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順:改革鑄就金色輝煌 盛世譜寫餵馬華章

山西和順:改革鑄就金色輝煌 盛世譜寫餵馬華章

40年風雨兼程、滄海桑田;40載波瀾壯闊、砥礪奮進。40年來,和順縣餵馬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圍繞“黨建統領、工業轉型、項目支撐、產業富民”工作思路,團結帶領全鄉黨員幹部群眾沐浴著改革的春風,共享著改革的紅利,搶抓機遇奮勇前進,真抓實幹創先爭優,脫貧攻堅全面告捷,鄉村振興開始邁進,實現了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為2020年實現和順餵馬全面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1978年以來,和順縣餵馬鄉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緊扣發展這一主題,搶抓發展機遇,努力攻堅克難,譜寫了一曲曲持續發展、科學發展、亮點頻閃的壯麗樂章。

煤炭支柱產業規模日趨增大。該縣餵馬鄉以煤炭聞名全縣,素有煤鄉之稱,經過多年的發展,煤炭產業已成為餵馬鄉的經濟動脈主產業。“十一五”期間全鄉煤炭企業通過資源重組和改制,企業數量由13個變為4個,企業規模得到壯大,實現了減礦增產、擴能升級。“十二五”期間煤炭產量已增至年均300萬噸。在此基礎上,嘗試打破依託地下資源經濟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煤炭深加工新型產業新路子,在“十二五”期間這一發展模式終於有了嘗試,投資1.2億的天池都寶2000萬千瓦瓦斯發電項目投入運行,以及煤矸石燒結磚、洗煤企業的投產,這為全鄉實現煤、電、氣循環生產利用走出了一條新路。

畜牧養殖業實現大發展。“十一五”末該縣餵馬還是一個完全依靠煤炭支撐的鄉鎮,畜牧養殖業發展嚴重滯後,農民從畜牧養殖方面年人均收入不達50元。但在“十二五”期間,餵馬畜牧養殖業得到大力發展,全鄉建成標準化養牛園區4個,養豬園區3個、養雞園區3個,實現規模養殖。“十三五”以來,發展勢頭更加強勁,目前,全鄉牛存欄數達到4000多頭,生豬存欄6000多頭,雞4萬隻。

新興特色產業初見成效。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縣餵馬鄉堅持產業脫貧、產業富民的理念,積極探索建立聯村聯建,大村帶小村、富村帶窮村、強村帶弱村的新產業發展模式。先後建立聯村旱鴨養殖基地,項目投資680萬元,項目建成後年可出欄肉鴨72萬隻,解決就業崗位40餘個,可帶動9村340戶932人人均增收500元;實施由全總駐和順幫扶工作隊扶持100萬元的豬舍出租項目,該項目已經對接完成,今年收益10萬元整,目標性針對產業覆蓋不牢固的68戶157人進行補充,戶均增收1300元,使其穩定實現脫貧;實施由縣殘聯扶持的豬場殘疾人就業項目,靶向性針對63戶殘疾人年均固定增收1500元。這些新興特色產業成為各村新的增收點和發展新動力,初步形成產業帶動、集體創收的新格局。

農業規模增效明顯。“十二五”期間,根據市場行情,依託氣候優勢,調整了農業種植結構,擴大了雜糧種植面積,使全鄉以雜糧種植為主的特色農業得到發展。目前,全鄉雜糧種植面積達6000餘畝,雜糧種植佔到全鄉耕地總面積的33 % ,畝均增收150元,農業種植業增效顯著。2011年,成立和順宇蕻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當地的玉米秸稈養殖肉牛,以牛糞為養料培植雙孢菇,大力發展雙孢菇標準化種植,年均銷售收入150萬元左右,可帶動附近村貧困戶30戶,貧困人口50人以上,成為當地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山西和順:改革鑄就金色輝煌 盛世譜寫餵馬華章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一直以來,和順縣餵馬鄉黨委、政府積極爭取項目,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快全鄉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全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觀,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鄉通過實施完成“西水東調”二期工程、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等,已解決了全鄉群眾飲水安全。新建了餵馬“中心校”,中心幼兒園,改建了餵馬鄉文化站,24個行政村新建改建了村級文化室,24個行政村新建改建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改建了鄉敬老院,新建了1個老年“日間照料”中心,24個行政村衛生室已全部完成改建擴建,並全部配備村醫實現正常運行。24個行政村文化活動場所全部通過達標驗收,面向群眾全天開放。5條通村公路全部完工並通客運班車,手機信號、互聯網、電視信號等實現了全覆蓋。以上項目的實施使各村村容村貌有了極大改善,為下一步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村容村貌全面提升。近年來,該縣餵馬鄉始終把村容村貌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尤其是“拆違治亂提質”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通過不斷加大對農村垃圾、汙水治理等農村環境衛生日常管護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等工作的統籌謀劃、科學實施,全速推進了村容村貌的全面大提升。全鄉100%的村實現了通道綠化,85%的村莊實現了街道綠化,60%的村莊實施了景觀綠化,部分村修建了小型公園。40%村實現了村莊目擊荒山綠化。

山西和順:改革鑄就金色輝煌 盛世譜寫餵馬華章

惠民政策應享盡享

和順縣餵馬鄉牢牢把握並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致力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集中力量興辦了一批又一批惠民實事。

“三個政策全覆蓋”。“三個政策全覆蓋”指:首先是社會兜底全覆蓋。全鄉社會兜底完成199戶284,其中低保146戶,231人,五保53人,集中供養6人,實現了應保盡保。與此同時60歲以上1153人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6616人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75歲以上263名老人享受長壽優待金。其次是教育扶貧全覆蓋。今年全鄉5村16人享受雨露計劃,每人2000元。11村14人享受教育扶貧本科生資助,每人5000元。幼兒10村19人,小學16村55人享受教育專項支助生活補助每人每學期500元,初中13村34人享受教育專項支助生活補助每人每學期625元,高中10村19人每人每學期1000元。健康扶貧全覆蓋。該縣餵馬鄉因病致貧共38戶78口人,全部實現“雙簽約”服務,醫療團隊共服務369次,鄉村幹部團隊服務212次,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實現全覆蓋、出院患者費用報銷全對接。

“兩個任務全達標”。一是“五六六”工作任務全部達標。截止目前,該縣餵馬鄉24個村通過鄉鎮統籌、村級自籌、幫扶單位補貼、農戶投勞的“四位一體”聯動模式,共投入資金381萬元,約1220工次,動用各類機具190臺件,整體任務全部完成,並通過市縣驗收,考核全部達優,97分以上8村,佔比80%,受到市專項驗收組和縣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二是危房改造工作任務全部達標。全鄉組織兩級幹部共開展3輪次的危房排查工作,從而確定了四類重點危房任務數10戶,舊房提質改造任務4戶,並結合戶容戶貌改善工作,新建改建廁所197個,廚房吊頂86戶,粉刷牆壁3180平米,目前以上工程全部完工,已接受縣驗收。(記者 杜利勇 通訊員 曹凌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