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全文共3448

阅读大约需15分钟

编者按:新年伊始,盘点过去是为了更好出发。以年为度量,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梳理全年新闻日历的同时,也整理了一份年度“新闻策划日历”,选取节气、节日报道、纪念日报道、重要会议报道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报道等时间节点为观察视角,聚焦国内主流媒体在2018年如何围绕这些特殊节点策划报道。这样的梳理和分析难免挂一漏万,但我们仍希望能从中寻找出一些共性、规律或操作规范,为今年新闻日历报道提供借鉴。

本期津津道我们首先关注一年中的传统节日和节气报道,通过图表来梳理今年的“四季歌”报道概况,并通过整体布局、表现主题、传播媒介、呈现形式来进行归纳和总结。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制图:王卓尔

这张坐标图完整记录了2018年的节气和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媒体的报道情况。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和节气报道相比,国内主流媒体更加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报道,报道量也更多。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个别既是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因此,2018年所有节气报道中,清明、冬至的报道量相对较多。2018年秋分,也是我国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恰好这一天与中秋临近,因此在“三节”的互相影响下,秋分这一节气也受到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2018年立夏这一天,有些地方下起了雪,这样的“反差感”让这一节气变得与众不同,媒体在报道方面也更为用心。

传统节日之中,春节当然是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节日,这一节日报道的持续时间久,不少主流媒体从1月开始便陆续推出相关报道,一直到元宵节的到来。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相对来说,则没有春节这样高的内容产出。

1

整体布局:

节日报道策划更成体系

节气报道更能玩出新意

在传统节日和节气报道中,主流媒体通过对内容的“选择”和“凸显”,来形成一定的报道框架,强化或重塑中国传统节气、节日的符号意义,影响用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节日报道无论是在纸媒端还是新媒体端,都比节气报道更具规划和体系,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2018年都在报纸上开出了节日专栏《我们的节日》,在新媒体端除了新媒体产品外,还会集纳推出专题,并且添加节日相关的标签,以更好地分类归纳稿件。在网站上也有媒体推出“网络中国节”的专题页,介绍节日起源、风俗、文化、诗词等,不同的节日,还会策划不同主题的系列报道。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人民日报《我们的节日重阳》、四川观察客户端中秋节主题页、红网新闻重阳节系列报道相关截图)

节气报道虽然专栏开得相对较少,但相比节日的常规性报道,形式上更“活泼”,为用户带来的感官体验也更“新”。

中国气象社和新华网联合推出系列手绘节气长图,讲好节气故事;浙江日报《村时记》栏目以小散文的形式记录节气;南方+客户端音频栏目《谈天说粤》试图打造南方+最美栏目,带用户感悟季节变幻的奇妙之处;辽宁卫视则邀请气象主播带来节气消息,推出视频节目《聊辽天》。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中国气象社&新华网手绘长图、浙江日报《村时记》、南方+客户端《谈天说粤》、《聊辽天》相关截图)

澎湃新闻客户端在节气报道中则更有创意。从2017年开始,澎湃新闻就推出了节气漫画《好喵漫画》,每逢节气当天就推出一期;2018年这一节气漫画栏目有所升级,从1月5日起推出连载漫画《节气村的故事》,将节气拟人化,串联起一年的24个节气,节气当天推出一个小故事,让节气变得更好玩;华商报从2月4日起开设中华二十四节气专题版面,解读节气文化内涵。独具匠心的是,华商报还会在节气当天的头版报头上,向读者提示节气的到来。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澎湃新闻《节气村的故事》、华商报相关截图)

2

表现主题:

节气+报道衍生多

节日报道落点在“人”

如果把节气和传统节日比作风筝,主流媒体就好像是放风筝的人,通过策划报道和宣传推广,把这些极具中国情怀的传统文化符号重新拉回到大众视野,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与历史与传统“对话”。

主流媒体对于节气的报道大多体现在文化层面的科普。对于央媒来说,节气报道较为宏观,主要从民俗、健康等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广而全”的内容;而地方媒体则更多从本地视角出发,结合天气、当地节气习俗等,融入更多地域特色。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人民日报、河北日报节气报道相关截图)

然而,2018年也有不少媒体不仅仅满足于就节气去报道节气,而是对节气做了加法,衍生出了许多新产品。比如星沙时报视频栏目《四时知味》,以节气串联各个镇街的专属之味,打造“节气+乡村”的路线;澎湃新闻视频栏目《健寻记》,从大寒节气开始推出节气系列视频,用文艺的拍摄手法,在节气当天推出一段适合当下的美食教程,吸引“小清新”用户的关注,“节气+美食”的组合形式,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真情实感,也更加受到用户喜爱。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四时知味》、《健寻记》相关截图)

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时,不论是央媒还是地方媒体,都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与节气所衍生出来的繁多主题不同,节日报道显得更加“专一”,除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外,媒体往往更加重视节日中的那些人,通过情感的纽带,来连接起节日和普通人之间的关联性。

