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篇,傳播真能量,看透人生

關於,人生。

談起人生。總是寫起來很簡單,卻覺得又是如此沉重的話題。

二十歲前的我們,還是一些自由自在,快樂的不要約束的孩子。瀟灑就是我們的人生,不用去想太多的複雜,也不用考慮一些太多的生活問題。

二十歲後的我們,漸漸開始長大,長大就是意味著成長。我們開始學的更多,懂的更多。開始學著面對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懂得人生的某種活著的意義。

但是,二十歲的我們依然還是年輕的一代,仍然是處於人生十字路標的迷惘徘徊的年齡。我們依久是剛剛踏入社會的新人,對某些社會的複雜潛規則還是懵懵懂懂…所以註定我們這些青年人處於學習成長的過程,處於黑暗一般的人生路上摸索生活,感悟生活的階段。

青年的一族。是否覺得我們的生活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是否我們依然徘徊在夢想和現實的兩個邊緣之境?是否我們已經由生活的磨勵而變得成熟?

一、 關於。愛情。

二十歲前的我們,認為愛情是心中神聖又美麗的情感。有了愛情,我們就會有了活著的動力,年輕的我們心中始終會空留著屬於一片愛情的天堂。那時的我們可能會傻乎乎地追求愛情,告訴自己,選擇了就要不顧一切地愛下去,認為這裡能夠找到所謂的天荒地老世界,這裡會存在著天長地久的生活。於是,我們願意為愛付出自己的所有,一切都無所謂。愛情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

二十歲後的我們,都是一群受過“內傷”的孤獨人兒。愛情猶如一杯色彩調和的毒酒。喝起來是如此迷醉,如此的美味。酒醒後卻是一種不能言說的傷痛。

成癮似的,明知道有毒還是會抱著一絲微弱的希望,希望能尋找一份真實的平凡愛情。只是我們不再輕易的付出,不再輕易的會愛上一個人。我們也開始學著沒有愛情的生活,學著習慣一個人生活,習慣一個人堅強的面對生活。我們會把曾經的過去和另外的他(她)一起埋藏好,或者封存在不為人知的記憶深處。

二. 關於。夢想。

夢想分開解釋就是夢境裡面的一種想象。

二十歲前的我們,懷著好多甜美的願望。夢想的明天就象盒子裡面的巧克力糖,什麼滋味充滿想像。我們還處於學校或剛畢業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夢想對我們來說,猶如一座空中樓閣的遙遠虛幻。我們嚮往著多姿多彩的生活。那是一種單純的想像。

二十歲後的我們,開始正式的踏入社會,要不就是已經踏入社會多年。校園是社會外的小世外桃園,校園裡的夢想是脆弱的靈魂,被殘酷的現實摧殘的面目全非。我們終於明白,夢想離現實生活有太遙遠的距離。是那天邊可望而觸摸不了的雲彩。

然而。我們不甘心。因為我們都還年輕。要明白,我們年輕人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我們熱情洋溢,像高山上的泉水。年輕人的眼中,沒有黑暗的前途,沒有無處可逃的陷阱。我們忘記了世界上還有一種叫做失敗的東西,年輕人深信不疑的是,世界等待我們的到來,等待我們點燃真理、熱情與美麗的火種。

我們開始學會奮鬥生活,學會拼搏人生。夢想介於生活與學校之間來回搖擺。我們明白,生活離不開夢想的存在,沒有夢想的生活是無色彩光澤的,是黑白的單調平凡。我們明白,面對現實的生活,我們要開始學會把夢想放在心裡的某個地方,化為不能說的秘密。我們變通地把天邊的夢想化解成無數顆的小目標,分散到身邊生活、工作的每一個角落。好似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我們學會運用自己的雙手或藉助別人的力量去捕捉那些看得見、最近的小“光點”。最終會有一天,把所有的小光點全部捕捉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而又龐大的“天堂”。我們明白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一點一滴的積累,步步為營的拓展,循序漸進的努力。努力都少不了那孜孜不倦、堅忍不拔的拼搏。

三. 關於。金錢

二十歲前的我們,都自我標榜為“月光一族”的時尚達人。我們有的人是消耗著流逝的時間,揮霍著大把的青春尋找一些無用卻輕鬆的工作,並掙錢。我們不會想起應該給家裡郵寄一些錢,再少也是有心。如果不向家裡伸手要錢已經是不錯的了。我們不懂得理財的概念。我們沒有想過要給自己存款,我們在用著今天的時間,卻花著明天的金錢,還過著後天的生活。我們因為年輕,我們視錢如糞土一樣骯髒,我們憤世疾俗,看不慣一切規矩和秩序。我們努力揮霍青春,揮霍金錢。

二十歲後的我們,開始看清楚,生活是一個金錢主宰的社會。金錢雖然不是無所不能,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我們開始學會運用各種方法掙錢,我們開始學著給自己的銀行卡上儲蓄一些工資,作為以後備用。我們開始關注一些投資項目,開始尋找作生意的門道。開始學會“節儉求生存”。不再大手大腳地花錢購買不必要的昂貴物品,而是精打細算的過著生活的小小細節。

