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為什麼不如華為?路線、方向走錯了

根據聯想的財報顯示,2017年整個財年的營業額達到454億美元,較前一年實現了5.4%的提升,但是營收依然主要是靠電腦業務,移動業務的收入年同比下滑6%僅為72.41億美元,佔到聯想集團整體收入約16%。

財報中還提到,本財年聯想在中國的營收為115.25億美元,盈利為5.58億美元;聯想在美洲的營收為141.86億美元,盈利僅為0.72億美元。但是在產品銷量上,聯想電腦產品在美國的銷量是全球最高的,而手機產品則是拉美市場銷售顯著增長,銷量上升40%,在北美市場銷量同比上漲57%。

反觀華為則是全球同步騰飛,其通信產品已經在全球主要國家佔據絕對市場頭名,而手機產品也在近幾年飛速發展,其發佈的P系列、mate系列手機在歐洲市場常年保持銷量寶座。雖然近期部分國家對華為產品進行了抵制,但在消費者方面卻依然力挺華為,可見全球消費者對華為的喜愛。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兩家公司產生了那麼大的差距呢,有人說是市場投入、有的說是管理方式等。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前總工程師倪光南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

12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演講時表示,華為聯想這30年來猶如龜兔賽跑。

聯想估值曾一度是華為的五倍,而現在華為估值已是聯想的五十倍。倪光南歸結為聯想“路線不對”“知識產權零股權”,而華為做得都很好。

倪光南表示,“在聯想還沒股改之前,我相信我們科技人員股權是會體現的。但股改以後對科技人員的股權並沒有體現,很多人就不敢來了或者大量人離開。但華為做的比較好,在開始的時候,聯想估值大概是華為的五倍,但是現在華為的估值是4000億美元,聯想市值80億美元,差了50倍。

差在什麼地方?

倪光南認為一個是路線,華為始終堅持研發,研發投入是聯想的10倍。華為的股權對科技人員,任正非只有百分之一點幾,讓科技人員富起來,華為的科技人員知識產權股權化做得很好。聯想的問題,一是方向不對,第二,知識產權零股權對公司發展沒有好處”

倪光南認為,今後應該儘可能加強科技人員的保護,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