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以下是測評文字版

在目前中國的吉他市場中,要說哪個國產品牌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很難會有定論,但如果要說哪個國產品牌受到的爭議是最大的,那一定就非拿火吉他莫屬了。

喜歡拿火的人,稱它為吉他屆的蘋果,並默默的為它買單,幫助它一步步成長。不喜歡它的人,表示白送給他都不要。

為什麼在消費者中,對一個品牌會出現這樣兩級分化的局面,恐怕三言兩語講不清楚。那就讓我們用一整期節目的時間來試著探個究竟吧。

距離發佈會過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LAVAME2終於來到了我們的手上。除了顏色新增天際藍、淡粉、激光橙,僅從外觀上看,二代與一代並沒有明顯的區別。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也就是說,讓整把琴發生變化的地方,就在於發佈會上公開的五項技術:Super AirSonic超級聲能纖維材料、呼吸蜂窩面板結構、FlyNeck琴頸、Free Boost加震拾音器以及Plek。這幾個技術對LAVA ME到底帶來了多大的改變呢?隨著測評接下來的展開,我們也會一一帶到這幾個方面。

外觀

LAVA ME2新增的顏色都極富青春活力,可見拿火將自己的目標受眾,精準地鎖定在了年輕人這個群體。我拿到的這支LAVA ME是激光橙色,鮮豔奪目,適合個性鮮明的群體。但,不瞞大家,事實上對像我這樣,即使已經35歲的高齡人士,也同樣具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琴身的噴漆整體非常平滑。並且與上一代相比,整個琴體的塑膠味淡了很多,如果上一代的味道是穿了三天的襪子,那這個最多穿過一天。

明顯與上一代不同的首先是弦鈕的形狀,從圓形變成了傳統的扇形。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拿火表示,之所以對弦鈕重新設計,一方面是讓吉他的整體觀感看上去更圓潤,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改掉市面上大多數弦鈕的側面都會有的螺絲,這樣一來,吉他整體的設計語言更加和諧,也更好地削弱了螺絲帶給人的機械感。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官方給出的齒輪比數據為21:1,通常我們都會認為齒輪比越大,手感就會越細膩、順滑。但通過以往多期測評後我們已經明白,現實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就這支Lava Me2而言,它實際的阻尼感並不是很順滑,扭轉起來需要多用一些力氣。

其次是琴橋的設計,拿火在這裡突出了弦枕與固弦錐,增加了硬朗的線條,使其看起來更加精簡。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當然,這裡也不僅僅是看起來更加精簡而已,拿火對於琴橋這塊的設計,是有其科學的考量的。

琴橋是琴絃將振動傳遞到面板的一個重要媒介,因此它的重量和密度稍有變化,對音色就會產生影響。

據拿火官方介紹,他們這次刻意將琴橋減輕了大致10~13克左右的重量。為了科學減重的同時保持視覺美感,他們是通過受力模擬分析軟件模擬,在結合外觀、人性化等多個方面後,才得出的眼前的設計。至於這樣的細節調整會對聲音產生怎樣的影響,節目最後我們再來驗證。

工藝

根據拿火在發佈會上公開的信息,五大技術,有四大都是與工藝有關。

首先是Super AirSonic,就是超級聲能纖維,是第一代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升級版。根據拿火官方的說法,升級版的碳纖維材料能夠在保持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將面板的剛度性能提升20%。但遺憾的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來驗證這一點。

其次是蜂窩呼吸網結構。拿火在上一代LAVA ME中就沒有使用傳統的木吉他音樑架構,這一次更是徹底摒棄了音梁,使用蜂窩結構來強化面板,這又是一次極為大膽的創新之舉。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但事實上,這樣的創新在國外並不算是非常新鮮,你只要在google中輸入Honeyconb guitar 這樣的關鍵詞,就會發現不論是在木吉他、電吉他還是新型材料吉他中都有許多跟蜂窩結構有關的嘗試。

但這在吉他領域畢竟算是一種極為複雜的工藝,尤其是應用在木吉他的生產上就更為困難,再加上吉他進入中國較晚,所以在國內很少能夠見到這樣的嘗試,或許拿火是第一個這樣做的國產吉他品牌。

