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全球的閱讀書長啥樣?

有人請金庸先生給年輕人提個建議,老爺子笑了一下,緩緩說道:“年輕的朋友,希望你們養成讀書的習慣,到書籍中尋找樂趣,這種樂趣是別人剝奪不了的。如果你喜歡讀書的話,什麼挫折、失敗你都不會放在心上,而且你的一生會過得很快樂。”

讀書是最廉價的高貴,是我們認識世界,提高認知,豐富自己的內心,增加人生體驗最有效的方式。可是讀什麼書,怎麼讀書也是有技巧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閱讀領域的翹楚之作,作品把閱讀過程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由淺到深條分縷析的進行了講解,並且分類介紹了歷史、哲學、社會科學、數學等書籍的閱讀方法。

這是一本美國有關閱讀的系統化教材,也是暢銷全球的經典閱讀書。1940年出版以後就穩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一年多。後被翻譯成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與意大利文等多種文字。自2004年1月翻譯成中文,截至2017年,就印刷了33次。豆瓣評分8.4。

日本作家原尻淳一,《高效能讀書》的作者,讀完這本書以後,為日本沒有出現這樣的經典著作感到羞愧。他說面對日本學生不讀書、讀不懂書、不會讀書的狀況,沒有人能夠提出破局的方法。在日本,從小學生到研究生,包括他本人,從來沒有被教授過系統化的讀書方法。書店裡能看到的有關怎麼讀書的著作,都是一些作家極其個人化的方法。日本是這樣,中國何嘗不是!

享譽全球的閱讀書長啥樣?

作者艾德勒是美國學界和出版界的傳奇性人物,因為編輯1974年第15版的《大英百科全書》而聞名於世,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版的作者。

另外一個作者查爾斯·範多倫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博覽群書才氣過人。早年因參加NBC一檔電視益智節目而名聲大噪,後來證實他參與了作弊,以他為原型的這個故事被拍成了電影《益智遊戲》。他在協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的過程中,對本書進行了大幅度修改,形成現在版本。

一、閱讀目的決定方式。

閱讀的目的主要有三種,第一是獲得資訊,比如廣告、說明書等;第二是增強理解力,比如社科類、工具類書籍;第三是娛樂,主要指小說、戲劇等虛構類作品。

獲取訊息式閱讀和增強理解力式閱讀之間的區別,就是記得住什麼事情和解釋了什麼事情之間的區別。或者說,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只是運用了記憶力,那麼你就是獲取信息式閱讀。

作者開篇就講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理解力,為了那些想要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的。本書所講的閱讀藝術,是為了增強理解力的閱讀藝術。

而提高人的理解力主要是論說性作品,所以這本書介紹的方法主要是針對論說性作品。

作者認為,論說性書的主要目是在傳達知識。任何一本書,只要它的主要內容是有一些觀點、理論、假設、推斷組成,並且作者多多少少表達了這些主張是有根據的,有道理的,那麼這就是傳達知識的書,就是一本論說性的的書。

不同的閱讀目的決定了不同的閱讀方法。

把上述道理用到閱讀這本書本身,這本書就是一本論說性的書,閱讀這本書就可以用到這本書裡介紹的方法。

二、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讀書我們首先要處理的是語言問題,但語言不是目的,僅僅是我們把握思想的工具。語言和思想之間的關係特別複雜,不是一一對應關係。一個單字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字義,而一個字義也可以用不同的單字來解釋。

一個意思可以用一個字,一個短語,甚至一個長句子來說明。因此,我們經常碰見一次多義、同義詞、同義短語和句群現象。

瞭解這些,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就需要找出重要的關鍵字,確認每個字不同的意義轉換,並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我們對這本書的理解力就會大大增加。

閱讀與寫作一體兩面,這些知識也可以用在寫作過程中。鼴鼠的土豆老師曾經講過,她讀一本書可以寫筆記,出一篇書評、一篇講書稿、一篇拆書稿,攢夠五本書出一個書單,掙五份稿費。

我專門向她請教是怎麼實現的,她耐心講解,並舉例說:

我有兩個女兒。換一種說法就是:我和我愛人有兩個閨女。

我聽了似懂非懂,總不得其法。看到這兒才明白這個問題的底層邏輯是語言和思想關係問題。

三、讀書是分階段的。

這本書分階段闡述了從小學生到研究生的四種讀書方式,這四種方式是分層次、逐步遞進的。

第一初級讀書,講解了完全不會讀寫的兒童如何學習,如何習得初步的讀寫技能。

這一層次可以稱之為識字閱讀,通常是在小學完成。這時候,你面對一部作品已經相當順手,用不著停下來檢查許多生字的意思,也不會被文法和文章的結構阻礙住。但是成人也有可能還會遇到這種障礙,就是在我們閱讀外文或者古文的時候。

