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之百中國製造!I am made in China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文明的縮影,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和精神內涵,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近幾年,原本是我們生活世界一部分的傳統節日,似乎離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而“洋節”風卻越來越盛行。在洋節對我們傳統節日的衝擊下,自己是否過於重視洋節而忽視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呢?

百之百中國製造!I am made in China

獨善其身,才可以兼善天下。傳統節日只有得到我們的認可,才能將其發揚光大。因為缺少了民族認同感,所以產生了媚洋崇外心理,傳統節日也如此。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沉澱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文化底蘊上就比西方節日略勝一籌了。

百之百中國製造!I am made in China

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

百之百中國製造!I am made in China

比起西方的聖誕節,我們的春節更加喜慶歡樂。

重陽

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之百中國製造!I am made in China

七夕節,端午節,清明節等等還有很多很多。由此可見,中國不但不缺節日,中國的節日更不缺底蘊。繼承節日中的文化傳統與精神內涵,把傳統節日作為爭強民族自豪感的支撐。

百之百中國製造!I am made in China

傳統的節日文化是一個民族共同創造、共同享受的民俗文化,有助於形成一個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其中所蘊涵的審美情感和趣味,它的精神影響力是巨大的。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就是因為有這些東西來包裝著我們,中國民俗文化倘若被遺棄了,那我們也就算不上一個完整的中國人。傳統和現代並不是矛盾的,如果我們的社會讓人覺得是高度現代化的,同時也是很傳統的,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生活的話,你會覺得很舒服,要現代的有現代的,要傳統的有傳統的,一個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都得以保持。

百之百中國製造!I am made in China

中國的孔子學院早已走出國門,將中國傳統文化傳遍世界。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華民族在其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誌。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節日,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寶。

百之百中國製造!I am made in China

傳統節日需要的是保留著最初最本質的情懷,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洗,傳統文化有著非凡的教育意義,給予傳統文化和民俗以更加尊崇的地位,自豪地將中國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富有魅力的傳統習俗推向全世界,這是中國成為一個大國尤其是文化大國的標誌。 而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將傳統節日繼承下去,我們有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