拿火因為採用的是一體成型的製造工藝,所以蜂窩結構雖然複雜,但對於拿火而言,反而並不會增加任何難度。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所以我大膽設想,倘若在將來,這樣的結構在不斷改進之後,真的能夠發出動人、美妙的聲音,那時的拿火或許真的可以改變世界。

不論是Super AirSonic還是蜂窩呼吸網結構,這兩項的改進,一定程度上都是為了提升整把琴的穩定性。

因為儘管拿火號稱其聲能纖維能夠適應從零下20度到高溫80度、相對溼度從10%到90%的極端氣候地區,但第一代LAVA ME還是較為普遍的出現了琴頸變形至打品的情況。

而這一次,LAVA ME2仍然執著地沒有增加琴頸調節杆,而為了防止這樣打臉的情況再次出現,除了改進材料和麵板結構,拿火在LAVA ME2當中增加了兩根碳纖維支撐柱。原來平坦的背板,也增加了支撐的音梁,而這都是傳統木吉他會運用到的普通概念。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當然,一直給人以反叛印象的拿火,這樣做可能會被認為有走回頭路的嫌疑。但我們仍要強調的是,幾乎沒有一個創新是真正完全拋開了傳統的。

火藥的發明來自煉丹術士日復一日的煉丹,蘋果手機的現世源自硅谷的技術員對集成芯片日積月累的研發。所有看似毫無關聯的顛覆,都是在一點一點前人的積累上之上達成的厚積薄發,創新的基礎,是對傳統的認可。

更何況,偉大的不是創新,而是創新的成果。為了創新而創新,毫無意義。

拿火除了在琴頸上應用碳纖維棒,同時提出了“Flyneck”的概念。根據拿火的說法,它是運用參數化設計的原理,統計大量歌曲中運用到的和絃與音階,再收集不同演奏者的演奏數據,以此改變琴頸的內部結構。也就是說,它是隨著人手演奏不同把位時施力點的變化而設計的。不知道琴友們有沒有聽明白,反正我是糊塗的。

據拿火給出的數據,LAVA ME2的琴頸強度較之一代提升了300%,也就是說,這次拿火從理論上講,基本杜絕了琴頸變形的可能。

只不過,理論上的數據是否能夠徹底變成現實呢?畢竟有了前車之鑑,有不少琴友大概會對此持保留態度。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不能在這裡下一個定論,LAVA ME2的穩定性到底會如何表現,這一任務交給各位琴友了。

手感

FlyNeck既然是從演奏者的角度出發而設計的琴頸,那麼實際手感如何呢?通過我們的親身體驗,樂手在不知道這一技術的前提下,基本上是不會注意到琴頸的特殊之處的,但如果仔細體會,還是能夠發現它與普通琴頸不一樣的地方。

普通琴頸一般是從低把位到高把位逐漸變粗,而FlyNeck具體表現出來的則是呈薄——厚——薄的變化趨勢。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這一趨勢的變化非常細微,但加上plek提供的超低弦距,足以帶來極為舒適的手感。對於什麼是plek還尚不明瞭的琴友,可以在我們吉他世界網微信公眾號底部回覆plek來查看詳細資料。

經過測量,我們測評的這支LAVA ME2的六絃一品的弦距為0.45mm,六絃12品的弦距為2.0mm,這個弦距應該是我們歷來測評的所有吉他中最低的一個,可見拿火這次真的是拼了。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但是我不得不再次強調,弦距並非越低越好。過低的弦距會降低琴絃的張力,容易使得琴聲變得綿軟無力。

拾音器

儘管加振拾音器已經風靡了一段時間,LAVA ME2搭載的L2加振拾音器,在設計上仍體現出了自身的特色。

外觀上,L2僅保留三個按鈕,從上到下分別是效果(effect)、混響(reverb)、音量(volume)。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長按音量鍵,即可打開或關閉加振效果。開在靠左側的音孔,給了拿火進一步優化拾音器搭載裝置的優勢。音孔內側的裝置,集成了效果切換撥鈕、麥克風的調節旋鈕和USB接口。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效果切換撥鈕對應外側的效果旋鈕,將手伸進音孔撥動切換鈕,即可完成合唱和延遲兩種效果的切換。

USB接口則是用來給拾音器充電的,用普通的安卓數據線就可以為拾音器充電。目前市面上其它品牌預裝的加振拾音器,基本都是通過取出底部的電池,來給電池充電。拿火的這一改進,給用戶帶來了一定的便利。

