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南大碎屍案

轟動一時的南大碎屍案兇手兇殘的手法令人毛骨悚然,為了消滅作案的痕跡竟然將被害人的屍體煮熟甚至是切成2000片以上的碎片。這麼多年過去了兇手一直沒被抓到,但是這並不代表就能讓兇手逍遙法外。南大碎屍案南京,又稱“1·19”碎屍案、刁愛青案,案發於1996年1月19日,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受害人為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一年級女學生刁愛青。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后,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

南大碎屍案

南大碎屍案案情經過

死者刁愛青,女,生於1976年3月,遇害時為南京大學鼓樓校區信息管理系現代秘書與微機應用專業成人教育脫產班專科一年級學生,在鼓樓校區學習和生活,遇害時不滿20歲。她住在鼓樓校區南園四舍,該宿舍樓當時人員複雜,流動性大。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蘇省姜堰市沈高鎮刁舍村四組。

刁愛青是一個從農村剛剛來到南京僅百日左右的年輕少女,很難說有什麼仇家,亦或是情敵,也並沒有多少積蓄,因此兇手的動機受到了廣泛猜測。在廣為流傳的《關於南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一文中,作者黑彌撒猜測死者是在重金屬搖滾、甚至某種宗教儀式中被殺害的。然而,許多人表示質疑,他們認為碎屍僅僅是兇手為了毀滅可能的線索與證據,而且兇手一定是擅長屠宰、烹飪或者是醫術的人。

據刁愛青生前的好友回憶,她個子高約1.65米,身材適中,長相普通。短髮,單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視,看書寫字時會戴上眼鏡。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顆痣,如菜籽般大小。說起話來,嗓音稍啞,語速偏快。一個細節是,這個字跡娟秀的女孩,有時候會故意把自己的名字複雜化為“刁愛卿”。

1996年1月10日夜間,刁愛青吃完晚飯出走,據稱是由於當時同宿舍女生違反學校規定使用電器,導致擔任宿舍長的刁愛青也受到處罰後,心情不佳賭氣外出散心,此後再未回到宿舍。死者離開時,鋪平了自己的被子,似乎表明死者一開始並無外出打算。目擊者最後看見死者的地點是青島路,死者當時身穿紅色外套。

1996年1月19日,一場大雪之後,刁愛青的屍體被發現。一名打掃衛生的婦女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華僑路撿到一個提包,包中裝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後來她在清洗肉片時發現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隨即報案。之後屍體另外的部分在水佐崗路和龍王山被發現,均被包在提包以及一條床單之中。屍體在煮熟後,估計總共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細,碼放整齊,可見兇手的殘忍與超強的心理素質。

南大碎屍案案情經過

南大碎屍案時代背景

1996年初,南京正經歷著改革開放之後最大的一次下崗潮,亂象叢生的社會背後,陰暗事件頻發。刁廣明做過村裡的會計後下崗在一傢俬人柴油機配件廠上班。1996年,剛考進南京大學百餘天的女兒刁愛青,慘遭碎屍,而這個案子至今未破。當時社交平臺還很孱弱,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幾乎不多,計算機用的是DOS上的操作系統,甚至能玩到的遊戲也只有《魔法門》《仙劍奇俠傳》等單調平臺下的東西,系統顏色只有16位甚至是黑白交替,甚至不如一些打口碟[3] 、音樂碟片關注度高。除了學計算機管理的學生外,一般年輕人對接觸電腦和與計算機交流沒多大興趣,甚至不如一臺CD機更有吸引力。 而刁愛青這樣的信息管理專業與計算機應用成人教育脫產班專科的普通女學生、且相貌平平的女孩究竟是誤入了怎樣的社交場合?以及哪一類的社交圈子?

