化,由此造成實際工程量與預估有較大差異;大型設備、材料、人工費用上漲且之前未充分考慮;

在EPC大型項目中,投標費用昂貴,由於大部分風險轉嫁給了總承包商,為了獲取一定的利潤承包商往往會提高報價,這樣一來一旦沒有中標,會造成一筆不小的浪費。同時由於施工中發生工程變更或出現不可預見事件的發生等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導致投標報價存在較大失誤風險。

2.合同缺陷風險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工程項目中一旦發生糾紛衝突矛盾,均要依照合同中的規定解決協調,足以見合同的重要性。因此雙方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明確各自的責任義務範圍,儘量避免合同文件的含糊不清,遺漏,相互矛盾等。

3.項目設計中的風險合同規定,承包商應被視為在基準日期前已仔細審查了業主要求,這導致承包商的工程範圍的不確定性更大,故要求承包商在投標前確保已經正確完整地理解業主的目標。同時,設計是EPC總承包的龍頭,設計工作不光要滿足業主的功能要求和質量要求,還要考慮和施工、採購之間科學合理的銜接。各項工作之間的有效銜接是EPC模式的優越性之一,同時他們之間能否有效銜接也成為了EPC項目要獲得成功所面臨的主要風險。

4.施工管理風險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時間、空間的不確定性很容易造成工期拖延和費用增加,給施工中的管理提出了很大的考驗。施工階段要重視HSE(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問題,特別包括工作現場、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在EPC合同條件下,承包商要單方面承擔發生最頻繁的“外部自然力”的作用以及一切“不可預見的困難”,這樣無疑進一步加大了EPC總包商在項目實施工程過程中的風險性。

5. 分包商風險由於一般的總承包項目規模都比較大,涉及到的專業技術種類多,一般總承包後還要再分包。如果選擇失誤,分包商資質不夠等原因會造成工期拖延、成本增加等不利影響。由於總承包項目各部分之間工作的緊密聯繫,某一分包商的違約行為會對整個項目的進度造成重大影響,這使得總包商承擔由分包商失誤所造成的損失的風險也極具增加。因此,各分包商的資質和履約情況對於項目目標的實現和總包商的利益具有非常大的影響。

四、EPC總承包模式下如何合理確定造價?

“EPC”模式之下,隱藏了哪些利弊?

1.EPC竣工階段造價控制

項目完工後,總承包單位及時編制竣工結算,報業主批准。同時在審核分包結算時,堅持按合同辦事,對工程預算外的費用嚴格控制。對於未按圖紙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規定執行的施工簽證一律核減費用;凡合同條款明確包含的費用,屬於風險費包含的費用,未按合同條款履行的違約等一律核減費用,嚴格把好審核關。收集、積累工程造價資料為下一次投標報價做好準備。每完成一個項目都要對該項目進行分析比較,分析設計概算與施工圖預算在工程量上的差別。

2.招標投標確定施工單位

項目招標投標制度是總承包單位控制工程造價的有效手段,通過招標投標可以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縮短建設投資的回報週期,總承包單位可以充分利用招標投標這一有效手段進行工程造價控制。

3.合同管理控制造價

施工合同是施工階段造價控制的依據。採用合同評審制度,可使總承包單位各個部門明確責任簽訂嚴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可合理地將總承包風險轉移,同時在施工中加強合同管理,才能保證合同造價的合理性、合法性,減少履行合同中甲、乙雙方的糾紛,維護合同雙方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

4.控制設計變更及現場簽證

由於設計圖紙的遺漏和現場情況的千變萬化,設計變更和現場簽證是不可避免的。總承包單位通過嚴格設計變更籤證審批程序,加強對設計變更工程量及內容的審核監督,改變過去先施工後結算的程序,由造價工程師先確認變更價格後再施工,這樣才能在施工過程中對合同價的變化做到心中有數。在施工過程中,造價工程師應深入現場對照圖紙察看施工情況,瞭解收集工程有關情況,及時掌握施工動態,不斷調整控制目標,為最終的工程總結算提供依據,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