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爸爸的約定|老兵逝世37年,臺灣養女替他落葉歸根

75歲的王百川老人年老體衰,他躺在床上,用布滿皺紋的手,拿起一張照片,交給女兒王秋香。照片上,是一個剛學會站立的小男嬰。王百川用微弱的聲音對王秋香說,「若你哥哥來尋人,請他體諒父親棄妻兒的無奈......」

這段記憶,在王秋香腦海中一直縈繞著,已經長達37年。

王秋香,是王百川的養女,朋友因可憐他孤苦伶仃過繼給他。不過,在臺灣的這段歲月,王百川視王秋香如己出。

早年時局動蕩,王百川不得已隻身隨軍從杭州漂洋過海到臺灣,他隨身帶走的,是一張兒子未滿週歲的照片。定居臺灣三十餘年,王百川心心念念海峽另一端的妻兒,他並無再娶。歲月變遷,他一直想方設法託人聯繫大陸妻兒,無奈事與願違。王秋香說,「父親認為已經找不到哥哥了,但總留存一點希望,所以把哥哥的照片交給我。」

1981年,王百川帶著遺憾嚥下最後一口氣,那一年,兩岸尚未開放交流。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我與爸爸的約定|老兵逝世37年,臺灣養女替他落葉歸根

王百川之子王茂富未滿週歲的照片

離散

王百川生於1905年,是貴州省黃平縣人。抗戰期間,王百川離鄉隨部隊南徵北戰,經歷漫長的軍旅生涯後,王百川在浙江省杭州市落腳,他娶了一位當地女子呂氏為妻,並在1946年生有一個兒子取名為王茂富。

然而,歷史的洪流,衝散一家三口原本恬靜安逸的生活。

1949年間,一艘擠著兩百多人的船隻,航行在臺灣海峽。當44歲的王百川跟著軍隊抵達港口,他深信不久就可以回家與妻小相聚,卻沒想到這上岸一待就是三十餘年。

與至親離散的這些年,王百川感到悲痛萬分卻又無能為力,他在臺灣未再娶妻組建新家庭,退伍後為了謀生,他去做工人賺取微薄的收入。

王秋香介紹,「因為我的姑爹跟百川爸爸是貴州老鄉,他看百川爸爸孑然一身,就想著從我們子女六人當中挑一個認百川爸爸為養父。」她回憶起小時候的場景,「那時候我剛上初中,有一天百川爸爸來我們家,我姑爹就讓百川爸爸從六個孩子裡面挑,他一眼就選我收為養女。」這樣的因緣際會,造就王秋香與老兵王百川深刻的「父女」情誼。

父女情深

王秋香的原名叫謝秋香,因為被過繼給王百川做養女,她從此改姓王。當時,王百川已經68歲了。

回憶起與養父相處的八年時光,王秋香不免自嘲說,剛開始他們宛如「假日父女」。原來,王秋香只有在節假日時,才會前去和王百川相聚,平時她還是住在親生父母的家,「每次假日我去找百川爸爸,他會帶我一起逛菜市場,買好菜再親自下廚做飯給我吃,他對我很好,把我當成親生女兒般照顧。」

每年除夕,王秋香的親生父母邀請王百川到家中吃團圓飯,王秋香記得,「有一年,百川爸爸吃完團圓飯後,我爸媽邀他留宿我們家,百川爸爸婉拒了,他就獨自一人在夜裡坐著三輪車回家。」老人孤獨離去的身影,令王秋香倍感不捨,「看他的模樣,我心裡難過。」

後來,王秋香決定搬到和養父家住,每次晚飯後,王百川會教她寫書法、練算盤,直到王百川因病住院治療。

1980年,重病的王百川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王秋香的親生父母提議讓老人搬來與他們同住方便照顧他。臨終前,老人把兒子王茂富的照片交給養女王秋香。1981年,王百川去世,享年76歲。

「父親於我有養育之恩,我無以為報,惟有帶父親骨灰回歸故里與妻兒同聚。」王秋香銘記養父留下的遺願,盼著有朝一日了卻其生前的念想。

老兵髮妻

王百川畢生最為放不下的,一個是未能陪伴成長的兒子王茂福,一個是為他守了一輩子活寡的妻子呂氏。

關於夫妻倆的陳年往事,呂氏其實很少跟兒孫提起。王百川隨軍離家時,她年僅二十出頭,不曾想兩人匆匆一別竟成了天人永隔。王茂福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他彷彿從母親的眼神裡面,看到一種錐心刺骨的痛,「每當想起父親的事情,母親就會暗自啜泣。」

