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菇生產中,採用覆土栽培,長出的菇體肥大蓋厚

在平菇生產中,採用覆土栽培,長出的菇體肥大、柄短、蓋厚、色澤鮮亮,口感、風味俱佳,產量一般可提高30%〜50%。

1大棚建造

平菇栽培大棚應背風向陽、東西方向,棚寬5米、長30米、高2.5米。每3米留一個40X40釐米的通氣孔,南北牆對應各留一個,棚頂要架牢,覆蓋內黑塑料薄膜。

在平菇生產中,採用覆土栽培,長出的菇體肥大蓋厚

2品種選擇

平菇一年四季均能栽培,低溫型品種最適宜溫度在13〜17t之間,如凍菌、P2〜2等,中溫型品種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在20〜24°C,如鳳尾菇、紫孢平菇等。

3 菌棒配料選擇

玉米芯60%,木屑20%,稻草8%,石灰2%,石膏1%,麩皮5%,玉米麵4%,水分50%。裝袋23*43袋子,重量3公斤,常溫滅菌達到95-100度保持16小時,滅菌後冷卻達到空氣常溫方可接種。

在平菇生產中,採用覆土栽培,長出的菇體肥大蓋厚

4 養菌管理

每棒打4個眼,養菌時間22天后可長滿菌絲後可直接栽植入土。養菌最佳溫度20-25度,溼度保持50以下,25-30天菌絲長滿,菌絲長滿後上架出菇,出菇最佳溫度保持在18-28度,溼度80以上。將菌袋全部放在地面上,只碼放1層,春栽時可將菌袋交叉碼放2層或井字形碼放2〜3層,冬栽的菌袋每4層碼放成一垛,並將兩垛並在一起,促進菌袋兩頭的菌絲生長。秋栽時將棚膜捲起,大棚用草簾覆蓋,避免大棚由於悶棚而升溫。冬栽時放下棚膜保溫,並在白天拉開幾處草簾讓棚溫提高。春栽時可將棚膜前面捲起,以通風降溫。發菌期特別要注意袋內溫度,若超過30C,立即通風降溫或倒垛散熱。一旦出現高溫燒菌,可將菌袋中長出綠黴的地方挖去,用草木灰調成糊狀填充,若綠黴已形成孢子,可用20%的石灰水調製草木灰填充在汙染部位。

在平菇生產中,採用覆土栽培,長出的菇體肥大蓋厚

5 覆土管理

一般採用畦床平面覆土方法。按接種面朝上豎排於畦床,袋間距5釐米。把備好的覆土撒滿空隙,直至土層厚度2釐米。然後進行大水漫灌,使覆土層吸足水分,稍後將裸露或沉落部位補平。最後覆膜養菌。其它同規管理。這樣,約7天即可現蕾,注意出菇期要保持土層溼潤,根據氣溫、通風及出菇情況向子實體調水,調水時噴霧進行,採菇前最好不要噴水。

在平菇生產中,採用覆土栽培,長出的菇體肥大蓋厚

6 栽培覆土

平菇滿袋並經後熟期後,在栽培場地按床1.2米寬、15公分深、開畦整畦,溝寬50公分15公分深。長度根據場地而定,畦床深20釐米,畦底挖松整碎,撒少量石灰粉。種植前3〜5天,棚內灌足水,待水滲後撒一層生石灰,用量為0.5〜1千克/平方米。每畝放5000棒菌棒左右。以土質質地疏鬆,毛細孔多,團粒結構好,溼不黏,幹不散,蓄水力強,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為好。避免土塊、沙土、生土過多。也可用改良配製土,配製方法為:取地表20釐米以內的菜園土或溝河內的表層土,整碎後去除作物殘根、瓦礫、添加10%草木灰、10%棉籽殼,2%過磷酸鈣,0.2%尿素,3%石灰粉,1%食鹽,拌勻後噴500倍百菌清和1500倍敵敵畏,薄膜密封3〜5天后使用。

在平菇生產中,採用覆土栽培,長出的菇體肥大蓋厚

7 出菇管理

早晚開起通風,中午噴水降溫,每天噴水1〜2次,將棚內相對溼度保持在85%左右,也可在壟溝中澆水,保持菌垛周圍潮溼。春栽和秋栽時要捲起棚膜,避免悶棚,注意菌棒溫度。平菇進入初熟期立即採收。一潮菇採完後要停水3天,待形成原基後再噴水出菇。一般前2潮菇即可形成70〜80%的產量,為了銜接茬口,提高效率,大棚覆土栽培平菇以出3〜5潮菇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