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發育尚未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和自身有關

中國經過數千年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形態不斷進步,思想也得到了解放,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便是隨著文明不斷攀升,繁衍不再是人們第一要務,因此也有了許多不婚主義,晚婚晚育,三十多歲沒結婚比比皆是。

古代女子發育尚未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和自身有關

可是在古代三十歲已經步入了中老年,快要當奶奶的年紀,想來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女性嫁人非常早,基本上十三四歲便要嫁人生子,而在現代呢?十三四歲還在上學,還在盡情享受著這個年紀應有的歡樂與青春,如此一對比,我們不禁為古代女性感到悲涼,那麼古代女性為什麼要結婚這麼早呢?其實這些女性也是身不由己,原因也多種多樣!

古代女子發育尚未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和自身有關

第一,沉重的賦稅。

在《周禮》中記載,古代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晚嫁者不得超過二十三歲。這種規定尚能接受,可是隨著時間發展,結婚年齡開始提前了,在《韓非子》中記載,古代女子十五而嫁,之後《漢代婚喪禮俗考》又記載,女子十三四歲為嫁人年齡。

古代女子發育尚未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和自身有關

這些是國家規定的嫁人年齡,一旦超過年齡沒有嫁人,則父母有罪,特別是在漢朝時,女子未嫁,則罰款600錢。這些規定明確保證了女子嫁人的強制性,因為這些平民百姓負擔不起沉重的賦稅,只有嫁女這一條出路。

古代女子發育尚未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和自身有關

第二,古人壽命很短。

古代人平均壽命非常短,平均年齡三四十歲,不過並不排除個例,比如說乾隆、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忽必烈等,這些皇帝年齡都在80歲左右,可除去這些,其餘人大多都在四五十歲都去世了,因此這個年齡才是古代壽命的正常年齡。

古代女子發育尚未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和自身有關

​並且古代醫療條件也很落後,一些普通感冒就能導致古人早早去世,因此引出的問題便是生產力低下。生產力低下對於掌權者自然不滿意,為了能夠提高勞動力,便把目光放在了繁衍上面,這也是古代女性結婚早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在古代,女性最大的作用便是繁衍。

古代女子發育尚未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和自身有關

第三,意識形態。

聯合國規定未滿十八歲都是未成年,各個國家也在以此為標準,未成年在人的一生中可以童年概括,可是這種認知是在現代開始構建,古代並沒有童年這種說法。在現代,社會認為十三四歲時孩童時期,不具備工作能力,但在古代,社會認為十三四歲時已經是成年人,具備了工作能力,這就是意識形態的不同,因此十三四歲結婚完全是成年人需要履行的義務。

古代女子發育尚未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和自身有關

第四,和女性本身有關。

古代和現代不同,古代認為女性絕經年齡在三十五歲,因此嫁人年齡自然越早越好,因為古代過高的死亡率,只能由生育率來填滿,嫁人的早了,等到幾十年後,生育的就多了。當然了,並不是一個人,還是生下的孩子在結婚,便又開始了繁衍。

古代女子發育尚未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和自身有關

​總結:古代女性雖多有悲涼,但發展到現在,一切都已平等,不僅如此,國家非常關心女性健康,,只有年滿二十週歲以上的女性,才會簽發結婚證,也在倡導優生優育。因此我們很幸運,生活在如此一個文明、友愛、富強、民主、和諧的國家,我們也當為我們的文明感到自豪,更應為現在的中國感到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