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是佛法嗎?不知道你就會誤解經典

佛學是佛法,還是佛學不是佛法,持此兩種觀點的人都有,這個問題要徹底明白講清楚的確比較難,但這一問題對學佛人來說又很重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可讓真學人知道用功之處,成為見行並重,智信的真修行人,而避免淪為談禪說玄的口頭禪,"知解宗″。又可以避免成為,功夫到不到,境界到哪兒了自己還不知,成為口不能言的"二蒙子″,一句"不可說,佛無法可說,佛以不諍為解脫"打發一切人,自己騙自己而了事。

佛學是佛法嗎?不知道你就會誤解經典

那麼什麼是佛學呢?

以邏輯思維說明物質世界的起源,形成,變化,及超越物質世界,形而上的本源形態,演變規律的學說,稱佛學。

那什麼是佛法呢?

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踐行,徹底明白世出世間一切法,成就如佛陀一樣究竟圓滿的智慧,解脫生死輪迴的各種實踐方法,稱佛法。

在原始佛教及小乘佛教期,佛教中的經典與教法基本都是佛法,就是教你如何實修而證悟。而後大乘佛法的出現,很多有實證的菩薩,為了更好的解釋經典,就創造了很多論,構建自己宗派的理論思想,以及建立在此思想基礎上的修行實踐方法,於是佛學就從佛法中提煉分離了出來。尤其是大乘佛法的中後期,隨著有宗瑜伽行派的崛起,印度佛法逐漸發展為因明學,即以邏輯思維來說明推理世出世間一切法,這樣佛學在古印度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期。各宗派逐步都形成了自己較完整的佛法理論思想,而宗派之間的思想都有差別,有的宗派內部親傳弟子都不認同師父的觀點,於是辯論盛行,論戰迭起,稱呼上都稱某某某論師。佛法實修逐漸演變為佛學研究與諍論,其是佛法發展的必然,這一階段同時更是一種佛法的異化,這種異化既傳承發展完善了佛法理論,使佛教理論更系統完善,但也逐漸疏忽了佛法的實證,這也是後期密教興起的重要原因。

佛學是佛法嗎?不知道你就會誤解經典

瞭解了以上的內容,我們下面才可以來討論佛學是不是佛法。

首先我們從究竟果地上來看,在佛眼裡一切法皆是佛法,所有一切皆是佛的幻化。那麼佛學肯定是佛法,但這種討論並沒有意義,因我們都是凡夫眾生,還在修學覺悟的路上。真已證達佛地,也就沒有任何必要討論這些問題了,討論這個問題就是為了幫助我等凡夫眾生,如何能更快更好的覺悟成佛。

接下來我們從勝義諦來看,佛學是不是佛法。首先無論是佛學還是佛法,浩浩三藏,都是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皆為指月之手而非月之本身,皆不能直接代表那形而上的究竟實相,所以經典言"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麼在實修至寂滅入涅槃前,無論佛學佛法都要放下捨棄,這樣才能得道徹悟。而親證究竟實相之後,則為善分別一切諸法,於第一義而不動。則需要從果地聖人的角度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作出說明解釋,於是佛學誕生了。佛學恰是諸佛菩薩認知所有一切的智慧體現,各宗派思想恰能體現其宗派證達的高度及境界,所以說佛學即是佛法。當然因為各宗派實證到達的高度不同,就有了境界上的區別,就會有理論思想見地上的區別,就會有諍論分岐,就會有究竟與不究竟的區別,就會有圓滿與不圓滿的區別。如何分別,唯自親證諸佛之地而再來,即可通宗通教,一看其宗派的思想,即知其宗已至何處,究竟不究竟,即知其宗派只在何處,因何原因未能更進一步,因何原因未能至圓滿。更勝者可知哪部經典為佛所說,哪部經典為妄測的假經。

接下來我們從俗義諦來看佛學是不是佛法。佛學是一門學問,是邏輯思想,是妄識累積。佛法是一門實踐科學,是行動(體行,心行)實踐經歷。學問是知識,實踐是智慧。學問可以後天學習得到知識,實踐唯身體力行方達真理。所以佛學不是佛法。但嚴格來說,佛學高於佛法,因佛學為證悟後諸賢聖的思想,是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只適合證果賢聖之間討論切磋。佛法雖也是聖賢所說,卻針對凡夫位各種根器的眾生,為其實修提供指導,就會有究竟法,方便法,階段法的區別。佛法適合所有人分享討論所悟所證,及各種實修方法的異同優劣。為了讓學人逐步深入,最後能至究竟圓滿,所以在討論佛法時,往往用四重二諦作為階梯。即是用四組勝俗兩種觀點,而前一組的勝諦就是後一組的俗諦,這樣逐漸推進而至圓滿。

佛學是佛法嗎?不知道你就會誤解經典

最後來說一下自己的觀點。佛學與佛法是修行人的兩隻腳,缺一不可。佛學與佛法在很多經論中,都是相互融合滲透在一起的,根本分不開。所以不能因佛學是妄識累積,而忽視,最後成"二蒙子″。也不能因佛法難修難證,畏難不行,最後成"知解宗″。行到見到,行不到,見地絕對不會通透圓融。見到鑑行,見不到,會盲修瞎練,修行沒有方向沒有指導。只有見行並重,以見鑒行,以行驗見,則事半功倍,定能成就無上菩提。

更多精彩原創內容,請關注維摩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