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協議、日本折戟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文 | 古書生

來源 | 領遇APP

【作者簡介】古書生,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 MBA。曾經在基金、證券、私募等行業工作,從事資產管理行業的工作超過 10 年。

中美貿易衝突沒有經驗可循,著名的案例都來自其他國家,最值得借鑑的是80年代的日美貿易摩擦、廣場協議及日本政府應對的經驗和教訓。


廣場協議、日本折戟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二戰結束後,戰敗的日本不得不接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的統治。7年中,聯合國不斷改造日本的政治和經濟。儒家文化和西方思維的融合,帶來了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

20世紀60年代,日本GDP的年平均增速接近17%;70年代,年平均增速保持在12%;80年代下降到6%左右。

70年代末,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在對外貿易及開放政策上,日本採取與中國相似的策略,長期以保護國內初期產業為由,推遲資本市場的開放。這種貿易體制,使日本成為對外開放的最大受益者,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盈餘國。

日本政府持有巨量的外匯儲備,大肆購買美國國債,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GDP世界第二、鉅額貿易盈餘、巨量外匯儲備、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廣場協議、日本折戟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方面,1979-1980 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輸入性通貨膨脹異常嚴重。為了治理通脹,美聯儲連續三次提高基準利率,導致美元大幅升值。美元升值打擊了美國製造業及其出口,一方面,美國企業大量倒閉,工人失業,另一方面美國貿易逆差劇增。

為彌補貿易逆差,美國吸引大量外資,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債務國。

財政方面,美國採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引發鉅額赤字。“民粹”總統里根從 1982 年下半年起實行擴大赤字的財政政策,執政5年赤字開支就達到 8100 多億美元,遠超從1789年到 1980年間財政赤字的總和。

內外交困之下,美國把目光投向了貿易逆差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並最終選擇了日本作為突破口。

日本強勁的經濟增長給美國帶來空前的壓力。日本產品競爭力強,搶佔了美國本土產品的市場。美國工人失業,貿易逆差不斷拉大,極端時候,來自日本的貿易逆差每4年就翻一倍。以1985年為例,來自日本的貿易逆差佔到了美國總逆差的40%。如果解決了來自日本的貿易失衡問題,美國的貿易逆差就能縮減40%,因此,日本理所當然成了被“治理”的對象。

貿易逆差劇增、“民粹”總統上臺、拿最大的貿易逆差國開刀……歷史就是這麼驚人地相似。

1985年9月,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辦會議並簽署“廣場協議”。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引導美元對這些國家的貨幣有序貶值,,實現美元的“軟著陸”,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的問題。

簽署協議後,三個月裡,日元升值20%;三年裡,日元升值一倍。

為了防止日元升值造成經濟增長失速,日本央行決定採取低利率的政策,連續5次下調利率。1985 年9月至1987 年3月,1.5年時間,利率從5%直線下調到2.5%,並在其後2年多的時間裡維持此低利率。

為了防止升值導致國內通縮,日本央行大肆投放貨幣,造成流動性氾濫。

超低的利率和過多的流動性,催生了資產價格的泡沫,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價格瘋狂上漲。

1986年1月,日本股市進入牛市。1989年底,日經指數漲到39000點,四年時間上漲了3倍。東京交易所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為60倍,總市值超過了紐約交易所。

1985年至1990年,日本全國商業用地價格上漲1倍,住宅用地上漲0.6倍;東京商業用地價格上漲3.4倍,住宅用地上漲2.5倍。巔峰時期,大東京區域的地價相當於全美國的土地價格。

為了治理巨幅通脹和資產大泡沫,日本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緊縮措施:

一,高利率打壓通脹。1989年5月,央行一次性把利率從2.5%上調到3.25%,之後4次上調,於1990年8月達到6%。1.25年時間,利率從2.5%上竄到6%。

二,緊縮信貸以刺破資產泡沫。為了抑制房地產泡沫,日本大藏省於1990年開始控制房地產的信貸總量。為了防範金融體系的風險,大藏省要求商業銀行把自有資本的比例提高到8%。銀行此前受政府保護而忽視其自有資本,導致比例都很低。為了滿足8%的要求,銀行不得不停貸、斷貸、抽貸,大幅度縮減信貸規模。一瞬間,氾濫的流動性消失得無影無蹤。

緊縮措施實施後,日本資產泡沫破裂,經濟一蹶不振。

90年代的日本,只能用慘烈二字形容。

1990年日經225指數以24000點收盤,跌去15000點,1年時間下跌38%。之後近30年,日本股市再也沒有回到以前的高點。

1993年,日本GDP增長率為0.17%。經過幾年的短暫回升後,乾脆變為負值。

企業破產潮爆發,日本失業率迅速飆升,從1991年的2.1%躥升到了1999年的4.7%。

日本陷入了二戰後最長的不景氣狀態。迄今為止,日本經歷了失落的十年、二十年。如果接下來的2年不出意外,日本將經歷失落的三十年。

廣場協議與日元升值後,日本折戟。

有人說,廣場協議是美國給日本設置的一個陰謀,以日本的全面衰退換來換取美國赤字的減少。國人不乏陰謀論的想象,但陰謀論無法說明真相。廣場協議開始後的5年,日本經濟如日中天,何解?廣場協議後,馬克同樣大幅升值40%,德國經濟卻沒有受到影響,何解?美國貿易逆差基本沒有變化,何解?美國財政赤字繼續存在,何解?廣場協議後2年(1987年),上述5國再次聚會,承認廣場協議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美國也不再強迫日元等4國貨幣升值,何解?所以,陰謀論歸陰謀論,真相是真相。

筆者認為,日本折戟,美國只是導火索,更多要怪日本政府應對失策。


廣場協議、日本折戟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廣場協議與日本折戟,至少有以下五點可供借鑑:

1,美國相當霸道,這是我們要認清的現實,不可以心存僥倖。1985年,當出現內外赤字的時候,美國不去反思自己的問題,反而想辦法把禍水引到日本等國身上。2008年,金融危機時,為了拯救自己,美國坐在飛機上撒鈔票,不惜在全球輸出其通貨膨脹。2018年,為了應對貿易赤字,美國把矛頭對準了中國。這就是美國。

2,日本央行應對失策,貨幣氾濫,利率上躥下跳。1.5年時間,利率從5%直線下調到2.5%;1.25年時間,利率從2.5%上竄到6%。在整理這些資料時,我以為看錯數據了,反覆計算了幾遍,確認這是事實。試問,哪個國家的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經得起這種折騰?

反觀德國,奉行獨立的貨幣政策,有意忽略匯率升值帶來的經濟壓力,重點關注國內物價穩定。結果,德國的經濟和技術非但不受影響,反而進一步發展,工業智能化引領全球。30年後,德國工業4.0項目是全球企業最喜歡的併購標的。

所以,貨幣政策一定要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