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碳九洩露瞞報10倍,懲前也要毖後

泉港碳九泄露瞒报10倍,惩前也要毖后

11月25日下午,福建省泉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泉港碳九洩漏事件處置和事故調查最新情況。

通報稱,經調查組調查,泉港裂解碳九洩漏事故涉事企業安全生產隱患嚴重,洩漏事件發生時存在違規作業。發生洩漏事件後,企業要求中層以上員工統一口徑,隱瞞洩漏數量,並惡意串通碼頭船隻統一口徑。目前包含涉事企業東港石化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內的7人被採取強制措施。調查組認定,東港石化公司實際洩漏量69.1噸,並非此前瞞報的6.97噸。

6.97與69.1,這只是兩個相差近10倍的數字,令輿論震驚。好在,隨著媒體的介入報道和相關部門的調查,瞞報情形被發現,社會輿論獲得正視其規模與危害的可能。

泉港碳九泄露瞒报10倍,惩前也要毖后

回溯泉州泉港碳九洩漏,其洩漏成因並不複雜。根據相關部門此前的通報顯示,洩漏事件的事實清楚、原因明確。可以說,這本是一起能夠最小程度減輕汙染影響的安全生產事故,只要洩漏發生時,能夠準確上報情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及時採取足以應對69.1噸汙染物的措施,後果或許就不會如現在這般。

問題就在於,因東港石化公司瞞報洩漏數量,使得汙染物造成的環境影響和社會影響惡劣。惡劣影響能夠顯現的是石化公司的企業生產管理責任問題。同時,事件過去近半月才得出準確的洩漏數量,這也是當地應急處置能力的折射。

對於一個現代化石化港口城市而言,每日港區內的化學品存量理應有著完整的數據統計和存量增減變動記錄,以便港區的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而此次涉事公司瞞報便是利用運輸管道滿管和漏計儲罐裝載變化得以實現。只能慶幸此次洩漏的是危害相對較小的裂解碳九物料,若是其他有害有毒化學品成為這一洩漏事件“主角”,數量上的瞞報可能造成的危害是無法想象的。

泉港碳九泄露瞒报10倍,惩前也要毖后

從通報中可以看到,涉事公司採取了訂立攻守同盟、精心掩蓋、移花接木種種手法,將實際洩露量掩蓋下來。該事件發生後,全國輿論的密集關注,當地環境遭受的切實可見的破壞,以及隨之而來的深入調查,對發現這一瞞報情形具有促進作用。更該反思的是,對於相關瞞報伎倆,是否有足夠穩固的常態化防範機制?

問題還不止於此。在媒體的連續跟進報道下,當地不積極處置業已發生的汙染問題,還有餘力對在當地採訪的女記者進行精準“例行檢查”,而民眾關切的汙染問題又遲遲得不到回應,這必須認真嚴肅反思。

泉州市政府的通報中說:決不放過事故調查中發現的責任落實、日常監管、應急機制等薄弱點,在做好後續處置工作的同時,以案警示、舉一反三,以堅定的決心,以更有力的措施,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改進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真正防患於未然。

這些,是起碼的,是必須做到的。

泉港碳九泄露瞒报10倍,惩前也要毖后

微信ID:scgczz長按關注中國商業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