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業(ICT)未來十大趨勢:工業互聯網引領數字化轉型

信息通信業(ICT)未來十大趨勢:工業互聯網引領數字化轉型

12月19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ICT深度觀察報告會暨白皮書發佈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在發言時表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要聚焦兩大方向,第一是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要推動從投入到產出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第二個重點方向是完善數字化治理。這是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從發展態勢來看,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今年上半年,數字產業化規模是3.15萬億。發展態勢的另一個方面是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產業數字化的主攻方向。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正在穩步推進,非常活躍,總體規模快速增長。去年工業數字化水平是17.2%,從企業來看,企業數字化水平在持續提升,2017年生產設備的數字化率超過44%,數字化普及率超過67%。

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餘曉暉發佈了2019--2021信息通信業(ICT)十大趨勢。

趨勢之一:5G商用推動產業鏈加速成熟

2019年是5G的關鍵一年,隨著5G國際標準第一版本的發佈,未來1-2年全球主要國家將陸續啟動5G商用,我國有望成為全球首批商用國家之一。餘曉暉表示,5G會給產業鏈帶來革命性變化,例如,在工業界有很多的產業巨頭都在期待著5G真實的商用和它帶來的變革。

趨勢之二:工業互聯網引領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有很多創新空間。工業互聯網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工業互聯網將集成更多新的網絡技術、計算技術。工業互聯網是支撐數字化轉型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最重要的路徑。

趨勢之三:信息網絡與產業體系變革重塑

餘曉暉表示,未來兩年,IPv6活躍用戶數將超過5億,互聯網給用戶佔比超過50%。與此同時,未來2年,雲網融合加速建重塑網絡架構和產業生態。此外,未來3-5年,全球衛星互聯網將實現規模部署。

趨勢之四:泛在連接構建萬物智聯新生態

目前,物聯網很多瓶頸問題得到了解決。預計到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值超過1萬億人民幣,複合增長率超過15%,在車聯網方面,未來2-3年,將實現LTE-V2X規模化應用示範和商用部署;網聯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逐步完備,加快無人駕駛進程;車聯網運營主體和商業模式逐步清晰,打通汽車生產製造、銷售、使用等全流程。

趨勢之五:智慧賦能驅動計算產業新浪潮

計算產業與ICT創新是相輔相成的,餘曉暉指出,人工智能及智慧應用將成為重要驅動力,未來三年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後續會逐漸趨於理性平穩發展。餘曉暉介紹了智慧計算的三大發展趨勢。

第一是行業深度滲透的問題,尤其是AI的發展及其與行業的結合,給各類計算帶來了巨大的需求驅動。

第二是邊緣計算興起,雲計算巨頭積極推動雲計算下沉,著重在人工智能算法的邊緣部署;設備商和運營商依託更靠近用戶和端設備的優勢加快實踐;各標準化組織和開源社區等組織也在積極打造邊緣計算創新共享發展環境。從目前來看,邊緣和雲的協同,形成邊緣計算加邊緣智能的方式,這是構建智能化生態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這也是未來發展裡非常重要的方向。未來需要把邊緣計算和各個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結合在一起,IT、CT和OT深度整合大勢所趨。

第三,計算芯片融合開闢發展新路徑。

趨勢之六:人工智能加速應用普及擴散

在人工智能領域,首先,有監督學習將接近性能極限,無監督學習、強化學習、多模態融合等新技術成為研究熱點。深度學習依靠大模型深網絡繼續逼近性能極限,適用於小數據場景,具有可遷移性的無監督學習等將成為研究熱點。此外,多元化感知是智能化必由之路,多模態融合交互成為未來趨勢。

其次,專用芯片、開源計算平臺和有效數據成為企業打造人工智能生態體系的重要著力點,預計2020年60%的人工智能應用會基於開源平臺。領先企業圍繞開發框架平臺呈現多元化發展模式,國際巨頭開源人工智能開發框架打造產業生態系統。最後,人工智能可廣泛賦能生產生活AI應用及產業化進程全面提速,AI將應用到教育、交通、醫療等各個領域,預計到2020年全球30%的企業會用AI來輔助。

趨勢之七:區塊鏈探索構建分佈式信任

在餘曉暉看來,區塊鏈與雲計算、物聯網等深度融合和創新突破,將促進其在醫療、司法、工業、媒體等的大規模商業探索應用,構建新型分佈式信任體系。預計未來兩三年會看到區塊鏈更多的進展和進步,會有更多的實踐。

趨勢之八:全球ICT產業生態不確定性加深

全球ICT產業已經形成各國分工協作格局,貿易保護主義影響著全球供應鏈,影響技術創新和生產效率。“預計未來1-2年全球1CT產業總體呈現增速下滑態勢,主要是ICT製造業部分的增速會下降。”餘曉暉說。

趨勢之九:數字經濟多方治理從共識走向實踐

在餘曉暉看來,如果數字技術紅利只帶來少數企業和群體的話,那是有問題的。如何讓數字經濟通過多方合作的治理體系,保證數字技術能造福全體人民,這裡面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也面臨很多挑戰。比如,數據保護問題、算法監管問題。最終的結論是:多方治理將從形成共識到走向全球實踐。

趨勢之十:智能攻防重構網絡空間安全範式

餘曉暉指出,當前安全有兩個重大問題:

一是由於全球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導致網絡空間安全與物理世界安全相互交織,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

二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的“雙刃劍”效應愈發凸顯,人工智能為安全攻防技術帶來了新的可能,也對安全風險帶來很多新的挑戰。智能攻防將成為安全攻防主要形式。一方面,人工智能安全風險日益泛在,帶來新的威脅與挑戰,人工智能自身安全風險與技術惡意應用,將全面挑戰國家網絡空間;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自主學習和進化能力提升安全防護智能化水平,增強預測、預警和預防能力,人工智能的海量數據分析、自適應學習、智能決策、快速反應等為安全防護提供新方向、新能力、新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