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菇和平菇種植技術

平菇和鳳尾菇的種植原料和栽培管理方法基本相同。它們都是營養豐富,色味佳美的低溫性食用菌。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現將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鳳尾菇和平菇種植技術

一、選時。溫度要求15-25度。其中菌絲生長18-25度,子實體生長15-20度為宜。廣西地區一般在9月上旬至1月下旬期間種植較為適宜,如人為控溫,一年四季均可種植。

二、選地。背風,水源充足的空閒房間、田塊、防空洞等地方均可種植,城市家庭可用紙箱種植。

三、原料配比。以棉籽殼或稻草為主料,配以5%麥糠、3%過磷酸鈣、2%葡萄糖粉(或2%白糖)、0.2%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鳳尾菇和平菇種植技術

四、菌種選購與用量。選色白、無汙染、無老化、生活力強的高產優質菌種。每平方米用菌種為2-3 袋。

五、種植技術要點。

(一)栽培料處理。用2%石灰水浸主料1- 1.5天,撈起沖洗瀝乾,至含水量60一65%(用手 捏無水滴為宜),PH值為7.5- 8.5。 然後與拌好的配料混合拌勻,待栽。

(二)消毒與播種。播種前對舊房等栽培場地進行清潔乾淨,並用5%石灰水噴酒或5%石炭酸噴霧處理;對地膜、木框架或紙箱、操作人員的手用75%酒精或0.1%高錳酸鉀液消毒。然後把菌種分成2-3釐米小塊,用地膜墊底播種。用“三層三種”法或“三層四種”法上床。底層用種量可少些,最上層用種量偏多,每層壓平。各層生料可根據氣溫增減,溫度高可薄些,一般3-4釐米為一層。最後加地膜、報紙封蓋。

鳳尾菇和平菇種植技術

(三)發菌期。出菇期及採菇後管理:播種後1-3周內屬發菌期:主要觀察菌絲食料是否正常,溫度、水分是否合適,有無雜菌汙染現象,若菌絲髮育正常, 溫度控制在18-25度為宜,並保持溼潤。若有雜菌汙染,應立即挖除,放入少許石灰粉或多菌靈粉處理。有多餘水滴應擦去,過幹應把噴頭朝上適量噴水。發菌後期2-3天可揭膜半小時,以加大通氣量。

(四)出菇期。當菌絲長出菇蕾時,應掀膜,並每天噴水2-3次,保持溼潤,不能過溼或過幹,用淘米水噴淋,效果更好,可增加產量。菇蕾長出一週左右,菇邊緣微向上卷時即可採收。每採完潮菇, 都要清除爛殘菇等, 涼幹,噴一次重水,再加蓋地膜封蓋,管理方法與第一潮菇相同。為延長採菇期,可適當加噴2%白糖水。同時,應注意防蟲害。全菇期約80天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