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本聰試圖開脫價值39億美金訴訟案,遭美國聯邦法院拒絕

自稱是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社群戲稱「澳本聰」的澳大利亞籍科學家Craig Wright,大概是加密貨幣世界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了,除了在11月份引發加密貨幣市場今年最具衝擊性的事件「比特現金(BCH)分叉戰爭」,今年他還揹負著另一個巨大爭議——「高達40美金」的比特幣訴訟案。


澳本聰試圖開脫價值39億美金訴訟案,遭美國聯邦法院拒絕


有媒體於今年2月27日報道,Craig Wright遭到David Kleiman的遺產管理人上告至佛羅里達南區的美國地方法院,表示澳本聰「奪取David的比特幣以及與他相關的比特幣技術的知識財產權(IP)」,這些具爭議的比特幣據悉高達110萬顆(至截稿約為39億美金)。

澳本聰在今年4月提出動議,駁回此案,但在本週四12月27日在佛羅里達州南部地區提交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大多數都已經被法院拒絕。

佛羅里達州法院文件指出原告「有充分的理由宣稱這項侵佔(The Court finds that Plaintiffs have sufficiently alleged a claim for conversion)」:

在經過修訂後的指控中,指出在David死後被告侵佔了至少30萬顆比特幣並且將它們轉移到多個國際信託帳戶中,這是一項未經授權的行為,剝奪了原告中的比特幣。據此,原告提出的侵佔(conversion)(第一項)在被告的駁回動議中繼續存在。

David Kleiman是澳本聰的科學研究同事,也是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和網絡安全專家,許多人也懷疑他的身份其實是中本聰。

這起訴訟細節是關於澳本聰與已故IT顧問David Kleiman一起參與了一個「聯合比特幣挖礦項目」,最終獲得了55萬枚至110萬枚比特幣。

然而,在Dave因為在2013年因為染上名為MRSA的超級細菌而去世,Kleiman的兄弟Ira Kleiman,也是其遺產管理人,指控澳本聰利用David家人當時不知道比特幣的價值,「偽造」了一系列合約,意圖將David的資產轉讓給Wright和他所控制的公司。Wright在合約上倒填日期(簽上比實際早的日期),並在他們身上偽造了David的簽名。


澳本聰試圖開脫價值39億美金訴訟案,遭美國聯邦法院拒絕


究竟澳本聰侵佔了David多少天文數字的比特幣,在法院釋出的文件中並沒有說明清楚,但據文件其認為其「有權獲得至少30萬比特幣及其分叉幣資產」。

如今,澳本聰必須在2019年1月10日前對修改後的起訴書第I、II、V-IX項作出響應。

稱自己非常有錢,Craig Wright的錢從哪裡來?

澳本聰曾在星球日報的採訪中宣稱他「非常有錢」,在比特現金(BCH)分叉戰爭中要「用錢砸死比特大陸」,表示:「我是一個億萬富翁,我有很多錢,我不需要依靠挖礦賺錢」,而被問到他的錢來自哪裡,他更指出:「比特幣!我有很多比特幣」。

雖然分叉結果出爐,澳本聰不僅沒有對比特大陸陣營發起攻擊(無論是技術上或金錢上),比特現金逐漸和平的分裂成兩條不同的區塊鏈(BitcoinABC、BitcoinSV)開始獨立運作。

如今,這110萬顆比特幣究竟原本是不是、最終會不會屬於澳本聰,或是他還有其他的比特幣資產?如今都是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