“這是一個小圈子的秘密”並不意味著一句空話,所以,問題來了,所提到的這個“圈子”究竟是什麼“圈子”?是單純的社交圈?有著共同興趣愛好者的圈子?還是朋友圈或者老鄉圈?事情的真相,或許就隱藏在這些“圈子”當中。

南大碎屍案案件調查

案發後,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視,併成立了專案組進駐南京大學,當時附近幾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盤查。直到案發之後3個月,專案組才撤離南大。

2008年7月1日,一位當年參與偵查“1·19”碎屍案的警官,雖然已經過去12年,但他對於這一碎屍案仍然記憶深刻。 該資深警官表示兇手確實很殘忍,我們發現的屍塊竟達到2000多塊,並不是民間傳說的1000多塊。每塊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齊,從兇手碎屍的手法來看,應該是比較專業的,對解剖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我親眼看到過死者的手腳,肢解得很整齊。而且死者的頭和內臟都被煮過。

由於當年還沒有DNA技術,法醫只能通過屍塊上的體貌特徵、肌肉纖維組織等確認死者為女性。據這位警官回憶當年南京警方為偵破此案,發動了“人海戰術”,進行了廣泛細緻的排查。當時南京幾乎所有的警察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起案件。有的是被抽調到專案組直接參與,更多的則是在所轄片區進行排查工作。當年兇手的拋屍地點大多集中在鬧市區,多達五六個地方。凡是在拋屍現場出現過的人,比如說垃圾箱,只要倒過垃圾的人,我們都會逐一進行排查,當時確實很緊張,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嫌疑人,生怕漏掉每一個線索。根據兇手拋屍的地點以及相關調查情況,我們推測兇手應該就住在大學校園附近,而且很有可能是騎自行車進行拋屍。

根據兇手的碎屍手法,南京警方曾一度認定兇手的職業是醫生或屠夫,並對符合作案條件的這兩類職業的人群進行了廣泛排查。由於被害者是大一新生,交際並不廣泛,而且這名女生比較內向和單純,這給警方的調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雖然到目前為止,“1·19”碎屍案尚未能破獲,但南京警方從沒有放棄過對此案的偵破,據介紹該案已被移交至南京市公安局專門負責積案的部門,繼續進行調查。而對於網絡上眾多網友的分析與猜想,這位警官表示只要推理過程符合邏輯,警方一定會關注的。

一樁發生在20年前的兇殺案日前引發多方關注。前天,微信“老南京”發表文章《20年前轟動一時的“南大碎屍案”,今天起正式成為懸案》指出,今年1月19日是“南大碎屍案”20年追訴期的最後一天,殺人兇手或將就此擺脫法律約束。

對此,公安部刑偵局昨天下午發佈微博明確表態,對南大碎屍案永遠追查到底。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查詢時也發現,“老南京”已將相關文章刪除。

“南大碎屍案”再度引發熱議

“南大碎屍案”再度引發熱議

20年前轟動一時的“南大碎屍案”再次迴歸輿論視線。

本月19日,微信公眾號“老南京”發表《20年前轟動一時的“南大碎屍案”,今天起正式成為懸案》一文,其中指出,今年1月19日是“南大碎屍案”20年追訴期的最後一天,殺人兇手或將就此擺脫法律約束。

南大碎屍案又稱刁愛青案,案發於1996年1月19日,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受害人為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年級女學生。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后,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兇手為消滅作案痕跡,將其屍體加熱至熟,並切割成2000片以上。

案發後,南京市公安部門進行了大規模搜查,併成立了專案組進駐南京大學,但至今兇手仍未落網。

案件是否已過追訴時效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網絡熱傳的文章,除了回顧了案發事實,還列舉刑法條文指出,“南大碎屍案”已達20年,經過該期限的犯罪將不再追訴。

北青報記者查詢發現,追訴時效是指按規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

其中,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其追訴時效期限為20年。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已經超過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不過,很快也有質疑聲音提出,儘管的確有“20年追訴期”的相關規定,但對“南大碎屍案”並不適用。

媒體援引江蘇省公安廳有關人士的話指出,一起命案發生後,殺人兇手將屍體隱匿,沒人報案,公安機關也不知有兇案的發生,因而沒立案,這種情形才適用20年追訴時效。“南大碎屍案”是這些年來影響巨大的命案之一,公安機關當時就已立案偵查,雖然20年過去了案件也沒有偵破,可並不意味著該案已經超過追訴時效

恐怖南大碎屍案

公安部刑偵局表示追查到底

按照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昨天下午,公安部刑偵局就發佈微博明確表態,對“南大碎屍案”永遠追查到底。

公安部有關人士指出,追訴期是針對未被發現的犯罪,對於已經發現的犯罪,以及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此案是公安機關已在偵查案件,警方必將依法追查到底,絕不放棄。

