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情报机构盛产著名作家和电影明星,今年还全球公开海选招募

提起世界上有名的情报机构,首先得说是恶贯满盈的中央情报局,然后就是严格残酷的苏联克格勃,还有不得不提的是无孔不入的以色列摩萨德,但是要论起娱乐气质最强的一定是英国的军情六处( MI6 )了。

英国的军情六处( MI6 )虽然专业上没有其他几家情报机构强悍,但是它为谍战影视剧输出过几十位明星角色,最著名的当然是长盛不衰、代号 007 的特工詹姆斯·邦德,高级间谍塞巴斯蒂安特工等。

就连招募特工方式军情六处也紧跟时代形势,2006年,军情六处就已经通过《泰晤士报》《卫报》等大报上公开刊登招聘广告;网络时代来临后,军情六处又开始通过招聘网站、邮件等方式公开招聘,甚至还在 2017 年向电影院投放招募广告。不过对于有志于间谍梦的全球各国青年来说机会终于来了,2018 年 5 月 24 日,英国军情六处( MI6 ) 成立109 年以来首次在电视台播出招聘广告,向全球海选特工练习生。大英帝国不仅可以满足你的霍格沃茨魔法梦,还可以满足你的惊险刺激的特工梦。

不过特工工作可是一个不好进也不好出的职业,有志青年一头扎进去之前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军情六处的前世今生的。

军情六处和军情五处是在1903年英国反德德热潮中诞生的国家安全部门,正式命名是在1909年。军情六处负责海外情报、反恐、反间谍情报的收集以及海外破坏、颠覆活动,军情五处则负责英国本土安全,军情六处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英国情报机关的"开山祖师",也比其他国家情报机构历史深远的多。

不过老资格的军情六处在二战初期表现十分糟糕,经历了组织上和行动上一系列不幸灾难。1939年11月9日,在荷兰边境小镇芬洛,两名军情6处的高级情报官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佩恩·贝斯特上尉,轻易被德国党卫队欺骗并劫持。军情6处从而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渠道。在当时,情报的搜集主要是由驻外情报站来提供。这些材料送回伦敦后,总部人员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后,分发给陆海空三军。芬洛事件后又遇上财政困难,军情6处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局面。1940年5月,德国的闪电战使英国不得不关闭了在欧洲的各个情报网,军情6处只剩下在中立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情报站。

事情的转折点是在丘吉尔担任首相后,情报机构得到了他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战时对策他在1940年7月22日新成立了特别行动属兼并了军情6处的D处,并从监狱释放了不少偷窃技术高超的保险柜撬窃犯等刑事犯罪分子,其中大多数人参加突击队,少数人参加军情6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制锁、撬保险箱和爆破,专门进行海外破坏性活动,协助盟军行动。1942年5月,特别行动属组织参与了暗杀纳粹党卫队保安局局长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并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非常成功地拖住了德国精锐的装甲部队,延误了他们抵达沿海地区的时间。

但是按英国招收间谍的传统标准来看,理想的间谍应该是一个出身于上等社会、有经济收入、性格开朗、受过高等教育,英俊、勇敢、顽强、冷静和客观的年轻人。因此,军情6处另外又从大学、从伦敦商业界、知识界招募了大量才华出众和有献身精神的年青人加入秘密情报工作。同时加强对密码学校的支援,最终获取并破译了德国的"厄尔特拉"(超级机密)为英国赢得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奇勋。

由于军情6处招募了大量有才华的高级知识分子再加上惊险刺激的职业生涯,使得军情6处诞生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作家,而军情6处也借着这些文学作品闻名于世。

首先大名鼎鼎的电影《007 詹姆士•邦德系列》就是改编自军情6处二战时期的特工伊恩·弗莱明的同名原著。伊恩·弗莱明(1908-196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英国海军情报局局长私人助理的,因知识渊博弗莱明在特工行业如鱼得水的,他不仅能熟练使用法语、俄语和德语,还涉猎枪支、园艺、酒食、服装。同样,他也很懂女人。1953 年弗莱明以自己的间谍经验创作詹姆斯·邦德系列第一作。

伊恩·弗莱明本人没有他的作品有名,不过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则是作品和本人都人尽皆知的著名作家兼军情6处特工了。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作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整个英语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巴黎的英国大使馆,一战中,他曾是一名救护车司机,后因既有“知名作家的名望,又通晓 6 种语言和欧洲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英国特工高层的安排下,开始接触间谍工作。谍战工作不仅让毛姆学会如何误导跟踪者,学会了谍报员如何在难以置信的场合以机密巧妙的方式交谈、以神秘莫测的方式传递消息或将情报带过边境。1917 年 3 月,俄国沙皇倒台,新成立了临时政府,毛姆与间谍工作契合的个人条件使他再度为英情报工作高层应召,投身间谍工作。他被派往圣彼得堡阻止布尔什维克党人掌权执政,并且帮助俄国退出对德战争。

大战结束后,毛姆即写作《英国特工》(又称《艾兴顿》),该书被《泰晤士报》誉为“头一部由亲身经历并亲力亲为者创作的间谍小说”,也是毛姆一生当中创作的唯一一部间谍小说。它大大拓宽了原来仅属通俗娱乐形式的系列小说写作疆界,成为间谍小说史上里程碑的作品。

主人公艾兴顿是个中年间谍,头发稀疏,害怕秃顶,既不勇敢,也不成功,像极了现实中的毛姆。不仅如此,在间谍接头、传递情报等方面,小说的很多情节都可以和毛姆的经历互为佐证。不过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阅过手稿后,警告毛姆的小说内容违反了英国《保密法》。迫于保密协议,毛姆被迫焚毁了其他未出版的小说。

同样作为间谍作家的,还有一生曾获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的传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他也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格林认为小说家和间谍之间有着共通,都要进行观察、倾听、寻找动机、分析性格,终其一生,他都在寻找能够体验刺激的角色和环境。在孩提时代,他就使用兄长的手枪玩俄罗斯轮盘赌,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格林为排遣无聊开始做间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军情六处的官员被派往非洲。在刚果,他与麻风病人住在一起,茂茂起义期间待在基库尤人的保留地,然后又到了马来亚,甚至卷入了越南抗法战争。他的间谍小说包括《问题的核心》(又名《命运的内核》),《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此外还有童年充满动荡的英国著名谍战作家约翰·勒卡雷,他1956 年在牛津大学的林肯学院学习现代汉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由于他过人的聪慧和观察事物的反应能力,颇受老牌间谍奈特的赏识,因此他得以进入军情五处,以外交官的身份亲历秘密情报工作。1960 年约翰·勒卡雷调入军情六处工作。最初的掩护身分是英国驻德国波恩使馆上等秘书,后又担任了汉堡的领事。建造柏林墙时,帮助有价值的东德情报人员逃离苏联的控制。以间谍生涯为素材的作品有《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出色的谍杀》,最著名的是《冷战谍魂》。

那么为什么英国情报机构最擅长的是盛产作家呢?其实通过军情六处的招聘广告,或许就能了解端倪。要想成为军情六处特工,看中的并非飞檐走壁和神枪手的能力。而是首先看的是他的观察力,其次是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和能言善辩的能力。对于一名成功的作家来说,这当然也是必不可少、非常有利的品质。

所以你想体验军情六处特工的刺激生涯吗?你想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吗?赶紧参加军情六处全球海选特工练习生活动吧,当然啦您要是暴露了后果是要自负的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