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醫生膽子越來越小!這樣的玩笑不要開,看把醫生嚇得!

“手術不成功就死”,死亡宣言讓醫生脊背發涼!

近日,一位眼科醫生,剛剛為一位患者做完手術,正沉浸在手術順利的愉悅心情中,沒料到患者說 “醫生,我是來賭命的,如果這隻眼手術失敗了,我就自殺,已經想好了!”

9月19日上午,成都華廈眼科醫院副主任醫師鮑捷在為一名患者實施完白內障手術後,正在離開手術檯的這位患者突然說出了這樣一句話。讓鮑捷不禁感覺到後背陣陣發涼:“幸好沒在手術前給我說這些,否則絕對不敢做了,一條人命啊!”

為啥醫生膽子越來越小!這樣的玩笑不要開,看把醫生嚇得!

該消息發出後,引起了朋友們的一陣感嘆,“醫生真不好做,潛在風險大,術前說了,估計沒有醫生給他做了。”

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手術,也沒有絕對完美的手術效果。一個手術的成功,除了跟手術醫生的技術有關,更跟病人本人的身體素質、以及疾病嚴重程度、醫學科學的發展程度密切相關。

醫生是一個最不應該出現各種意外情況的職業,但又是一個不可能不出意外的職業。一位手術成功率99.9%的醫生,在業內可能是公認的專家,可是對於那千分之一失敗的病人來說,他就是庸醫。

患者對醫生最大的誤解,就是把醫生當成神。

根據新聞報道,記者採訪了患者,患者說:“這是我隨口說了一句玩笑話,老頭平時愛這樣講話。”但是,一個人在得知手術成功後,興奮之下,脫口而出的大多情況,真心話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手術失敗了,病人真的自殺了,家屬能理解嗎?會出現糾紛嗎?

可想而知,醫生的壓力會有多大!

這還是拿“自己生命”來“開涮”醫生的,更怕的是拿醫生性命來“開涮”的。

還記得去年手術室門外發布“死亡宣言”的新聞嗎?

2017年1月份,一張“如果主刀醫生沒把我哥的手術做好,明年的今天就是他的祭日”的截圖在醫療圈刷了屏,配圖是一張大門緊閉的手術室照片,位置定位在瀘州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城北新院)。

為啥醫生膽子越來越小!這樣的玩笑不要開,看把醫生嚇得!

醫務人員在裡面手術治病救人,手術室門外已經磨刀霍霍,如果這時候手術醫生看到這個宣言,手術檯上的他手會不會抖?這件事在網上熱傳後,當事家屬迫於輿論壓力在朋友圈再次道歉,請醫生原諒。

但是,這是手術成功了,要是萬一真的手術不成功,會怎樣?會道歉嗎?不願意深想,不敢深想。

為啥醫生膽子越來越小!這樣的玩笑不要開,看把醫生嚇得!

換個行業,比如一個學生家長對老師說,如果我的孩子考不上985、211大學(不說北大清華了),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你覺得這個家長是不是智商有問題?那個學校敢收這樣的學生啊!

如果醫生都面臨著過高的手術風險和期望壓力,久而久之,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有廣大的病人,醫生會失去救治複雜手術和瀕危病人的勇氣,不敢再給類似病人希望了。

據我所知,很多基層醫院,遇到高齡老人,不說病能不能治,手術能不能做,醫生腦子先想到的是讓他轉院吧。

事實上,一名醫生,無論技術多麼精湛,都不能保證自己永遠處於最佳狀態。如果不允許醫生有失誤,世界上恐怕就沒有醫生了。

患者得了病,醫生只是提供一種治療的服務,而服務的最終結果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壞,而醫生只是盡力幫助你得到好的結果,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

不管醫療技術多麼先進,也不管人們花費多少金錢,醫學不能治癒一切疾病,也不可能治癒每一個病人。醫院是還你健康的地方,但更是很多人去世的地方。患者到醫院看病,你買的是治癒的概率,醫學越進步,治癒的幾率越高,但永遠到不了100%。

患者不容易,醫生也是人,不是所有的責任和風險都需要醫生來承擔,沒有人比醫生護士更希望病人能平平安安的康復。

只要是在正規醫院,就是平常品質再差的醫生,他都是希望病人能好,都是盡力來治好你的;上了手術檯,再混蛋的醫生也是認真的!

所以,這樣的“玩笑”以後還是少開為好,小心別先把醫生嚇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