呂氏等待丈夫一生,總算盼到了王百川的一封家書。當時兩岸通信處於幾乎完全隔絕的狀態,王百川得託人經由香港才能輾轉將信寄到大陸。信上寫:「不知吾妻與小兒懋(茂)富怎樣生活,收信後不論在或不在,希望回信。」在那個時代,一封家書連接著的是一個失散的家庭,記載的是一段流離記憶。

她告訴兒子,「以後若條件允許,要記得找到你在臺灣的爸爸。」後來,她晚年患上老年痴呆症,什麼事都記不得了。

老兵王百川在臺灣未再娶妻,其杭州的髮妻呂氏也終身未改嫁,獨自拉扯他們的愛子王茂富長大。2013年,王百川的妻子呂氏病故,享年91歲。

我與爸爸的約定|老兵逝世37年,臺灣養女替他落葉歸根

王百川的髮妻呂氏

錯過

1993年6月,王秋香突然接到一封從浙江杭州富陽的來信,寄信人正是王百川生前牽腸掛肚的兒子王茂富。

「得知養父尚有後代健在,王家有後,實在欣慰萬分。」王秋香又驚又喜,卻不免心生疑惑,「除了一張兒時的照片,我對茂富哥哥一無所知,當時我確實難以分辨真偽。」

兄妹倆通信過幾次,1994年1月,王茂富寄信到臺灣,但因為地址有誤,三個月後,信件才到王秋香的手上。自此之後,兩人再度失去聯繫。

我與爸爸的約定|老兵逝世37年,臺灣養女替他落葉歸根

王茂富曾寄給王秋香的信件

對於實現養父的遺願,王秋香很執著,「我知道爸爸很想回家,所以我一定要幫他找到正確的回家路。」而面對哥哥再次失聯,她有些自責。「難道因為我的疑慮,讓我們錯過彼此了。」

位在臺灣苗栗大湖的義民廟,是老兵王百川骨灰安放的地方,王秋香每年都會到此地祭拜養父。如今,年屆花甲的她不時想著生命的無常。「萬一以後我不在了,是不是沒有人祭拜百川爸爸了。」

我與爸爸的約定|老兵逝世37年,臺灣養女替他落葉歸根

大湖義民廟外觀

真的是神跡

為了尋找哥哥王茂富,王秋香曾嘗試按照信件上的地址寄快遞過去,卻被退回了,請同鄉會幫忙打聽也沒有具體線索。她上網多方搜索能夠求助的渠道,找到了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

2018年12月14日,頭條尋人發佈消息《臺灣網友杭州尋親:惟有找到哥哥,才能對父親有個交代》並將該信息彈窗推送至杭州。

我與爸爸的約定|老兵逝世37年,臺灣養女替他落葉歸根

經由鄰居轉發,王茂富的兒子看到這篇尋親消息,趕緊告訴72歲的老父親。從睡夢中驚醒的王茂富,通過手機視頻,見到素未謀面的妹妹王秋香,他坦言,「在我心目中,秋香就是我的親生妹妹,我們是一家人。」

「聊著聊著,就哭到說不出話來了。」王秋香說。

目前,雙方親屬正在辦理相關手續,希望盡快讓老兵的骨灰魂歸故里,落葉歸根。

「近兩天我跟人聊起我用頭條尋親的過程,他們每一位都說真的假的?」尋親成功後,王秋香興奮地向親友分享她的心路歷程。

王秋香驚嘆不已,「這真的是神跡......」

我與爸爸的約定|老兵逝世37年,臺灣養女替他落葉歸根

王茂富(左上)與王秋香(右上)視頻通話

從去年4月至今,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已經成功幫助100個兩岸家庭團圓。其中,年紀最大的老兵100歲;跟家鄉親人失聯時間最長的有80年;最快的一個案例,我們僅用15分鐘,就幫助兩岸家庭尋親成功。

當科技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據傳輸,還可以幫忙找人,甚至高效地縮短兩岸尋親路,幫助在臺灣的老兵或其後人尋根覓親,便是兩岸尋親項目的目標。如果您家裡也有親人失散在臺灣,或者您身在臺灣,想幫助臺灣的老兵尋找大陸親人,可以發郵件給我們([email protected]),也可通過頭條尋人的臉書粉絲專頁(名稱:頭條尋人)聯繫我們。

我與爸爸的約定|老兵逝世37年,臺灣養女替他落葉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