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坑了多少中國企業?

作者 | 壽司英雄

數據支持 | 勾股數據

高盛坑了多少中國企業?


“高盛是吸血大烏賊,無情地把吸管插入任何聞起來像錢的東西里。”

——美國媒體選評



高盛坑了多少中國企業?



12月27日,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因鉅額交易虧損,已將總經理陳波和黨委書記詹麒兩名高管停職。

“公司召開會議指出,由於聯合石化下半年市場嚴重誤判,影響巨大,黨組進行公司領導調整,陳波、詹琪停止一切職務。”

聯合石化是中石化全資子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國際貿易公司,註冊於1993年,註冊資本為30億元,目前主要業務為原油及石化產品貿易。

消息一出,中國石化A股、港股午後急跌,中國石化跌超6%,港股跌超3%。

截止到12月28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繼續下跌,收於5.41港元,跌幅為5.09%。


高盛坑了多少中國企業?



而隨後有知情人士在網上爆料稱,

“聯化總經理陳波在原油價格70+的時候買漲原油期貨,據說買了3000—7000萬桶,給聯化虧了數十億美金。陳波被高盛忽悠了,高盛此前一路看漲油價。”


高盛坑了多少中國企業?


(圖中陳久霖的刑期有誤,當時被判四年零三個月。)


此消息一出又為中國石化的黑天鵝附上一層暗影,更多人除了對中石化虧損感到大跌眼鏡之外,第一反應則是:怎麼又和高盛脫不了關係了?

相比於中國石化AH股的雙雙跳水,截止到美東時間12月27日,高盛集團股價微漲,收於165.41美元。

對於中國石化的暴跌,高盛的股價毫無波瀾,甚至還有點小開心地漲了1.52%。

1

“神壇之上”的高盛


作為具有149年曆史的全球頂級投行,美國高盛集團一向高坐在金融神壇,在金融危機後依舊保持光鮮靚麗的金融麗人姿態,再加上巴菲特的垂青,一直被稱為“華爾街屹立不倒的燈塔”。

今年10月1日,大衛·索羅門擔任高盛CEO後,隨後高盛公佈了2018年三季度財報,根據格隆匯資料顯示,受益於投行業務和股票交易大幅強於預期,第三季度營收86.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超出市場預期;前三季度營收為280.8億美元,比2017年同期高出16%,為八年來最高的前三季度收入;季度淨利潤大漲21%,至24.5億美元;EPS每股收益6.28美元,大漲25%;三季度平均股本回報率(ROE)為13.1%,高出作為行業門檻的10%,今年前三季度ROE錄得13.7%,為九年來最高。

然而,它賺得盆滿缽滿的身影背後皆是投資人的血汗與憾恨。 迪拜泡沫、希臘混亂、歐元危機等金融高危下的暗處隨處可見它那雙出其不意伸出的“黑手”所佈下的天羅地網。

在中國市場,高盛一直不太受A股券商分析師界的待見,畢竟壞名聲在外,以至於不少人戲稱“高盛出來唱多了,是該拋的時候了!”。

就本次事件而言,宏觀層面今年的國際原油價格坐了一趟過山車。10月3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上漲至76.9美元每桶的高點後便迅速下跌,短短兩個月裡跌去了40%。

但在此情景之下,高盛依然在看多原油。高盛近期還在預計2019年OPEC減產將會提振油價反彈,建議短期做多原油。

就中石化事件而言,中國企業做期貨套保是一回事,但不難發現,高盛對著中國企業在內的全球企業的虎視眈眈的危機一直如影隨形:檯面上的話一向說得禮貌又漂亮,背地裡依舊毫不掩飾自己唯利是圖的貪婪眼光。


高盛坑了多少中國企業?



2

對中國的“狩獵”


高盛憑藉它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早早盯上了中國。

為了便於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動態,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1984年高盛在香港就成立了亞太地區總部。

此後,它便迫不及待地大搖大擺進入中國,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包括股票、銀行、投資與借貸。它在中國各大經濟中心都有其公司與辦事處,可謂是過得風生水起。

為貼近中國市場且提升品牌形象,高盛很早就將中文名稱註冊,直譯過來的“高盛”二字源於“高度興盛”,即典型的大吉大利之意,但是這些年來聽從高盛的策略建議翻車的中國企業多如牛毛。

1.中航油的潰敗

在亞洲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1997年陳久霖出任中國航油總裁併接手管理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他的管理之下,中國航油的淨資產由1997年的16.8萬美元(28萬新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億美元,增幅高達761倍。

然而,好景未長,陳久霖由於從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在導致中航油總計虧損達5.5億美元(公司當時淨資產僅1.45億美元)之後遭新加坡警方逮捕。

“鉅額虧損”、“高管下臺”等字眼是不是聽起來和本次中石化事件有異曲同工之處?

造成中國航油鉅額虧損的期權交易便是高盛的子公司——傑瑞公司推銷給中國航油交易員繼瑞德的。

當時高盛讓中航油在期貨市場做空原油期貨,看跌未來原油的價格,但它卻背地裡開始做多原油,看漲未來原油價格。

在中航油第一筆交易出現了高達580萬美元的虧損後,如果當時及時斬倉的話,損失並不算大,最多會短期影響中航油股價的漲跌罷了。

”在出現賬面虧損時,陳九霖要求立即斬倉。但是,高盛卻兩次建議“挪盤”。”

而在高盛的“建議”下,中航油卻繼續補倉,加大看空原油期貨的數量,結果全然和國際原油價格背向而馳,導致最終無法善了。

更為諷刺的是,高盛旗下的傑瑞公司是中航油交易部門的風險管理公司,同時也是中航油期權交易的第二大對手盤,中航油早就是高盛的“甕中之鱉”。

另外,與中國遠洋、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中國國航等的之後海外期貨交易中,在高盛的建議之下,中方都節節敗退。其中,中國遠洋損失39.5億元,東方航空損失62億元,中國國航損失68億元。


高盛坑了多少中國企業?