在节日报道中,主流媒体不仅关注到了过节的普通人,也关注到了不能过节的一线工作者或是海外游子,推出以“人”为主的相关产品或互动活动,比如重阳节央视新闻推出的征集活动“晒父母的背影”、浙江新闻客户端中秋节推出的特别策划《每逢佳节倍思亲 外乡游子这样过中秋》等。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晒父母的背影”、《每逢佳节倍思亲 外乡游子这样过中秋》相关截图)

3

传播媒介:

借助社交网络传播传统文化

短视频平台成为新阵地

除了纸媒端和客户端外,不少媒体会在微信公众号上重点推送相关报道。以央媒和各地市省级党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央媒对于节气的关注度更高,推送相关报道的频次也更高。大部分央媒会在节气当天的第一条或者资讯类新闻后的第二条位置推送节气报道,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都采用这样的形式;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则更早做预热,节气前一天晚上的《夜读》栏目就会推送和该节气相关的内容,让用户在音频中提前感受了解到相关节气。相较于央媒,地市党报的微信公众号并不是每个节气都会关注。但对于传统节日,则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都有所涉及。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节气资讯相关截图)

事实上,微博平台也是非常适合做节气报道的一个高互动平台,特别是可以采用九宫格的形式,将节气习俗、相关的诗歌作品等用关键词提炼出来,让用户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阅读。这样的“软新闻”同时还可以提高粉丝黏性、提高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少主流媒体,特别是央媒,会通过反复的宣传和推广,加深用户对节气的认识。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新华社、央视新闻节气相关截图)

2018年,主流媒体在报道传统节日时,除了原有的社交媒体平台,更加强了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哪里有用户,就去哪里,比如抖音和快手。端午节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与快手共同策划了一套龙舟舞,舞蹈标志性动作正是模仿龙舟划桨,展示传统又不失时尚,也将快手上用户自己拍摄的包粽子短视频进行整合,呈现在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中。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央视新闻和快手合作端午报道相关截图)

4

呈现形式:

让“四季歌”变潮变时尚

融合不仅是阵地转移

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

主流媒体作为记录者和引导者,将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成果变成一个个充满创意的产品,让用户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新媒体时代,“四季歌”报道也可以很潮很时尚。大部分主流媒体也将发力点从纸媒转移到了移动端。

从表现形式来看,在节气报道中,大部分媒体会用图文可视化或动画来进行报道,H5产品则采用得较少。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央视网立秋可视化《“秋声无觅处” 风吹麦浪瓜果香》、光明网夏至视频《吃过夏至面 一天短一线》截图)

节日报道在新媒体端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以互动H5居多,如清明节纪念英烈、端午节包粽子,或是生成贺卡送祝福。这些互动H5多以简单的小游戏形式呈现,增强用户参与感。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人民日报H5《粽有最爱》、上游新闻《闹元宵猜灯谜》、新华社《机智冰皮月饼送中秋祝福》相关截图)

在重要的节日,不少媒体还会通过倒计时的方式为用户打造仪式感,比如新华社在春节前夕便每天推出倒计时,让用户有所期待;为了增强报道现场感,直播也是不少媒体采用的方式之一——立夏节气,乌鲁木齐下起了雪,央视新闻及时推出了直播,让用户直观感受这一特殊的天气变化,微博观看人数超57万。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新华社、央视新闻节日报道相关截图)

事实上,在节日报道中,主流媒体已经不局限于运用一种新媒体手段进行呈现,更尝试打组合拳,起到更好地联动效果。人民日报“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便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

春节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央视网等央媒与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邀请网友牵起妈妈的手,与父母合张影,分享与父母的故事。人民日报在前期征集的基础上,还借势大年初三回娘家的习俗以及微博九宫格的形式,推出暖心文案,并加推了微视频《牵妈妈的手》和H5《牵妈妈的手,回到小时候》,让活动达到高潮,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传播效果。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牵妈妈的手”春节报道相关截图)

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传媒津津道|如今,“四季歌”总可以唱得百转千回

热文回顾

一位学中文的女生,她是怎么“沦”为科学报道记者的

不是科班出身的何百林连续4年获中国新闻奖,

他是怎么做到的

美国媒体实践:“内容+”,激活媒体新生产力

方卫英:在融合的海浪里奋力搏击,全面提升融合经营竞争力

记者,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文化新闻需要“考古发掘”式地去采写

来看看这几张欧美报纸是怎样摆脱“广告依赖症”的

“财新”的数据新闻怎么能做到”拿奖拿到手软”

传媒评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研究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

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探讨新知的平台

订阅《传媒评论》杂志其实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

邮局代号:32-229

全年定价96元

每册定价8元

订阅方法:发送“我要订阅”至公号后台

或电话 85310377 85310379

欢迎订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