打開加振拾音器的開關,我們測試了一下L2的加振功能。我們發現L2的總音量鍵能夠起到實際的音量放大效果,像之前測試過的幾款加振拾音器,包括雅馬哈的LL-TA,可能是考慮到裝在不同的吉他上會引起回授問題,都是在連接音箱之後,才能調節音量,對加振強度並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

而L2是拿火為LAVA ME量身定製的,自然就不需要考慮這麼多。這對需要戶外彈奏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

總體來說,L2的設計,無疑是對普通加振拾音器的優化,它不僅在外觀上更為簡約,功能也更人性化。不過由加振拾音器帶來的重量,反而抵消了吉他本身由於工藝升級帶來的減重,因此兩代LAVA ME的重量沒有明顯的差別。

聲音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詳見視頻09:49處

從這段演奏中我們可以聽到,拿火的聲音仍然帶有些許的塑料味,這也許是碳纖維複合材質,短期內無可避免的聲音特徵。但從表現力來講,拿火這次卻實實在在地有了進步。

相對一代LAVA ME來講,二代的高中低頻分佈均勻了很多,尤其是高頻,聲音明顯比之前圓潤飽滿,不再那麼虛弱無力。掃弦聽起來不再鬆散,即使是強力掃弦,也張力十足。難得的是,這麼低的弦距,也不會出現打品。二代的箱體共鳴非常充分,聲音也因此聽起來紮實有力,音量對一把旅行琴而言可以說綽綽有餘。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為了讓琴友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LAVA ME2在聲音方面的長足進步,我們將LAVA ME 1、LAVA ME 2和泰勒的GS MINI放在一起,請大家來做個盲聽測試。也請琴友們積極參與我們吉他世界網微信公眾號,本期內容下方的投票,結果將在3天后,公佈在公眾號內本期內容下方的評論區(點擊文章底部“瞭解更多”進行投票)。

吉他屆爭議之王 拿火LAVA ME2測評來了

詳見視頻14:26處

測評的最後,我想表達一下對拿火這次進步的個人看法。作為一家吉他行業媒體,我們非常珍視像拿火這樣,有勇氣將創新驅動力注入吉他產業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在眼下非常難得,所以我們想要保護這樣的難得,看看它究竟能夠走多遠。出於這樣的心理,我們在之前的報道和測評中,即使拿火的表現處於劣勢,我們也還是會有意無意地傾向拿火這邊多一點,為此我們甘願在權威性上遭受一些損失。

事實證明,我們的堅持是對的,拿火這次的進步,堪稱一次“蛻變”,實在令人欣喜。這說明我們的自主創新是行得通的,吉他在未來還大有可為。

但與此同時我想說的是,拿火這次在音色上的變化,意圖很明顯,就是企圖更接近木吉他的聲音。但是碳纖維吉他的聲音,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必須和木吉他的音色一樣?

長期關注測評的琴友們應該會發現,每次到了“音色”這個環節,我所評價的實際上都是吉他的“音質”,也就是聲音的質量,而不是“音色”。

聲音的質量,也就是高中低頻的分佈是否均衡、掃弦是否緊實有力、顆粒感是否分明、琴絃與琴體的共振是否充分等等。而音色就太豐富了,每個人的聲音就是一種音色,不同的鳥叫都有不同的音色,只要材料和介質不同,音色就會不一樣。

既然如此,碳纖維為什麼不能有碳纖維的音色,而非要和木吉他做得一樣呢?從吉他誕生開始的兩百多年來,人們的耳朵習慣於聽木吉他的音色,是木頭的聲音定義了吉他的整個歷史,但在物質材料如此豐富的今天,我們仍要拘泥於一種同質化的聲音嗎?

就像古人聽慣了三和絃,不能接受七和絃的聲音而很少使用一樣,既然我們今天普遍習慣了七和絃為音樂帶來的無窮魅力,是不是也可以允許吉他的聲音更加多元,去欣賞碳纖維獨有的聲音呢?

這個問題,我在這裡拋給大家,也同時拋給拿火公司。既然拿火的夢想是“重新發明原聲吉他”,那麼這個重新發明,是不是也包括聲音?

好了,本期的內容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