2.減持西部礦業

2004年,高盛避人耳目入股西部礦業,隨後西部礦業抓住2007年的牛市機會,在高盛的“庇護”之下,股價高漲至68.5元,風光無限,甚至被稱為“中國礦業明珠”。高盛通過代理持股的方式收穫了超高的股權增值收益,其賬面盈利一度高達近200倍。但在得了不少甜頭後,高盛就開始不斷減持西部礦業,導致後者股價不斷走下坡路,而高盛卻在一年時間裡合計減持西部礦業超過1.78億股,獲利高達17.47億元。?

3.裡應外合 圍剿海普瑞

海普瑞是深圳市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產和出口高品質的肝素系列產品,產品全部出口,名不經傳的海普瑞在2010年中小板上市創下188.88元超高價的記錄。而高盛這次扮演的角色是它的“衣食父母”,2007年高盛醫藥以490.88萬美元獲得海普瑞12.5%的股權。

當時的“肝素造假事件”讓中國的其它肝素鈉生產企業無法進入美國市場,而在高盛的光芒的加持下,“天真無邪”的海普瑞有幸聯合美國企業APP使得其肝素鈉獲得所謂的美國FDA認證。隨後,海普瑞不斷開拓海外市場,APP與賽諾菲-安萬特都成為其大客戶,其營收佔比一度達到近70%。

然而就如同一句“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歌詞所唱,光顧著守財的海普瑞卻不知道,“親爹”高盛早與自己的金主——APP與賽諾菲-安萬特狼狽為奸,在高盛猝不及防的斷絕“父子關係”後,所謂的FDA認證受到重重質疑,海普瑞無暇應對,只能看著海外訂單持續縮減,落魄離場。

今天,中石化事件再次悲劇重演。


高盛坑了多少中國企業?



3

高盛的野望


2007年初,高盛設計並銷售了一款基於次級房屋抵押貸款債券(RMBS)的複合型擔保債權憑證(SyntheticCDO),但當時美國房市和與其相關的證券均已開始顯示走軟跡象,而高盛未能向投資者披露該CDO的關鍵信息,甚至還在一家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基金公司在組成CDO的次級房屋抵押貸款債券挑選中扮演了重要的顧問角色,更嚴重的是保爾森基金公司已經選擇做空這款CDO,隨後導致其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這種全新的金融產品很複雜,但其中的欺詐和利益衝突卻是簡單和老舊的。高盛錯誤地允許一位能深刻影響其投資組合中抵押貸款證券的客戶對抵押貸款市場做空,高盛還向其他投資者提供了虛假陳述:該證券的投資內容由一家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選擇。”

另外,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幾個月,高盛幫助利比亞做了12億美元(約合79億人民幣)的高槓杆投資,下注六隻股票會在接下來的三年內上漲。如果股價上漲至一定水平它們則可獲益,但如果未能漲至目標價,LIA就會虧損。

最後的結局是, LIA血本無歸,高盛卻從中獲得了超過2億美元的利潤。

《福布斯》曾就這事件評論說:“高盛與利比亞做交易是“與惡魔共舞”。

當然,高盛的“無法無天”的行徑也招致了一些需要承擔的後果。

2016年4月,高盛表示同意支付美國司法部50億美元的罰款,承認曾在金融危機前(2005-2007年期間)誤導投資者買入高風險住房抵押貸款(對高風險住房抵押支持證券(MBS)打包後進行營銷與銷售的做法),導致購買這些證券的投資者蒙受數以億計的損失。

今年1月,美聯儲向包括高盛在內的美國五家大型銀行合計開罰3510萬美元,了結回溯至2011年的抵押貸款服務瑕疪案件,

其中高盛的罰款將是這五家銀行中最高的,總計為1400萬美元。

然而高盛從不收手,甚至在年末也與馬來西亞為我們這些看客獻上了一出“好戲”。

2018年11月,美國司法部對高盛董事總經理Ng Chong Hwa和馬來西亞金融家Low TaekJho(劉特佐)提起訴訟,指控其合謀在馬來西亞國家投資基金1MDB交易中違反海外反腐敗法和洗錢等三項罪名。

高盛在2012年和2013年安排了三筆債券交易,幫助1MDB籌集了65億美元,其間27億美元資金遭侵吞,且高盛從中賺取約6億美元。通過馬方指認,1MDB債券發行得到高盛保薦,但提交的發行文件存在虛假、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 。

消息一出,11月12日高盛股價為206.05美元,下跌7.46%,這一跌幅創兩年來新低。

目前,曾任高盛東南亞地區最高負責人的Leissner承認參與馬來西亞主權基金IMDB醜聞的罪行,等於高盛間接承認有罪。

30億美元罰款,最高10年監禁,這可能是美國高盛即將領到的罰單。

4

結語


高盛前董事長兼CEO勞埃德·貝蘭克梵曾言,高盛現在做的是上帝才能做的工作,而高盛之所以能在中國資本市場盛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國企業在對金融深潭的一知半解。當高盛拿出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金融工具時,無論是作為一般投資者,還是作為中國企業,都很容易一葉障目。

中石化的進一步結果還沒出來,細數這麼多的“前車之鑑”,這回可以清醒一點了嗎?別再好了傷疤忘了疼了。

溫馨提示: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股權投資、股權激勵、私募股權、投融資、企業管理方面的乾貨,感謝支持!免責聲明:文章版權歸所有者,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作為投資參考、僅供參考,請謹慎投資,如果有侵權清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