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一直在學習還是會感到很焦慮?

在這個信息化大爆發的時代,知識不及時進行更新,稍不注意就會被淘汰,學習是必要的,但是也需要講究學習的方法。

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接觸某一件事情上,會突然驚覺我怎麼什麼都不會了?也許當別人已經熟練的在使用某一應用時我們才剛開始接觸,不禁感嘆“原來還能這樣做!”“這又是什麼時候出來的,我怎麼什麼都不知道?”。

為什麼我一直在學習還是會感到很焦慮?

技術、知識的落後無形中讓我們產生壓力,內心充斥著慌亂和茫然。回首往昔的時光好像一直在是虛度,於是下定決心開始彌補。有一部分人越是學,越感焦慮,越迷茫,越困惑,其中一個原因確實是發現自己需要提升的、學習的還有很多,另一個則是感覺自己什麼都好像會一點,但真正要去做時發現完全不能靠自己獨立操作。這就是我們討論的主題:為什麼我一直在學還是會很焦慮?

學習講究方法,切不可淺嘗輒止只把表面的東西學會。我們初步進行學習時,是從基礎的、淺顯的慢慢滲透到專業的知識,在儲蓄了一定的量之後我們要學會應用和溫習。就拿學習英語來講,一開始我們是簡單的背單詞並結合語句來熟悉用法,在中期我們就需要閱讀英語文章並加強對單詞的理解;到了後期我們則是觀賞一些電影或者做一些題來檢驗自己,把學習用到生活中。

為什麼我一直在學習還是會感到很焦慮?

如果把學習當做一個球,在做到擴充它體積的同時又能使其中心始終唯一,那麼我們的方法就只能是增加它的半徑。簡而言之,我們要學習始終圍繞一點,由這一點進行延伸,延伸的所有內容都能被整合在一個標準中。

就比如開淘寶店鋪,我們要想在眾多商家中贏得銷售者的青睞,單靠商品是不夠的。還需要推出活動吸引粉絲,美觀的實物展示並加上店鋪的裝修讓商品一目瞭然,甚至還需要客服的人工服務等等......做這麼多無非是一個目的“刺激顧客消費”。然後在嘗試進行各種優化後,分析出顧客群體的喜好,進一步改善。

所以我們在學習時,不能進行碎片化的學習。不是把所有看到的東西都學習一遍,而是選擇對自己有用的那一部分再做進一步探討,當然前提是我們已經能把前一步中的知識吸收了透徹,不然效果只會像小猴子搬包穀,搬一個丟一個。

在學習了我們需要的知識時,我們要注意延展,延展的方向又不能脫離最初的目的,不能脫離本身學習的那個行業領域。大部分人就是在這裡走錯了路,延伸到了毫無關聯的東西,感覺這個自己也不懂!又要學!陷入學習和焦慮的死循環。

擺脫越學越焦慮的尷尬局面,不是追求學而多而是學而精,在“精”的基礎上擴展求“多”。


學歷提升(自考、成人高考、網教、國家開放大學),匯雅教育等待您的諮詢,微信公眾號:HuiYa-educa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