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盈利赴港IPO生物科技公司已達10家,境遇兩重天

近日,又一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盟科醫藥向港交所提交了申報稿。

截至2019年1月2日,自港交所發佈“新規”喜迎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以來,已有10家符合條件的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請,其中3家已完成上市。

那麼,這些公司產品涉足領域在哪裡?已上市的次新股股價表現如何?

Part 1

多數距離商業化較遠

半數公司抗“癌”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新規”生效,容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原則主要有三條。

第一,公司的產品受主管當局監管,主要的監管部門包括: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

第二,生物公司的產品已通過概念開發流程。即產品須進行人體測試,且已通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主管當局不反對第二階段(或其後)臨床試驗。

第三,公司最少有一名資深第三方投資者做出相當數額的投資。

據瞭解,生物科技公司產品所處階段分為:臨床預試驗及臨床前、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第二階段臨床試驗、第三階段臨床試驗、新藥申請及之後。

I期臨床試驗為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觀察人體對於新藥的耐受程度和藥代動力學,為制定給藥方案提供依據。

II期臨床試驗為治療作用初步評價階段。其目的是初步評價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為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設計和給藥劑量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

III期臨床試驗為治療作用確證階段。其目的是進一步驗證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係,最終為藥物註冊申請的審查提供充分的依據。試驗一般應為具有足夠樣本量的隨機盲法對照試驗。這一階段需要積累大量的樣本,花費時間一般較長。

IPO日報對1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產品的研發情況進行初步統計。

盟科醫藥的產品研發處於第三階段臨床試驗之前,Ascentage Pharma、AOBiome兩家公司的產品研發階段類似,距離新藥商品化尚有不小的距離。AOBiome有6個項目處於臨床第二階段,是10家公司中最多的。

Stealth BioTherapeutics、基石藥業、邁博藥業、華領醫藥的少部分產品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待積累足夠多樣本數據且試驗合格後將進入新藥申請階段,還有不少產品在臨床預試驗階段,有待後期研發。基石藥業有4個產品處於臨床第三階段,是出於這階段產品數量最多的公司。

康希諾、歌禮制藥、信達生物等3家公司已有產品進入新藥申請階段,距離商品化不遠,如果試驗成功,不遠的未來有可能進入盈利階段。

從研發產品領域來看,盟科醫藥產品研發只針對革蘭氏陰性和陽性相關領域;Stealth BioTherapeutics的研發針對神經領域;有4家公司研發針對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乙型肝炎、過敏性鼻炎等炎症的治療;

有5家的研發項目針對癌症,比如膽管癌、乳腺癌、肝細胞癌、胃癌、臀細胞癌等。

未盈利赴港IPO生物科技公司已达10家,境遇两重天

未盈利赴港IPO生物科技公司摘要 IPO日報統計自申報稿

Part 2

境遇不同

再來看看完成上市的公司股價表現。

既然都是未盈利企業,那麼簡單的PE推算比較難估計股價。

那麼,投資者是怎麼用“腳”投票的?

截至2019年1月2日,上述10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中,只有歌禮制藥、華領醫藥、信達生物已實現上市。

從項目來看,信達生物涉及的項目最多,不少產品研發階段進入後期,且大部分針對癌或腫瘤。信達生物的股價走勢也是最好的,截至2019年1月2日收盤,股價為23.15港元,相較於首日開盤價14.3港元,漲幅為61.89%,總市值267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233.45億元)。

另外,信達生物上市後達伯舒(激活T細胞,殺死癌細胞)新藥獲批;IBI-305(類風溼性關節炎等)進入新藥申請階段;IBI-305(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完成第三階段臨床試驗。

與信達生物股價走勢相反,率先上市的歌禮制藥股價總體趨勢為下降。截至2019年1月2日收盤,歌禮制藥的股價為6.13港元,相較首日開盤價下跌58.58%,縮水了97.17億港元的總市值(摺合人民幣約84.95億元)。

在上市後,2018年10月18日,歌禮制藥的拉維達韋(主要用於HCV,即丙型肝炎)納入優先審評名錄。不過公告當日,歌禮制藥的股價卻下跌3.69%。

華領醫藥的股價走勢比較平穩,上市首日開盤價為8.28港元,2019年1月2日的收盤價為8.12港元,下跌幅度為1.93%。

未盈利赴港IPO生物科技公司已达10家,境遇两重天
未盈利赴港IPO生物科技公司已达10家,境遇两重天

[email protected]

未盈利赴港IPO生物科技公司已达10家,境遇两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