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后,蜀漢五虎上將封了四個將軍,為何獨獨少了趙雲?

趙雲,字子龍,今河北人,相貌俊美,白馬銀槍,一生未嘗一敗。民間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一說,可見趙雲武力之高。公元200年,趙雲初見劉備,二人同吃同住,相談甚歡。後來,趙雲帶數百兵士投奔劉備,便開始了其追隨劉備的一生。

劉備稱漢中王之後,封關羽前將軍、馬超左將軍、張飛右將軍、黃忠後將軍,這個時候為什麼趙雲只是封了翊軍將軍這麼一個雜號將軍?

劉備稱帝后,蜀漢五虎上將封了四個將軍,為何獨獨少了趙雲?

這就要從蜀漢五虎上將的稱呼說起了,正史上並沒有什麼五虎上將,也沒有什麼四虎上將。由於“前四史”之一的《三國志》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並列為一傳,且《關張趙馬黃傳》僅排在了《諸葛亮傳》之後,位列蜀漢文臣武將之首,所以民間便有了五虎上將的說法。那麼,西晉陳壽作《三國志》肯定要將評價地位大體相當的人物列為一傳。既然如此,為何劉備稱帝,趙雲卻沒能被封為將軍呢?

劉備稱帝后,這個時候關羽和黃忠已經死了,而馬超被封為驃騎將軍、斄鄉侯,而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司隸校尉、西鄉侯,有的人會說,驃騎將軍不是比車騎將軍要大嗎,那馬超豈不是要比張飛要大,確實如此,其實之前的馬超的左將軍就比張飛的右將軍要高。

劉備稱帝后,蜀漢五虎上將封了四個將軍,為何獨獨少了趙雲?

那馬超為什麼能在張飛之上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劉備稱漢中王上表於漢獻帝裡,平西將軍馬超排在第一,後面依次是許靖、龐羲、射援、諸葛亮、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

這個順序就是當時的蜀臣裡面排名順序,馬超之所以能排在第一,是因為馬超和劉備一樣之前也是一方諸侯,所以在上表給漢獻帝的時候,自然排在第一,所以馬超排在張飛之前,也就情有可原了,而馬超之所以在關羽之後,是因為關羽此時鎮守荊州,是蜀漢的一方諸侯,所以馬超在張飛之前,關羽之後,那為什麼會有黃忠,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定軍斬夏侯,劉備一舉拿下漢中,曹魏對蜀漢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劉備稱帝后,蜀漢五虎上將封了四個將軍,為何獨獨少了趙雲?

而這個時候的趙雲呢?前文說道在劉備稱漢中王時被封為翊軍將軍,劉備稱帝后,趙雲還是翊軍將軍,一直到劉禪繼位之後,趙雲才升到徵南將軍、鎮東將軍,但是箕谷之戰,因為打了敗仗,又被貶為鎮軍將軍。

首先是趙雲的出身。所謂的五虎將有四位是代表某一派系的勢力。馬超代表了西涼的勢力,況且又是諸侯的身份投奔,身居高位不在話下。關羽和張飛自不用說,自起兵就追隨劉備,況且在軍中威望甚高。黃忠是荊州降將的首領,代表著荊州這一派系的。因此這四人都是門閥派系的人物,趙雲出身寒族,這在漢末這樣一個極重門第的時代不得不說是趙雲一個巨大的軟肋。

劉備稱帝后,蜀漢五虎上將封了四個將軍,為何獨獨少了趙雲?

蜀國武將能力對比,關羽趙雲能力方面的討論。一方面是武力:趙雲長期充當劉備的親衛隊長,再加上有劉備“一身都是膽的”的讚譽,武力肯定不是蓋的。但是,相比於關羽、張飛的“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馬超的“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黃忠的“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著實失色不少。

另一方面領兵:通過漢中之戰和箕穀道退軍兩次戰鬥來看,趙雲確實沉穩堅毅,退兵而不亂,有大將之風,但他基本上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相比而言,關張馬黃都擔任過方面軍的主帥),戰績自然也就不顯。

劉備稱帝后,蜀漢五虎上將封了四個將軍,為何獨獨少了趙雲?

不過他一生,劉備、諸葛亮,都是比較信任的,擔任的崗位,都是實權,而且級別也非常高。而趙雲作為三國唯一一個禁軍統領還能帶兵打仗的將領,地位已經不是一個名號可以概括的了。趙雲一生都沒有直接統兵指揮過大型的戰役,但他卻是得到劉備以及諸葛亮他們深深地信賴,真實地位也跟關張馬黃齊平,因此陳壽將他們五人共同列為一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