北青報記者昨日查詢時也發現,最初發布該則信息的“老南京”已將相關文章刪除。

黑彌撒的想象邏輯

刁廣明上一次接到從南京打來的電話,是12年前的1996年1月19日。

電話裡南京大學保衛科的人詢問刁愛青是否在家,刁廣明這才得知,女兒離校失蹤已約10天。他當日即趕到南京,警方對其作了筆錄,詳細詢問了刁愛青的身體特徵以及衣物鞋子等形狀。

檢索南京當地媒體12年前的報道,對這個碎屍案最常見的描述是“南京鬧市區多處發現有整包的人體屍塊,共約上千塊,內臟和頭顱被煮過”。案發後,警方確定屍源為刁廣明的女兒,南京大學大一女生刁愛青,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來偵破此案。但12年過去了,案件依然未破。

12年來,刁廣明至今陷入一種恍惚的矛盾,他希望遇害的不是自己的女兒,因為他始終沒有親眼看到過女兒的遺體,有時“女兒遭到拐賣”的想法,也會讓刁廣明心裡相對寬慰一些。另一方面他又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大,警方應該有比較過硬的依據。

若刁愛青活到現在,應該是41歲,距案發不足兩個月即是她的20歲生日,1995年9月,19歲的刁愛青到南京大學讀專科,就讀於信息管理系現代秘書與微機應用專業成教脫產班,在鼓樓校區學習和生活。

女兒離鄉上大學百餘天后遭此厄運,刁廣明回憶,接受警方詢問時,他的眼淚“唰唰”往下掉。警方曾向他承諾,要家屬相信他們會很快破案,但“大清查幾個月後,案子逐漸不了了之。”

這一次,彷彿是為了化解刁廣明積壓了12年的猶疑和恍惚,警方抽取了刁廣明的血液準備做DNA化驗,刁回憶,這是女兒遇害後12年來警方第一次要求他抽血化驗。

從來沒接觸過網絡的刁廣明沒有意識到,讓女兒遇害的事情在12年後重新浮出水面的,是一篇《關於南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的帖子,這篇2008年6月19日晚出現在天涯社區的著名帖子,長約2500字,帖主叫“黑彌撒”。

按照這篇帖子的分析,兇手和刁愛青可能因“打口碟”相識甚或相愛。

“這種CD的內容多是一些國內不常見的歐美流行音樂、鄉村音樂,更多的則是搖滾樂、重金屬,甚至那些極端音樂。”黑彌撒說,南京大學周圍恰是南京文化氣息最濃的地方,該市的“打口碟”買賣最先在這裡出現,喜歡這種音樂的人一般性格內向,外表普通為人低調。

“被害人性格孤僻,平時很少與同學交流。”黑彌撒寫道,“剛上大學不久的她被校外的‘打口碟’吸引。但當時CD機比較少見,對於窮學生來說更是奢侈品。被害人正當鬱悶時遇見了兇手,他主動向被害人介紹這些音樂,並邀請被害人去他的住處欣賞。”

黑彌撒推測,在兩人的交往過程中,被害人的外在或氣質喚起了兇手對於童年時代的不良記憶,兇手殺死被害人“贖罪”的念頭從心底升起。“看著被害人被切成了一片片”,兇手由此“獲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

令人毛骨悚然的南大碎屍案

黑彌撒在該帖還為兇手畫像:相貌端正,氣質成熟穩重;性格內向,為人謙和;

單身,獨居,受過高等教育,住在南大附近;文化素質較高,喜歡聽音樂,亦有可能愛好文學;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

這篇基於某種邏輯之上合理想象的帖子,兼有驚悚、恐懼、懸念等好萊塢大片必備的元素,又建立在一起塵封12年之久的現實懸案基礎之上,迅即引來熱議。這些熱議,也很快轉化成讓黑彌撒始料未及的猜疑。一位名叫“很多的”的網友,成為這種懷疑的代表。

“很多的”的懷疑,首先指向“黑彌撒”這個ID,他介紹“黑彌散”這個詞的意思是一種用獻祭動物來崇拜魔鬼的活動。這與黑文中提到的“打口碟”中黑暗的搖滾樂氛圍相契合,亦暗示帖主在人格上有某種幽暗的傾向。

這種懷疑讓黑彌撒本人啼笑皆非,他在隨後的跟帖裡感嘆“沒想到隨便寫一點東西,居然能產生轟動效果!”

