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丨上市公司: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年終盤點丨上市公司: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2018年即將過去,60加重磅推出2018養老產業年終盤點系列。我們從養老投融資、涉老上市公司及養老政策來解析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撥開迷霧,突破2019。此篇為系列第二篇:上市公司篇。

60+研究院以涉足養老產業的82家主板上市公司(A+H)為研究對象,進行2018年養老市場研究。(注:本文中所引用的數據均來自於60+開發的數據庫)

上市公司養老業務全盤掃描

1.進入養老產業的上市公司多為房地產公司

根據60+研究院統計,目前涉及養老產業的主板上市公司已達82家(數據來源:60+數據庫)。其中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的公司32家,佔比高達39.0%,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主的公司14家,佔比17.1%,以醫療健康、醫藥製造為主營業務的公司14家,比例17.1%,金融保險5家,佔比6.1%,其他類型企業(包括旅遊、水電、紡織、金屬製造、電信、文化傳媒、菸草等)17家,佔比20.7%。


年終盤點丨上市公司: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2.自投自建、合資、業務合作是進入養老產業的主要方式

上市公司通過併購、投資方式進入養老產業的比例分別為15.9%和4.9%,大多數上市公司選擇自己投資建設、資金合作、業務合作等(79.3%)方式進入養老產業。


年終盤點丨上市公司: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3.養老地產、醫養結合、智慧養老是進入養老產業的三大領域

在所有涉及領域中,養老地產以高達45.7%的比例成為主板上市公司切入養老市場的首要選擇,選擇醫養結合、醫療健康進軍養老產業的比例18.5%。此外,智慧養老佔比為17.4%,養老PPP佔比5.4%,其他領域(包括老年文娛、居家社區機構養老、養老投資、養老金融等)佔比為14.9%。養老地產、醫養結合、智慧養老是目前上市公司選擇進入養老產業的三大領域。


年終盤點丨上市公司: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4.上市公司進入養老產業多采取相關多元化戰略

進入養老產業的上市公司背景多為房地產。大多數地產公司通過自己投資建設、資金合作和業務合作的方式涉足養老地產、醫養結合和智慧養老等領域。地產公司多、自建方式為主、涉及領域廣是目前上市公司在養老產業的主要特徵。

從進入領域上看,房地產公司一般以養老地產為切入點,信息技術公司以智慧養老為手段,醫藥公司選擇醫養結合,多數公司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進入養老市場,而且協同相關領域同時推進。相關多元化戰略是上市公司進入養老產業的主要戰略。

上市公司養老業務動態分佈

1.最新動態:2018年新進5家,退出3家

2018年5家上市公司進入養老產業,分別是京漢股份(000615)、香江控股(600162)、陝西金葉(000812)、龍湖地產(00960)、中海地產(00688)。各家公司通過收購、組建子公司和合作的方式涉足養老地產、智慧養老、養老PPP和醫療健康等領域。具體來說,龍湖地產發佈“椿山萬樹”養老品牌,首個養老項目落地重慶新壹城;京漢股份購買菸臺金宇所持有的蓬萊華錄金宇健康養老(山東煙臺蓬萊市智慧健康養老服務PPP項目公司)35%的股權;香江控股子公司天津森島收購錦繡養老100%股權及錦繡醫院;中海地產發佈了旗下康養品牌:中海錦年。

在企業進軍養老產業的同時,有些上市公司則進行戰略收縮。例如奧維通信(002231)、浙數文化(600633)和上海三毛(600689)。奧維通信獨家出資的南京奧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017年7月註銷、甘肅民維虛擬養老服務中心子公司完成清算。浙數文化(600633)處置養安享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養安享系浙數文化與修正藥業於2015年成立的居家養老公司)。上海三毛與日本MCS公司合資設立的上海三毛善初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2017年底註銷。人福醫藥(600079)旗下子公司之一——黃石人福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完成註銷。

2.產業動態:多元分佈與合作升級

(1)養老地產的業態整合和轉化

上市公司佈局養老地產不僅僅新建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許多公司還通過企企聯合、政企合作的方式佈局產業,將醫療服務納入經營範圍,實現業務整合。

許多上市公司以建設高端養老機構為主要特徵。2013年5月,首個為中國老年人量身定製的高端養老項目星堡養老社區在上海市寶山區開業,復星國際(00656)正式進入養老領域,旗下的星健Sapphire·香山長者公館也是高端機構養老的代表。宜華健康(000150)的親和源老年公寓、保利(600048)旗下的和熹會老年公寓、遠洋(03377)經典養老品牌遠洋·椿萱茂等都是中高端養老機構的代表。

在直接興建養老機構之外,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將興建健康產業園、開發特色小鎮作為佈局康養產業的重要手段,養老成為其產業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4月,同濟堂(600090)投資的佔地1500畝的中國襄陽國際健康產業園正式開園。北控醫療健康(02389)在北京、上海建設健康產業園,恆大健康(00708)已在全國9個城市恆大養生谷等均為上市公司佈局康養產業園的大手筆。

