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稅免徵標準存爭議,專家建議按人均住房面積來確定

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同樣房地產經濟也不平衡,從目前情況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類型,房產的價值相差巨大,這給徵收地產稅帶來了標準上的麻煩。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張學誕在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建議,地產稅的免徵標準設為40-60平方米的人均住房面積幅度範圍為宜,再由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人均免稅面積。

地產稅免徵標準存爭議,專家建議按人均住房面積來確定

長久以來,房地產稅免徵條件的設計存在難點,主要焦點是按照住房套數、住房面積、還是按房產評估值的一定比例進行設計。從全國的大局來看,房產價值差別過大,很難用同一套數來進行限制。同時,確定免徵條件涉及家庭狀況,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面積標準是全國統一,還是由地方具體確定;家庭是按照三口之家計算(國家放開二孩政策後是否以四口之家為標準),還是按照實際人口數計算。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具體制度上加以解決。

目前來看,人均免稅面積標準有幾個可參考的依據。

第一,全國人均住房面積。根據2016年的人均住房面積統計數據,城鎮人均為36.6平方米,農村為45.8平方米。在此基礎上,考慮對城鎮居民人均免稅面積設為40平方米是可行的。

第二,上海和重慶房產稅試點改革的做法。根據《上海市開展對部分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試點的暫行辦法》規定,人均免稅面積(住房建築面積)為60平方米。而根據《重慶市房產稅改革試點暫行辦法》規定,扣除免稅面積以家庭為單位,一個家庭只能對一套應稅住房扣除免稅面積。

當然以人均住房面積為免稅標準的方案也遭到質疑。其實對大多數人而言,限制多套才是最應該執行的。畢竟剛需用戶對高房價已經不堪重負,只要房子是用來住的,那麼就應該減免。如果僅以人均幾十平方米來免稅,那麼就是站在現有基礎上對未來徵稅,恐怕人民的居住條件就難以進一步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