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到東京,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自然是銀座。

銀座不僅是東京最高級的商業區,也是亞洲最大的時尚展示區,像LV、香奈兒等歐洲頂級品牌的最新款,能夠實行同步銷售的地區,一個是美國的紐約,另一個就是日本的東京。

所以,有人說,你走在銀座的街頭,能夠感悟到一種世界最頂尖的時尚潮流,同時也能尋覓到日本最傳統的精美商品,小到筷子,大到和紙和服。所以,銀座是一個融合了日本最古典文化與世界最新時尚的商業區。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東京是一座濱海的城市,以皇宮為中心,東西南北有四大商業中心,北邊的商業中心是池袋,那裡的中國人很多,出了池袋火車站的北口,整條街開滿了中國餐廳,大多數是可以吃到小雞燉蘑菇和酸菜白肉的東北菜館和KTV為主的華人娛樂場所。南邊的商業中心是涉谷,那是日本年輕人最喜歡去的地方,每次過年過節,年輕人最喜歡扎推的,就是涉谷。西邊的商業中心,是新宿,新宿是東京都政府的所在地,但是最出名的還是亞洲最大的紅燈區——歌舞伎町。不過新宿火車站周邊500米的區域內,擁有伊勢丹、高島屋等5家超級百貨公司,也是世界上僅有的高密度商業區。而東邊的商業中心,就是銀座。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東京銀座不大,總面積不過0.87平方公里,和國內的任何標誌為“新城”的商業區比,只能算小,絕對算不上大。

從歷史看,銀座可以追溯到相當於明代的17世紀。日本在1600年開始進入江戶時代後,銀幣也還是主要通貨。1601年幕府在京都伏見設造幣局——銀貨幣鑄造所,1612年將造幣局遷到江戶,改稱銀座鑄造所,從那時起有了今天的銀座。

造幣並不一定要在鬧市。江戶時代,距離銀座一公里左右的日本橋更是商業中心,江戶人熱愛的花柳街——向島就更遠了一點,銀座就是一個鑄幣的地方。只有到了明治維新以後,銀幣的鑄造已經不重要,街面上開始使用銀行券——紙幣後,銀座反而異軍突起,其商業、文化價值在日本愈發重要了起來,一個具有文化氣息的商業街冉冉升起,成了東京,更是日本最重要的街區。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其實除了銀座,附近還有一個專門鑄造和鑑定金幣的地方,叫“金座”。現在連東京人也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金座”的名稱,因為金座後來在明治時代改名為“日本銀行”,就是現在日本央行的所在地。

300多年前,日本橋地區誕生了一家專門賣衣服和糖果雜貨的商店,叫“越後屋”。越後屋就是現在日本著名的百貨公司——三越百貨店。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當初,銀座地區是作為一個居民區開發的,這裡的居民主要是一些為德川政府服務的低級官僚和各行各業的工匠。一直到現在,銀座地區還有不少傳統的工藝品和生活用品作坊,就是當年流傳下來的遺產。

銀座開始成為商業中心,首先是藉助了明治維新的力量。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打開國門,向西方學習。外國人最初是湧入橫濱,後來發現橫濱只是一個港口城市,並不是日本的政治中心,於是來到了東京。因為日本橋地區已經被日本本土的商業佔據,因此,外國人開始在日本橋邊上的銀座定居,於是,這些來自歐洲的外國人帶來了西方文明和文化,一時間,咖啡館、西式酒吧、蒸汽浴、基督教會、畫廊,紛紛在銀座出現,日本人第一次在銀座吃到了冰激凌,第一次看見了電燈,也是從銀座,日本人接觸到了西方的學術,從此銀座成了日本通向世界的門戶。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其實不用往前推一百年,就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老紳士的前身,該是一些日語稱之為摩登少年、摩登女的一些人。他們年齡二十來歲,在日式服裝的裡面,套上了黑色長褲,穿黑色牛皮鞋,也是戴一頂厚厚布料做成的帽子,和現在不一樣的是,偶爾會拿一根柺杖。這個柺杖有些武士腰上的長刀的感覺,並不是年老的標誌。