黑的辯解,讓這種微妙的猜測和懷疑,反而得到網友的支持,有網友呼籲要黑出來自首,有網友號召人肉搜索黑,還有網友呼籲警方介入緝兇。

6月24日,南京當地媒體報道,網上關於碎屍案的討論已引起南京當地警方的重視。隨後,網友們發現黑彌撒消失了,每一個試圖加他公開的QQ號的人,會發現這個傳奇般的網絡人物目前唯一的聯繫方式,已經被設置成拒絕添加任何好友。

與此同時,天涯論壇上的相關討論帖也大部分被刪除,還不死心的網友只有通過網絡快照才能找到此前的一鱗半爪。一位網友感嘆,圍繞一個少女之死,一個塵封的懸案,這場熱鬧非凡的網絡大紛爭,剛剛到達高潮,還沒來得及展開,就戛然而止。

刁愛青的記憶碎片

在網絡上,刁愛青被描述成一個既性格內向又可能同時交十幾個男朋友的怪異女孩,同時還是一個重金屬音樂的愛好者,甚至是吸毒者。

在刁愛青的好友吳曉潔看來,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吳回憶,刁個子高約1.65米,身材適中,長相普通。短髮,單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視,看書寫字時會戴上眼鏡。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顆痣,如菜籽般大小。說起話來,嗓音稍啞,語速偏快。一個細節是,這個字跡娟秀的女孩,有時候會故意把自己的名字複雜化為“刁愛卿”。

刁愛青不會騎自行車,從小到大由父親接送上學。鄰居朱大嬸對此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刁廣明總喜歡用自行車馱著這個從小就不愛出門的女兒,騎行在鄉間小路上。

“樣子看起來有點像假小子,其實特文靜、內向。”吳曉潔回憶,睡在宿舍上鋪的刁愛青總喜歡把蚊帳放下來在裡邊看書,或者聽音樂。刁愛青喜歡王傑、齊豫等嗓音有些憂鬱的歌手,她常哼唱的單曲是《萍聚》,“聽起來很有韻味”。

十多年的記憶難免淡去,吳曉潔能夠想起刁愛青的書籍裡有《遼寧青年》,刁廣明記起的是《電影文學》。週末上街,刁愛青總會在書攤前流連。她和同學們也合得來,沒有什麼矛盾。只有當誰把她的書弄丟了、破了或者皺了,吳曉潔察言觀色,會發現刁愛青可能會生悶氣,以後她便再也不願借書給那人看。

兩人都愛書是吳曉潔和刁愛青結為知己的主要原因。刁廣明做過村裡的會計,“不同於一般的農民”,吳曉潔覺得刁愛青家裡有“文化氣息”。同學中,也只有吳曉潔有到刁愛青家裡翻書架看書的“特權”,而刁愛青則很少到吳曉潔家作客。

南大碎屍案

在吳曉潔的印象裡,相比同齡女生,刁愛青似乎更謹慎。她倆走在路上,陌生人搭訕,吳曉潔總會應付兩句,而刁愛青從不理睬,她還提醒吳曉潔要注意安全。

刁愛青的另外一位同學潘秀麗,從小學到高中都和刁在一起。她回憶,刁愛青小學成績較好,到了中學算是中等。長得不是特別漂亮,喜歡獨處但並不張揚,朋友不多,愛憎分明。“很普通的一個女孩,有點孤僻。”

1994年高中畢業後,三個農村女孩各自走上了命運設定的人生之路。潘秀麗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吳曉潔上班,刁愛青復讀一年後上了南京大學成教專科。而刁愛青上大學的百餘天內,三個人還是會時不時在一起聚聚。吳和潘都覺得上了大學的刁愛青,和高中時候相比沒什麼大的變化。

1996年1月7日是星期日,也是潘秀麗的20歲生日,她約了刁愛青等幾個老同學聚餐,刁愛青像往常一樣沒怎麼說話,當晚和潘秀麗同住,次日回了南京大學。潘沒想到,這成了她和刁愛青的最後一次見面。

而刁廣明從南京大學得到的說法是,這次見面大概兩天後的1月10日傍晚,刁愛青離開了南大,再也沒回到宿舍。女兒離校前,同宿舍有女孩用電磁爐被老師發現,雖然刁愛青沒用,但老師要求均攤罰款,而她當時是宿舍長。刁廣明由此猜想,女兒有可能覺得委屈而賭氣暫時離校。在家裡,刁廣明偶爾因為一些小事情批評女兒,她也會生氣不講話。

