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思聯翩醒復醉,精神超脫寄餘生|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豰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遐思聯翩醒復醉,精神超脫寄餘生|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深宴飲在東坡的寓室裡醒了又醉,回來的時候彷彿已經三更。這時家裡的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輕輕地敲了敲門,裡面全不回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

經常憤恨這個軀體不屬於我自己,什麼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遊江河湖海寄託餘生。

遐思聯翩醒復醉,精神超脫寄餘生|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九月。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後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還在這裡築屋名雪堂。對於經受了一場嚴重政治迫害的蘇軾來說,此時是劫後餘生,內心是忿懣而痛苦的。但他沒有被痛苦壓倒,而是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有時布衣芒屩,出入於阡陌之上,有時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間,他要從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略人生的哲理。這就是此詞的創作背景。

遐思聯翩醒復醉,精神超脫寄餘生|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