江戶時代去會美女,該去向島找個茶屋,然後是俳句短歌,相互唱和,同時少不了美酒美食,但到了銀座,摩登男女只會手挽手地闊步在銀座大街上。他們開始喜歡談極為沉長的小說,尤其是外國文學,喜歡喝味道有些苦的咖啡,在咖啡屋一坐就是數小時。在穿日式袍子或者和服的日本,街上雖然也有穿西裝的人,但這種東西方結合的服裝方式,讓以喝茶為主的當時的日本人很不以為然。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銀座最終成為商業中心,是因為這些紅磚結構的房子雖然很漂亮,但是售價太高,租金也很高,因此,一般的老百姓買不起這些洋味十足的紅磚樓房,於是這些居民紛紛搬離銀座。結果,空出來的房子被一些商人們發現,於是日本商人和外國商人紛紛利用這些紅磚樓房開店,形成了一個以銷售高檔生活用品和西洋進口商品為主的高檔商業區,其主要的客戶,是來自於居住在江戶城附近的貴族和富商。

1923年9月1日,日本發生了7.9級的關東大地震,地震發生時,又剛好遇到颱風,因此,整個銀座連同東京、橫濱等許多城區遭到地震和大火的摧毀,燒燬房子37萬棟,10萬人遇難和失蹤。苦心經營半個世紀的銀座,就在這一場大地震中被毀。

為了顯示災後重建的決心,日本政府決定在銀座地區建造幾棟現代化的高樓,在目前的銀座最中心的五丁目十字路口,我們看到圓弧形樓面的和光大樓和三越百貨公司,都是那時候建造的象徵東京災後復興的代表性建築。內部牆壁使用的花崗岩都是從意大利用船進口的,現在還在使用。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後,國內物質開始匱乏,日本政府禁止銀座銷售高檔商品,於是,銀座繁華的景象一度凋零。1945年,日本投降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佔領銀座,銀座變成了美軍俱樂部,爵士樂舞廳和西洋餐廳開始在銀座大量出現,同時,為美軍服務的妓院和酒吧也開始在銀座盛行,銀座再度成為日本最繁華的商業區和娛樂區。原本在銀座吃喝玩樂的日本工薪階層被趕到了西邊的新宿,於是,歌舞伎町逐漸成了東京工薪階層的娛樂場所,並變成了亞洲最大的紅燈區。

在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銀座地價是節節攀升,最貴時,1平方米的土地價格高達240萬元人民幣。銀座因此號稱“亞洲最昂貴的地方”。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銀座不但是日本最繁華的商業區,也是融合了古今與海內外各種文化的大花園。在銀座大街的兩旁,不但坐擁4家大百貨公司,500家特產商店,2000家飯店,1600多家酒吧和歌舞廳,和100餘家畫廊。愛馬仕、LV、古姿等世界頂級大牌的專賣店,佔據了銀座大街的一棟棟樓宇。而日本本土的化妝品公司資生堂,其發源地就在銀座大道上。資生堂旗艦店已經成了中國遊客的購物天國。傳統老店中,鳩居堂出售和紙工藝品、薰香、文房四寶等傳統物品,伊東屋(ITO-YA)經營各式文具和紀念品,這些都是很值得一逛的商店。就連日本最大的報館,像《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也都在這裡爭得一席之地,為這條珠光寶氣的大街染上了幾縷書生氣息。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做企業的話,一定要在銀座有座樓。日本是個鐘錶大國,出售精工表的服部時計店在銀座有了自己的店鋪後,精工表也變得更加高級、時尚了。過去東芝代表著日本綜合家電產業的時候,在銀座有自己的大樓,等東芝經營稍微差了一些,首先賣掉的也是這座大樓。那些年東芝的老闆將這座樓賣了出去,去買了美國的核電企業,自從失去了銀座大樓後,東芝就再也沒有振興過。現在在最顯眼的地方,人們看到的是索尼大樓、日產大樓等等。

最時尚的店鋪,也會在東京銀座擺出陣勢。1971年麥當勞在銀座設下店鋪,那個感覺該是和改革開放以後,前門有了肯德基炸雞一樣,貴不說,主要還是太美國了,太讓人感覺親近美國了。那是美國快餐文化的象徵,如今麥當勞也屹立在東京銀座大街上。等美國出現了新貴蘋果公司後,蘋果大樓比麥當勞距離銀座中心更近。而美國企業也依舊保持著簡潔、時尚的特點,讓消費者趨之若鶩。


在日本的銀座為什麼沒叫“金座”?


· 西酉教育 ·

教育引領時代

西酉成就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