案發後曾接待過刁廣明的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副主任楊群英,告訴記者說,她對那個叫刁愛青的女孩已經沒什麼印象,只記得出事後學校就更換了班主任。

漢口路將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分割為南園住宿區和北園教學區。楊群英確認,網上傳言的鼓樓校區南園4舍就是當時刁愛青居住的宿舍,這個女生宿舍樓現在正在安裝防盜門,宿舍管理員提起此事一片茫然。

保潔工李師傅對此事則記憶猶新,他記得當時剛下完一場大雪,他像其他教職工一樣被警方詢問。“查戶口,查經歷,問我這一段時間之內都做了什麼。”對查出有劣跡的人審問時間要長,有同事被連審一個星期。“大概調查了三個月後,警方才撤離。”

知名網友“和菜頭”當時也是南京大學的一名學生。他在7月9日的博客文章回憶說,學校當時先是有小道消息流傳此案,隨後正式貼出了被害女生的照片。“據說所有學生都要接受調查,提供事發當晚不在現場的證人。”和菜頭回憶,當時的媒體報道了相關新聞和批示,警方懸賞通告,公佈了涉案的幾個提包和一條印花床單,希望市民提供線索,但“限定破案的日期過了,毫無進展”。

悼紅軒的實地探訪

恰在網絡爭議漸次消沉之際,7月4日,一個名叫悼紅軒主人的網友從一個山東小城出發,乘坐七個多小時的汽車奔赴南京和姜堰,他此行的目的是尋找刁愛青的父母並自費調查此案。

對這位來自網絡的不速之客,還在柴油機配件廠上班的刁廣明並無戒心,他滿懷熱忱地和其聊起此案,但隨後出現的刁愛青的姐夫卻懷疑起悼紅軒主人的身份。

姜堰警方很快將悼帶走,悼在姜堰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耗費了意料之外的一下午時間。在此期間他被查驗身份證和家庭情況,採集了掌紋和血樣,警方還不厭其煩地上網搜索了他的網名,留下詢問筆錄。

悼毫不掩飾他對此番遭際的鬱悶,“一個普通的公民,去見一個受害人家屬,隨便聊聊天,憑什麼要被審訊?比如我居住附近的人被害了,我去詢問,難道不行嗎?”

在城中派出所,一名民警告訴記者,農村孩子考上大學不容易,刁愛青是一個守規矩的小女孩,重提此事可能會對受害人家屬造成傷害。

但在悼看來,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麼惡劣的案件一直未破,對死者沒有交代,家屬如何能安心?兇手逍遙法外,社會安全如何保證?網友心中的疑惑如何擱置?

回到山東後,他在博客上詳細記敘了他這次南京之行的見聞,回憶在刁愛青老家房間裡看到的情況:“房間裡滿是灰塵,潮溼變形的破舊櫥櫃、桌椅和一些農具,引人注目的是刁愛青上大學用的紅色行李箱,裡面散落著十多件衣物,除了一兩抹紅色和白色,青灰色調居多,最扎眼的也是一條看起來沒怎麼穿過的藍色牛仔褲。”

悼紅軒的實地探訪

悼在博客裡公佈了接受國外媒體採訪的錄音鏈接,並向網友徵集此案的線索,希望有知情人士與他聯繫。

這種網絡偵探的做法,也收到了部分效果。馬上有網友提供了一條線索,指案發後一位叫王大進的作家曾在1998年的收穫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紀念物》的中篇小說,小說裡寫到了這個碎屍案。這位熱心的網友甚至將該期雜誌的掃描件發到悼的信箱裡。

7月13日,根據線索,悼在博客上寫下南大碎屍案的終結篇。與黑彌撒的“打口碟”說法不同,在這篇帖子裡,悼描述這個作家身份的兇手,強姦了崇拜他的刁愛青並將其殘忍碎屍的過程。這篇博文甚至指出,王大進很可能就是知情人。

三天後,在豆瓣網上看到這篇分析文章的王大進“感到很好笑”。王現在是江蘇省文聯的專業作家,案發當時曾在南京大學作家班學習。他向記者回憶,當時曾聽說被害人的文學書籍比較多,可能還有詩集,所以警方也曾懷疑過兇手可能有作家或者詩人身份。

