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院裡的B超醫生:我們是大夫的“耳目”


“很多病人覺得我們超聲科的醫生不算大夫,但無論是對內科還是外科來說,超聲科醫生都是他們的眼睛。”今年48歲的孫英是青島市李滄區湘潭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B超醫生,畢業於青大醫學院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她,在超聲科室已經工作了26年,曾在301醫院、青大附院跟崗進修,在社區居民中間是一位非常有名氣的超聲科醫生。

儘管超聲科這個崗位常常會被病人們誤認為是“護士”,但對於自己的工作,孫英有著更深刻的認識。看病講究個“望觸叩聽”,這四個字裡面,超聲科醫生能佔三個,利用超聲設備為患者進行檢查診斷,同時瞭解病人的症狀、根據檢查結果結合自己的醫學知識給出診斷說明。可以說,超聲科室的醫生是其他同行的“耳目”。

李滄區湘潭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一家基層醫療機構,來看病的多是周圍居民,不同於大醫院的分秒必爭,患者相對較少,這也就給了醫生們把工作做細的時間。說患者少吧,其實也不準確,除了每天常規的接診,孫英醫生所在的超聲科診室還負責轄區內的居民體檢,每年為轄區內3000多人進行B超檢查。因為來查體的老年居民較多,檢查時,孫英總會多問老人幾句,哪裡不舒服、有哪些症狀,一定問清楚弄明白。


“咱這裡跟大醫院不一樣,既然時間上相對寬裕,就一定要跟病人溝通好。”孫英醫生告訴記者,雖然超聲檢查用的是機器,但是對於超聲科大夫來說,跟病人間的交流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大醫院由於病號多,跟病人的溝通往往相對簡潔。其實,問清楚病人的病痛實感,找到病因出處,往往比做檢查更重要。

孫醫生之前就遇上過這樣一個例子,灣頭社區的趙大爺腰痛了很多年,因為老人不願意跑大醫院去檢查,這麼多年一直按腰肌勞損治療。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後,趙大爺遇上孫醫生後,還想著按腰肌勞損開藥、治療,但細心的孫醫生髮現趙大爺應該不是腰肌勞損。經過B超檢查發現,趙大爺原來是腎結石引起了積水,孫醫生通過醫聯體幫其到上級醫院順利地做了手術。就這樣,折磨趙大爺多年的“腰痛病”治好了。

很多人覺得超聲檢查是個沒技術含量的活兒,隨便什麼人培訓幾天就能上崗。其實不然,孫醫生跟記者舉了個例子,聽診器大家都見過,很多醫生都在用,但專業的醫生能通過這個器材聽出問題,而沒有醫學知識和經驗的人,可能也就能聽出個心跳。儘管超聲科是醫院裡的輔助科室,但一個有水平的超聲科醫生往往能夠發現更多的問題。


今年是孫醫生在超聲科室工作的第26個年頭,談起自己選擇這個專業的初衷,孫醫生說跟她小時候的“求知慾”有關。參加工作之後,孫英一直在基層醫院,儘管學術鑽研的機會少了,但只要有時間她總會外出學習或是找各種專業書籍給自己充電,雖然身在社區醫院,疑難病症見得少了,但對於自己的工作孫英依然格外地認真。

“有位同行說過的,超聲科的醫生是‘手握利器,心懷慈悲’,練就一雙慧眼,要識別出不同的疾病,還要認真細緻地給病人講解。檢查出來的疾病,需要大醫院進一步治療的,及早轉診;能在社區解決的,就少跑腿,留在社區解決。”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經歷,但是孫醫生覺得基層的工作同樣有意義,如果再給她一次選擇的機會,她還是會選擇留在社區服務中心,不是說自己境界多麼高,而是街坊鄰里的,需要她這麼個細心的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