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開店理念|開店筆記

日本有個很有名的書店,叫蔦屋書店,裡面除了賣書以外,還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CD、DVD、文創產品、咖啡,以及寵物美容、照相機專門店與餐廳等眾多設施,甚至還開發出了公園綠地,書店已經成為了超越書店的生活空間。這裡應有盡有,給消費者帶來的舒適感更像是家,除了辦公室和家,這個書店是人們最願意去的地方。


“不務正業”的開店理念|開店筆記



他的創始人增田宗昭提到:“書店的問題就在於它在賣書”。以往的書店是“賣場”,並沒有按照顧客的角度來考慮書籍的擺放,而蔦屋書店則把“賣場”變成了“買場”,重構了書店空間,站在顧客的角度,為他們的內容選擇提供各種各樣的方案與建議。


“不務正業”的開店理念|開店筆記



可以看出,這個書店並不是在賣書,是在賣一種生活方式,既然是生活方式,需要的東西就不僅僅是書了,比如意大利食物菜譜的展示臺上,書中介紹的意麵、醬料等食材就在書旁邊,可以和書籍一起購買;

又比如關於稻米的主題展臺上,你驚喜地發現,有十幾種不同產地和種類的大米可以直接購買,配合相關主題,甚至可以買到料理工具等;

你想買一本旅遊方面的書籍,旁邊就放著介紹著地方的明信片,甚至是去當地時必須要穿的登山鞋。


“不務正業”的開店理念|開店筆記



蔦屋書店的本質,是針對你的生活方式去給你提案和建議,然後持續運營一個人群,幫助這個人群去改進他的生活方式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高大上,其實不難理解的。樓下的便利店本來是賣一些日常的小商品,但是當老闆推出交水電費的業務,推出收發快遞的生意,甚至推出便當的買賣,你也會接受,因為便利店賣給你的是“便利”這個東西,為你提供了方便,給你節省了時間。

可以更深一層思考,做生意其實有兩種最基本的方式,一種是你有產品,要賣給某些人,一種是你想做某一部分人的生意,從而找到或者創造某個東西滿足他們,蔦屋書店的這種看起來不務正業的品類組合就是為了讓日本的中產階級能有一個度過一段時間的地方。

他用的不是經營書店的邏輯,而是經營人群的邏輯。

“經營人群”是這是給我最大的啟發,開店的目標是要運營和維繫好一群人,是要目標顧客的需求得到更大更好的滿足。

當你以人為中心的時候,經營的方式就會發生變化,以前是黃婆賣瓜自賣自誇,而現在是顧客說好才是真的好;以前把東西賣出去就好了,現在你希望顧客滿意;以前是顧客來了最重要,現在是顧客再來更重要;以前你覺得是產品限制了自己的發展,而現在的組合產品卻可以創意無限。。。

你如果有一個店了,有兩個繼續發展的思路,一個是開分店,規模擴張,讓更多人體驗到你的產品,一個是為現有的顧客提供更多他們需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