但在他看來,這篇小說和黑彌撒的帖子一樣,不過是想象的產物,那個案子僅僅提供了一個靈感的出發點。他沒料到自己的作品會以這樣的方式被提起。

12年後的再次沉寂

在南京當地媒體的報道中,已經在網絡上消失的黑彌撒曾表態希望能直接和辦案警官溝通,協助警方早日破案。而報道出來的當天,警方即找了黑彌撒談話。

據當地曾接觸過黑彌撒的兩名記者介紹,該案當年是江蘇省公安廳督辦的一號案件。而黑彌撒的父親是一名警察,黑本人今年26歲,南京人,法學專業出身,曾在法院和律師事務所工作過,現在一家銀行供職。

據當地媒體報道,此案發生後由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為主偵辦。鼓樓分局一名警官告訴記者,警方調查黑彌撒發帖並無惡意,對案情的分析也多是主觀猜測,而警方至今還未從網絡上發現此案有價值的線索。

對當初令網友們憤怒不已的刪除帖子,天涯社區執行總編宋錚承認,是“應警方要求”,但“具體情況不能對媒體講”,“有些事情不方便解釋……”

和菜頭則認為,關於這個案子的諸多猜測,是網友看多了美劇後產生的副作用。事實上這種案子如果當時沒有破獲,很少能在時隔十餘年後重現曙光。和菜頭甚至覺得看到網友的分析報告後,就像又看到了《CSI》、《靈媒追兇》或者是《犯罪心理》。在他看來,精彩的美劇會讓人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帶入其中,變成了一個演員,覺得自己就是電視劇裡的角色。“一邊模仿角色的臺詞和動作,一邊就覺得自己擁有了角色的那種能力。”

對刁愛青的死,吳曉潔感覺自己積累了12年的困惑,依舊沒有消解,她希望網絡的關注能給懸案帶來新的破案機會,又擔心一些過於荒誕的說法,會讓她這個老同學刁愛青“以另一種方式又一次在網絡上慘遭殺害。”

刁愛青的姐姐和姐夫不願談及妹妹的案子,他們擔心現實的生活會被打擾。

但這些網絡上的紛擾對刁廣明來說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孤身騎著車子行在鄉間小路時,他總會習慣性地回頭看看後座,這才發現早已沒了女兒。

原本性格開朗的刁愛青的母親變得寡言少語,在柴油機配件廠機械地重複著手中活計的時候,她會想起來與女兒的一次對話。

“愛青,你的耳朵後邊怎麼也有一顆痣?”

“以後失蹤了,你好找我唄。”

兇手直到現在還沒有捉拿歸案,整個案件撲朔迷離,在網上的貼吧也有人模擬兇手的作案現場,真實地還原了當時被害的現場,但是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這一切也都只是猜測。

以下是一些網友的猜測。

南大碎屍案兇手素描

1,具有餐廳食品初加工能力,分解的屍塊刀法工整整齊

2,給學校送蔬菜瓜果肉製品,需要比較早的時間

3。金陵校區和南大學校屬於同一個配送單位,配送需要出行工具,所以兇手要麼是司機,要麼就是兩個以上的人

4,不同天數拋屍都是處於相同的配送路線,從蔬菜批發市場到南大和金陵校區同一方向

5,學生就餐,餐廳收貨時,應該有映像肉質食品加工的相同之處

6,兇手有規律的工作時間

7,分屍現場其實不在之前劃定的排查區域內

8,高壓鍋,大鍋,鋒利的刀,較寬大的墩子,不是一般生活在市區的人,應該具備的東西

9,分屍裡面含有豬肉成分,足以說兇手和肉製品初加工有著密切的關係

10,兇手可能在青島路附近有自己的餐館或者是在這一地區有生意

11,拋屍路線呈線行路線,兇手擁有不可逆行的交通工具

12,屠宰場,蔬菜批發市場和拋屍路線,配送路線並和,不會引起別人懷疑!

13,配送中心和蔬菜批發,屠宰場處於相同路線不會太遠

14,配送人員和校方有利益衝突,事件目的處於報復學校

人都是很奇怪的,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如果兇手真的是變態,那麼他就會有第二次。但20年來,兇手沒有再犯。

但這也僅僅是猜測,希望案件早日告破,告慰受害者在天之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