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電報,一份兩岸骨肉情,弟弟終尋回浙江姐姐

「雖然當年我年紀還小,但還記得那時候隨父親回到家鄉的第一晚,家族齊聚一堂吃飯的場景。」1992年,5歲的沈志豪跨越六百多公里,從臺灣到湖州,第一次來到父親口中唸叨的「老家」。

年幼時,他無法體會父親那份鄉愁,所謂的「老家」對他來說又是如此陌生。可他依稀記得,老家的一樓有養蠶,對面還養著小羊,夜晚,有奶奶陪伴他入睡。

這些存在沈志豪童年記憶中的模糊景象,成了成人之後的他難忘的生活片段。如今,31歲的沈志豪仍然不忘父親臨終前的託付,找到因故再度失聯的湖州家鄉親人,還有他同父異母的大姐繆根南。

沈志豪唯一的線索,是一張1999年湖州叔叔寄給父親的電報,他帶著電報向今日頭條兩岸尋親專案求助。11月5日,頭條尋人發佈《 》尋親消息,並將該資訊精準推送到浙江湖州,很快,在德清縣找到了沈志豪的姐姐和叔叔至親們。

這是一次闊別數十載的姐弟重逢,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骨肉團圓,這更是一次兩岸血濃於水的見證。

一張電報,一份兩岸骨肉情,弟弟終尋回浙江姐姐

沈志豪在湖州的姐姐繆根南(從母姓)現年70歲

一張電報,一份兩岸骨肉情,弟弟終尋回浙江姐姐

頭條尋人將尋親消息彈窗推薦給浙江湖州的頭條用戶,幫助赴臺老兵後人一圓尋親夢

緣起

11月7日,一對被分散在海峽兩岸的姐弟通過手機視訊重逢。臺灣與湖州相隔六百多公里,身在臺灣的沈志豪與身在湖州的大姐繆根南(從母姓)卻已失聯十多年,他倆是同父異母的姐弟。他們的父親叫沈瑞金,當年,沈瑞金在身不由己之下入伍,他被迫離開了家園和妻小,並在倉促間隨部隊飄洋過海到了臺灣,容不得自己做去或留的選擇。

一張電報,一份兩岸骨肉情,弟弟終尋回浙江姐姐

年輕時的沈瑞金

猶如失根的浮萍,沈瑞金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際遇,只能任由時代的洪流決定他飄泊的命運。

多年後,得知返鄉無望,沈瑞金在臺灣重新組建了家庭,生下了四個孩子,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尋找在大陸的家人,也掛念著老家的妻子與女兒。兒子沈志豪透露,「雖然父親不常跟我們提起家鄉的事情,但我們知道他在大陸有家庭,他對大陸的姐姐也很好,我們都能理解爸爸早年的處境與無奈。」

遺憾

睽違四十年的家園,在沈瑞金的夢裡,不知出現過多少回,牽腸掛肚這麼多年,終於盼到回鄉的那一天。

上世紀80年代末,沈瑞金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土,探親完返臺後,他跟浙江親人通過電報和寄錄音帶相互聯絡,每當想家時,他不時會拿起老家至親的照片反覆細看。

1999年,家鄉傳來沈瑞金的母親去世的電報,接到噩耗,沈瑞金悲痛萬分,但他自己當時已是年屆八旬的老人,身體狀況不佳行動不便,加上種種因素未能返鄉奔喪,這件事成為他心中的一大缺憾。此後,雙方親屬間因故再度失去聯繫。2004年,沈瑞金離世,享年86歲。

「小時候,常看到父親看著奶奶的照片發呆。父親是在我國中畢業那一年過世的,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我想替他完成他想做的事,回鄉探親祭祖。」為此,沈志豪將尋親相關資訊寄到頭條尋人的郵箱。

一張電報,一份兩岸骨肉情,弟弟終尋回浙江姐姐

沈瑞金的母親

約定

在海峽的另一端,70歲的繆根南得知臺灣父親和弟弟的消息,心中五味雜陳,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因為在她一生中,只見過父親兩次面,未曾料想,再聯繫上臺灣親人,爸爸已經不在了。

據瞭解,沈瑞金家中共兄弟四人,其排行老大,現今仍有兩位弟弟健在。沈瑞金的侄子說,「我們以前住的地方已經拆遷了,為了尋回臺灣的家人,我們曾經到臺灣找過,但是沒有找到。」相隔19年後,失聯的一家人終於重逢,沈志豪第一時間訂好了11月底的回鄉機票。

一張電報,一份兩岸骨肉情,弟弟終尋回浙江姐姐

沈瑞金在老家的三個弟弟

「爸爸,這個月我就要回大陸家鄉掃墓了,這也是你一直放在心裡的願望。」

11月12日,沈志豪特地到父親墳前,報告他這個月將要前往湖州,他滿心期待著見到姐姐,與家人們相聚的那一刻。

這是頭條尋人成立兩岸尋親專案以來,找到的第75個案例。今日頭條兩岸尋親服務,由頭條尋人與ETtoday新聞雲作為媒體合作方,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尋找戰爭失蹤者計畫」聯合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團隊作為公益組織合作方一同發佈。如果您家裡也有親人失散在臺灣,或者您身在臺灣,想幫助臺灣的老兵尋找大陸親人,可以發郵件給我們([email protected]),也可透過頭條尋人的臉書粉絲專頁(名稱:頭條尋人)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