四. 關於。事業。

二十歲前的我們,沒有什麼事業可言。我們只知道事業就算是工作,而工作也只是迫不得已的苦差,伴隨著無止的忍受。我們可能會曾經一面恭維我們的上司,一面抱怨每小時面對的都是苦差。對我們來說,工作是維持生存所要付出的辛酸代價。我們有些人會選擇跳槽,頻頻換工作,最後還是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

沒有熱情的工作會顯得懶散,我們可能會偷點小懶,搞點小破壞。沒有熱情,我們會拖拉時間,會經常性的遲到早退,也會偶爾曠工,請假。我們會為避免工作而尋找無數個不成理由的藉口。

二十歲後的我們,開始明白一些職場道理和做人原則。我們從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懂得了“先做人才能再做事”。我們開始明白,要想承擔重要的工作,必須靠辛勤的勞動才能完成。

事業心也開始慢慢的培養起來。知道了自己以後的目標,也漸漸看清了我們所在的處境。我們要學會忘記生活的艱辛,學會用充沛的精力,足夠的耐性和良好的狀態來應接每天的工作。我們開始明白,做好工作就是事業的開始。

五. 關於。人脈。

二十歲前的我們,對於所謂的人際關係是一竅不通。由於初出茅廬,不諳世事。所以就沒有心機可言。我們憎恨那些口是心非,堆滿笑容的人,這些人是當面一套好聽的說詞,背後又是另一套說詞。年輕的我們,性情耿直,不善於和別人交往。我們大多數人過的是個人生活,身邊就是那麼幾個老朋友。我們不喜歡聚會,喝酒,請客吃飯。喜歡一個人發呆,多愁善感。

二十歲後的我們,開始讀讀《方與圓》,開始瞭解何為人性,懂得了也就理解了,理解了也就會運用了。

我們要慢慢學會懂禮貌是最起碼的個人修養。我們不得不學會與人交往的種種禮儀,細節。我們慢慢能夠估量出自己的能力大小,嘆息原來只是大海的一粒水而已。我們不得不慢慢學習處理好和同事,領導的關係。我們曾經很無知,現在才認識到僅僅依靠自己是不能獲得成功,別人都善於藉助他人的力量。別人會幫助我嗎?這就要看你的人際關係的好壞。

六. 關於。生活。

二十歲前的我們,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瀟灑一天是一天,我們對生活無所企求,生活對我們也是置之不理。年輕的我們,不懂得生活,每天的床鋪亂成一團,被褥不疊,衣服亂扔亂放,不洗衣服,不打掃衛生。我們不會自己做飯,餓了就買盒飯或快餐。生活過的簡單而又凌亂。

二十歲後的我們,開始生活的有條有序。懂得和體會生活的某些意義。我們開始漸漸培養習慣,不再是過去的通宵玩耍,而養成早六點起床、晚十點睡覺的良好狀態。我們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年輕是找罪受,找病玩,人老該是病找人,人躲病。也明白了,身體健康才是革命的最大本錢。

二十多的我們長大了,獨自在外慢慢學會獨立生活,自己做飯、洗衣。開始注重每天的自我形象。有好的形象才有好的生活開始。

七. 關於。網聊。

二十歲前的我們,沉淪裡網絡遊戲,沉迷於網上聊天。

我們這些年輕人正好趕上網絡的世界,於是我們會經常躲在電腦旁,與陌生的他(她)聊天,由於彼此都無法見面而有許多想象的空間。曾經一度,你是否沉迷網絡那頭的他(她)呢?是否網戀呢?彼此雙方通視頻、打電話、發信息。聊的不亦樂乎!

二十歲後的我們,不再熱衷網上聊天,只是偶爾看看曾經的他(她)是否還在線。孰不知那頭的他(她)也同樣潛水在網絡的某一個水域。我們不再相信網上的情緣。電話裡說話無論多甜蜜,聯繫多密切,關心多安慰,最後卻不能夠真正的走到一起?要明白,人是自私的動物,誰又願意為誰放棄一切呢。

九. 關於。朋友。

二十歲前的我們,是天真爛漫的年齡。屬於我們的朋友都來自同一個村莊、同一所學校的玩伴和同學。這個年齡,沒有生活的壓力和工作的煩惱,朋友之間的聯繫和來往總是很親密的,聊天說地,談夢想,說未來,講故事,編笑話。無所不談。

二十歲後的我們,真正的朋友還是那班人。還是從小玩耍的玩伴,同窗的好友。我們會越長大越覺得孤單,而知心的朋友能有幾個?才發現,社會上的所謂朋友只是利益相趨,酒桌上好客的“朋友”而已。

真正的朋友是能夠在困難時候幫助你的人,朋友是在你高興時候想到的人。君子之交 “淡”如水。

十. 關於。學習。

二十歲前的我們,學習只是學校裡的課本理論,看其它的書就是武俠或青春愛情文學。

二十歲後的我們,走出學校,踏進社會,不要以為就可以拿著畢業證不用學習。事實上,學習才真正的開始。社會就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大學。這社會里面學到的不至是知識,還是經驗。學到的不至是理論,還有實踐。

“活到老,學到老”。就是要不斷完善自己,彌補自己。尤其是我們這些年輕的一代,品質和性格,習慣,思想都尚未定型,有很大的塑造空間。選擇學習正確的東西猶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