在醫養結合政策的不斷出臺之下,許多上市公司也將醫養結合作為其業務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澳洋科技(002172)建設的優居壹佰養生公寓內設專業醫療機構。2016年5月,人福醫藥(600079)全資子公司人福醫療集團與咸寧市中心醫院簽署《醫養項目合作協議》,擬共同設立咸寧市人福醫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事醫養項目的合作事宜。泰達生物(08189)收購上海睦齡養老70%股權,完善集團的健康養老產業,打造醫養結合產業控股平臺。同仁堂(600085)最新推出的粹和康養天壇生活館是以中醫理療為特色的養老機構。

養老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許多公司也將目光移到了養老PPP項目中。2016年8月,易華錄(300212)成為“蓬萊市民政局蓬萊市智慧健康養老服務PPP項目”成交單位,總投資額約70,790萬元。2017年3月,中南建設(000961)與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衛生局簽署合同,共同建設濟寧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任城區老年護養院項目。衛寧健康(300253)與北京東城合作智慧養老項目。2018年6月,京漢股份(000615)購買菸臺金宇所持有的蓬萊華錄金宇健康養老發展有限公司(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智慧健康養老服務PPP項目公司)股權。

雖然上市公司在佈局養老地產方面不遺餘力,興建機構、開發產業園、鏈接醫療資源、不斷尋求合作,但是仍未探索出明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2)智慧養老的業態分佈與延伸

智慧養老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和養老市場逐步開放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通過技術手段幫助解決養老服務中的部分難題、建設養老信息服務平臺也是推動養老產業發展的手段之一。在養老市場未成熟的狀況下,政府成為智慧養老的主要買單人。

在智慧養老領域,許多上市公司選擇與政府合作,推進互聯網+養老的實現。萬達信息(300168)與上海、四川政府合作建設養老信息化平臺,南京新百(600682)旗下的安康通與上海、重慶等十餘個省市的民政局、衛計委合作。東華軟件(002065)與政府完成國家居民健康卡綜合管理平臺項目升級改造、等項目。數字政通(300075)分別與河南焦作市、雲南文山市簽署協議推進區域衛生信息化、智慧化建設以及“智慧文山”項目建設。延華智能(002178)則承建長春市養老綜合雲信息平臺項目。與政府合作切入智慧養老領域是上市公司在推進養老業務時選擇的主要方式。

除互聯網+養老的方式之外,互聯網+養老+醫療也成為諸多信息科技公司的經營業務。利用科技的手段將醫療、健康和養老融合推進智慧醫養的實現:醫療信息化出身的東軟集團(600718)早在2013年就佈局大健康產業鏈,推出“智慧養老”系統,通過不斷完善健康雲平臺建設,已經在瀋陽等地建立了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形成智慧+醫養的新模式。萬達信息的醫養結合產品通過物聯網設備、互聯網服務,面向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實現了長期照護服務。安康通研發的APP通過智能硬件接入,實現老人身體機能監測,行動及生活習慣監控等智能化養老方式,同時導入健康體檢和醫療服務協助。

未來可期的產業重點領域

1.醫養結合勢在必行

談及養老不能不提醫療,醫養本就有機統一。約20%的上市公司將公司業務佈局在醫養結合領域內,就力證了醫養結合市場的吸引力。近年來,隨著醫養結合政策的不斷出臺和落地,醫養結合將持續成為上市公司的關注熱點。2013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首次將“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作為養老服務業發展的6大主要任務之一。2014年,九部委《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正式落實醫養結合相關要求。2016年,人社部《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推進長期護理體系建設發展。2017年,衛計委《關於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機構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的通知》極大促進了養老市場的開放和醫養結合的落地實施。《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李克強總理2018年11月28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發言都強調醫養結合的具體落實和醫保支付解決方式。

隨著政策出臺、市場放寬、准入降低、長護險試點和醫保落實等問題的解決,消費能力、支付能力、供給能力的提升,醫養結合將不再是養老中的專有名詞,養老+醫療將成為常態化。

2.智慧醫養是大勢所趨

很多以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主的上市公司進入養老產業首先就將智慧養老看作業務拓展的主要方面,以服務業定位的養老行業除了人力之外依靠科技力量推動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國家連續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於見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設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

從頂層設計、剛性需求和科技的實用性、便利性角度出發,智慧養老和智慧醫養都將是未來養老產業的重要力量。

3.康養特色小鎮方興未艾

養老地產是多數上市公司進入養老產業的首選,除了拿地投資興建養老機構之外,許多上市公司通過開發健康產業園、投資特色健康小鎮方式涉及養老地產。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指出要開發農村康養產業項目: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生態種養等產業,打造鄉村生態產業鏈。城鄉居民消費拓展升級趨勢,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深入發掘農業農村的生態涵養、休閒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同時鼓勵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於發展養老服務。進一步盤活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資源,可利用1-3%治理面積從事旅遊、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產業開發。這一政策的發佈和出臺也為地產公司進入養老行業提供了一條新路徑,農村也可作為康養產業佈局的重要基地,未來的養老將不僅限於城市和郊區。

上市公司應該充分利用優勢,以產業為本,以資本為翼,撬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