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每個人都會逐漸衰老,贍養,即照顧衰老的父母。所謂贍養,主要是指兒女在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費用的行為,即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給予物質上的合理要求。那麼子女不贍養老人怎麼辦呢?

《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我國《婚姻法》也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這裡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贍養扶助的主要內容是指在現有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關心和照顧。有經濟負擔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贍養時,都應依法盡力履行這一義務直至父母死亡。對拒不履行者,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情節惡劣構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在農村最孝順父母的,大多是光棍漢。按說,作為父母,對兒子沒能娶妻成家最為抱愧;可正因為沒有家室之累,這些孑然一身的光棍漢,對父母最死心塌地,最能心無旁騖地恪盡孝道,傾力贍養。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大家享受的物質水平一直都在提升中,老人的養老卻被子女遺忘。在老人的眼裡,只有兒子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依靠,百年後才能有人悼念和祭拜。因此他們將全部的心血都投入了對孩子的撫養中,為兒子蓋上新的樓房,自己卻住著破茅草房;為孩子買上了轎車,自己卻蹬著自行車。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他們的付出一直都是無私的,為的就是讓孩子記住自己的好,等到老的時候能夠照顧著一下。但現實並沒有老人想得那麼好,兒子成家立業了,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的家庭,其次才能考慮父母的溫飽。雖然很多的子女想要承擔起對老人的孝敬,他們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太多的閒錢。這就造成了老人撫養上的尷尬局面,他們只能依靠則自己的雙手生活。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多半還是依靠著平日裡打打零工,賺點小錢生活,這些老人多半都會堅持著種植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在縮衣節食中度過一年又一年。這些人雖然年紀很大了,卻沒有太多的養老金。雖然國家給那些老人提供了基礎養老金,這筆錢並不能讓生活改善多少。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老人們最怕的還是自己的身體出現疾病,這樣就會面臨著無人撫養的現狀。雖然看起來子孫滿堂,卻在爭論著誰承擔看病、照顧老人的責任。當然在農村這種現象雖然有,但並不多見,多數人還是會承擔起對老人的撫養責任。

至於為什麼有一些子女不願意贍養老人,其實還是因為無奈,現在的家庭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他們每一筆錢都需要省出來。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在生活條件好轉的同時,大家卻越來越“窮”了,走在大街上90%的人都有著負債的壓力,我國的家庭平均負債金額超過5萬元,這些數字都在說明,很多人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很好的擔負,又如何起承擔起對老人的撫養呢?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如何處理這些對農村老人不公平待遇問題呢,還得從宣傳教育為主,表楊在瞻養問題上做得好的子女。我們大部分父母總說等到自己老就時再讓子女養老,可真正等到老時卻沒人管了。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做父母的不要太顧及兒子,也要有點私心,給自己留有餘地。不要為了兒子的婚事,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積蓄都拿出去,連自己的養老錢都不留一點。到時兒子都不肯贍養了,後悔已來不及了。兒女養老,天經地義,父母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我們應當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照顧我們的父母。你能記得,他們當初也是這麼養育我們成長的嗎?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何現在子女幾個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老人

歡迎大家參與我們的討論,對我們的文章點評,如果你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和意見,可以在文章的下面進行評論,小編歡迎大家進行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