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過了這麼多年的聖誕節,但是,你知道聖誕節的由來嗎?

曾經的聖誕節其實是基督教教徒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時間是每年的12月25日。後來隨著教徒的發展流傳於世界各地,逐漸演變成世界眾多國家的節日。尤以西方國家最為重視!是西方國家最大、人們最喜愛的節日。

聖誕節:過了這麼多年的聖誕節,但是,你知道聖誕節的由來嗎?

基督教是什麼?

基督宗教是由耶穌基督在公元一世紀創立。據聖經舊約預言,耶穌基督是默西亞救世主,即天主聖言。是為了從罪惡中救贖人類甘願受難被訂死在十字架上,補贖人類的各種罪汙與不完善,死後三日他又奇蹟般的復活了,向門徒和群眾顯現神蹟。失望的宗徒們又看到了主,更加堅固了信心,開始不怕生命危險地傳播福音,為主之真理作證。耶穌的復活,表明人類的復活,因為耶穌既是神,也是人類的一份子。

最初羅馬帝國非常仇視這一新生的信仰,到處殺害基督徒,整整300多年。但是越殺越多,但最終帝國上下幾乎全信了基督。公元392年,基督宗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逐漸成為各國的主要精神支柱!

聖誕節:過了這麼多年的聖誕節,但是,你知道聖誕節的由來嗎?

記載與傳說1:

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記載的第一個聖誕節則是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上未明確記載耶穌到底生於何時,所以世界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於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由於聖經上記載耶穌生於夜間,所以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聖誕夜”或“平安夜”。

據基督教徒的聖書《聖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瞭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據記載,瑪麗婭和木匠約瑟夫訂了婚。可是,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現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儘管耶穌的確切生日並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曆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后。在公元后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後,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聖誕節:過了這麼多年的聖誕節,但是,你知道聖誕節的由來嗎?

記載與傳說2:

公元4世紀除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或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曆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

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原來12月25日是波斯太陽神密特拉的誕辰,是一個異教眾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力圖包容、同化異教徒的風俗措施之一。

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

聖誕節:過了這麼多年的聖誕節,但是,你知道聖誕節的由來嗎?

在歐美許多國家裡,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常常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甚至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重要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