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九江│父子兵的芳華

古傳說裡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先秦時期有秦國蜀都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都江堰的事例,今有水利工程建設的火熱場地顯現父子兵的動人身姿。

— —題記

奔騰的長江,浩瀚的鄱陽湖,賦予贛北九江市水的靈動,水的瀲灩,碧波盪漾的水源給整個城市帶來了活力,讓九江如詩如畫充滿了靈氣。古城潯陽有一傢俱有五十餘年曆史的老牌水利工程建設的施工企業,名叫中水建管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其前身為九江市水利電力建築公司)。幾十年來,這家老牌企業打造的品牌水利工程項目數以百座,建造水利工程項目的征程上顯現出一對可敬可親的父子兵!父親名叫陳傳文,兒子名叫陳南陽。數十年的風雨征程,處處顯現這對父子兵的動人身影。

建設水利工程的老將陳傳文,已年過六十,身材不高,膚色黝黑,是個有著三十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這個工程建設的排頭兵,奮鬥在水利工程的戰線上近四十個春秋。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年滿18歲的陳傳文,跟隨著父親參加了贛北大地上,中國最大的土壩柘林水庫的建設,你可知道,這座水庫是建設者們用生命和汗水築建的人間傑作,當年還是毛頭小夥的陳傳文,跟隨著父親連同三萬多名建設者用雙手、血汗、毅力、青春、忠誠和生命,肩挑車推,攔河築壩,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土壩柘林水庫,造就了今天美麗的廬山西海,繪就了一幅震撼世界的錦繡美圖。八十年代初期,陳傳文進入九江市水利電力建築公司工作,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三十多年來,他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嚴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在廣大幹部群眾中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切實做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和應盡職責。九江防洪堤閘口決堤處除險加固工程,贛撫大堤除險加固工程,鄱陽湖治理除險加固工程,柘林灌區渡槽工程,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監測系統建設工程等等,都留下了他辛勞的汗水,奮鬥的步履。他也連續五年被省、市、區的黨組織部門評為“優秀共產黨”等榮譽稱號。

2016年5月,江西晶太水利電力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九江市水利電力建築公司改制後的名稱)中標並承建甘肅省會寧地區的引洮供水工程建設項目,這個國家重點水利工程項目,是給甘肅乾旱地區群眾解決用水困難,具有重大意義的大型水利工程。但是,對於這樣一個遠離家鄉數千裡的工程,大多數員工考慮到一去數年,無法照料家中老小,而拒絕外派,公司項目派調建設人員時遇到挑戰,陳傳文得知後,第一個報名遠赴大西北應戰。當年的九月份,他背上行囊,告別親人,奔赴西北高原地區,一心撲在工程建設上。年過六旬的他奮鬥在條件艱苦的工地一線,缺水,高原缺氧等惡劣條件都沒有將他擊倒,一干就是三年。去年的十月二十日,陳傳文接到家人的電話,告訴80多歲的老母親病危,叫他趕緊回家來,他買了蘭州至九江的火車票,旅途上跑了兩天一夜趕回了九江,連夜趕到鄉下的老家時,老母親已與世長辭,沒有見上母親最後一面,成為他人生中永遠的遺憾。當公司領導上門慰問時,他卻說: “事業、盡孝難兩面周全,就像甘蔗難得兩頭甜。”這名執著黨性的老黨員,其奉獻精神,讓在座人員無不感動至深,令人敬佩!

浩瀚的鄱陽湖畔,一條蜿蜒伸展的圩堤,猶如一條綠色的巨龍盤踞在湖泊的邊緣,地處鄱陽縣蓮湖鄉邊沿的“鄱陽湖萬畝圩堤除險加固工程項目”,也在今年春光明媚的三月裡如期開工興建。熱火朝天的工程建設場地上,只見一個英姿颯爽,身材中等,皮膚白皙,頭戴著紅色安全帽,在現場鎮定指揮施工的年輕人,他名叫陳南陽,該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一級建造師,是建設水利工程的老將陳傳文的兒子,建設水利工程事業的第三代人。1989年出生的陳南陽,大學畢業後,也進入了父親所在的水利工程建設單位,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陣地上,一干就是六年多,你別看他像個文弱書生,卻是多個水利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江西省五河治理防洪工程,鄱陽湖水文生態監測基地工程,高安市農業水利綜合改造工程、吉安市青原區新圩防洪工程等多個工程項目,處處都有他動人的身姿,矯健的步履……

建設水利父子兵,筆墨難寫是精神,一滴水見證太陽的光輝,一對動感身影折射出時代的進程。父子兵奮進的步履,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歷程並驅而行,他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歲月,與祖國一日千里,滄桑鉅變合上了同一節拍,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國家的變遷,正是有這無數的奮鬥者奉獻著智慧和青春。父子兵芳華歲月的故事,會鐫刻在今天美麗的贛鄱大地上,記錄在那座座耀眼而亮麗的水利工程樞紐項目的功勞簿上。

( 胡傳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