這時候,學生能夠從一本書提出來的觀點,轉換到另一個觀點,在同一個主題上,可以對不同作者提出的觀點進行比較。

第二檢視讀書,在規定時間內,儘可能地把握內容。

檢視閱讀又稱為略讀,是系統化略讀的一門藝術。檢視閱讀才算是真正進入閱讀層次。

檢視閱讀分為兩類。第一類被稱為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目標是看這本書值不值得花時間仔細閱讀。具體閱讀時, 我們可以看書名,目錄,索引,出版者介紹,進而有選擇的看一些篇章,把握這本書的主題,整體框架,和主旨。

第二類是粗淺的閱讀。這個規則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清:第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或者說在第一次閱讀一本難懂的書的時候,不要企圖瞭解每一個字句,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規則,也是檢視閱讀的基本概念。

檢視閱讀是一種訓練有素的快速閱讀,但這不是因為你讀得快,而是因為讀的少。在檢視閱讀時,你只讀了書中的一小部分。

有關速讀多說幾句。

現在很多人迷信速讀,過份關注快速閱讀技巧。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可以用很快的速度進行閱讀。

超快的閱讀是引人懷疑的一種成就,那只是表現你在閱讀一種根本不值得讀的讀物。

要達到閱讀的目的,就必須在閱讀不同書籍的時候,用不同的速度。

正如法國學者帕斯卡爾所說:讀得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

速讀問題的本質是理解力。我們閱讀的目的是要理解所讀的內容,是要讀得更好,而不是更快,所以根據不同讀物的性質和複雜程度,選用不同的閱讀速度,才是解決之道。

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有時候要讀的快一點,有時候要讀的慢一點。慢不該慢的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理解。不論是快還是慢,這只不過是閱讀問題的一個微小部分而已。

第三分析讀書,徹底讀透,直到把書中的內容完全轉化為自己的血肉。

分析閱讀是在無限時間裡最好最完整的閱讀。這是本書的重點,也是難點。分析閱讀永遠是一種專注的活動。這個層次的閱讀中,作者會緊緊抓住一本書,一直讀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的為止。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書。這種閱讀方式是技巧最多的一種方式,也是提高理解力最主要的一種方式。

本部分作者把分析閱讀分為四個階段,給出十一個規則,逐次用來回答四個問題:

一、整本書談的是什麼?二、這本書的詳細內容是什麼?三、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四、這本書有什麼意義?

請大家記住這四個問題,這是理解分析閱讀部分的主線。

作者給出的十一條規則分別是:

規則一:對書籍進行分類。規則二:儘量簡短概括出整本書的內容。規則三:列大綱。這是強調一本書的複雜度。規則四: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規則五:找出重要單字,通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規則六:圈出關鍵句,找出其中的主旨。規則七:架構一本書的基本論述。規則八:找出作者的解答。規則九:弄懂之後再評論。規則十:理性表達反對意見。規則十一:注意區分真正的知識和個人觀點的不同。

檢驗是不是真正理解所讀內容的兩個辦法:

第一是用自己的話來說。

一段意思我們應該能用完全不同的字、詞、句說出同樣的意義。如果做不到,或者還是用作者的詞語,僅僅是在順序上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變。那麼說明,我們知道的僅僅是作者的用詞,而不是他的思想。我們沒有把握作者的主旨,沒有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這個時候作者想要跟我們溝通的是知識,是思想,而你獲得的僅僅是一些文字。有人說翻譯是最好的檢測理解與否的方法,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可能會用不同的文字來說明同樣的主旨,如果你也不能分辨出作者用了許多相似的句子來說明同一個主旨的話,那麼你也根本沒有懂得這個問題。

這兒其實已經涉及到主題閱讀,就同一個主題,同時閱讀好幾本書。不同的作者會用不同的字詞句述說同一件事,或者用同樣的字來說不同的事,一個讀者如果不能通過文字語言看出作者背後的意思和主旨,他就永遠不能做相關作品的比較閱讀。

檢測方法二,只看你能不能舉出一個自己經歷過的,或者虛構一個,主旨所形容的經驗。

經過時間的檢驗,這是很有效的方法。能把深奧的思想解釋的通俗易懂。

說到這兒,我們就知道了那些玩弄文字的人的根本問題:

他們不知道語言和思想之間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不知道同一個思想,可以也必須用不同的字詞句去表達。他們生吞活剝,只記住一些文字,沒有透過文字去理解和掌握文字背後的思想。

第四主題讀書,針對一個主題,將多本書相互聯繫起來閱讀。這個層次的閱讀是對上述三個層次的綜合應用。

上面所說的僅是這本書中有限的幾個點。更多精彩內容,還請大家去讀原著。

當然了,因為這本書部頭比較大,體系嚴密,邏輯一環扣一環,層層推進,“知識晶體”居多,並且作者一開始就設定了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具有基礎閱讀能力的人,所以讀起來比較難,提醒準備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做好心理準備。

“傷其十指,不去斷其一指!”讀一本好書,比讀1萬本不好的書都強。閱讀作為一項技能,不僅需要自己讀大量的書,學習有關閱讀的知識也很關鍵。如果你真想打磨讀書這項技能,請打開《如何閱讀一本書》吧,你的付出必有收穫!

分享知識,共同成長!

我是數峰無語,更多內容請見同名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