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家鄉名是怎麼由來的?——五華各鄉鎮

五華各鄉鎮地名由來,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家鄉名是怎麼由來的?

2018-05-01 五華客情

五華古稱長樂。1914年為不與福建、湖北兩省的長樂縣名雷同,廣東省民政廳遵照部令改定全國重複縣名,由於長樂縣有一五華山,遂改今名五華縣。

那五華16個鄉鎮地名怎麼來的?

你的家鄉又有怎樣傳說?

水寨鎮

你知道自己家鄉名是怎麼由來的?——五華各鄉鎮

因地處琴江河下游,地勢低窪,四周水面環繞,故名。

有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龍門第牌坊李氏翱公祠"是五華縣現存最為完整且石雕工藝精湛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監公祠位於水寨鎮壩美村,是粵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型圍龍屋,建於1368年,距今已有643年,該圍龍屋既是標準的古圍龍屋,更是紅色革命故地。黃井村鳳山堂是大型圍龍屋,始建於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曆史。五雲樓建於1903年,位於水寨鎮玉茶彩旗嶺景區以東,琴江河北岸,屋內廳堂氣派華麗,石雕、木刻、屏風、美侖美奐,採光、通風、排水恰當好處,是典型的五華客家民居先進建築藝術傑作。壩心村珠光寺的聯珠塔,始建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大沙村與興寧聯新村交界分水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復建於1984年的平安寺,終日香火繚繞,香客如雲。此外還有設施設備日益完善的浦麗頂省級森林公園,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河東鎮

因地處縣城琴江河東面,琴江河沿鎮宛流而下,故名。

有位於圩鎮的古水寨寨頂巷,是廣東省級古村落之一。還有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河口二中校址,化裕村八斗種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山岡遺址,油田村滑塘坳、柏塘裡和大嵩村花樹下的明代瓷器窯址。

轉水鎮

因五華河繞圩鎮90度角而得名。

有位於三源村的榮槐樓,已歷經了450多年的風雨,曾是周恩來率軍東征時的駐紮點,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矮車澄嶺背、建於清道光年間的矮車塔(奎文閣塔),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華村筆架山南麓,始建清嘉慶年間,抗日時期曾是五華地下黨開展革命活動的回龍庵;還有位於荷樹潭的石古大王殿。旅遊景點有被譽為"天下第一泥"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五華湯湖熱礦泥山莊。集旅遊、休閒、娛樂、觀賞、養殖、加工、熱礦泥浴、溫泉浴於一體,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還有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益塘水庫旅遊區。傳說景區中有九條龍長年在水中戲水,所以又有九龍塘之說。又是梅州市最大的荔枝種植基地。景區內有"益溏寺"景點及益塘環庫遊、孤山鮮果品嚐、釣魚場、狩獵場等,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了許多遊客。

華城鎮

你知道自己家鄉名是怎麼由來的?——五華各鄉鎮

華城歷史較為久遠,西漢南越王趙佗曾築行宮"長樂臺"於此。宋天禧二年(1018)稱長樂鎮。北宋熙寧四年(1071)建置長樂縣,始為長樂縣治。民國3年(1914)長樂縣更名五華縣,長樂鎮隨之易名華城鎮。

境內文物古蹟眾多。塔崗獅雄山西漢長樂行宮建築故址,董源唐代陶窯遺址,明長樂學宮、獅雄山塔,黃埔清武狀元李威光故居等,極具考古價值。其中,長樂學宮、獅雄山塔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塔崗獅雄山西漢長樂行宮建築遺址,是廣東省"八大"大遺址之一,文化層堆積之厚,遺存文物之豐富,遺址規模之大,均屬廣東省罕見,經文物部門多次發掘證實,為西漢南越國王趙佗築的長樂臺遺址。從新橋長嶺峎、維西屋背嶺,城東嶺嘴頭等遺址中出土或收集的一批石器和陶器等古代文物中,可印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春秋時代,就有先人在華城地區勞動生息。明成化五年(1469年)始建的長樂學宮,是明代嘉應州最大學府之一,2009年進行了重修,修繕後的長樂學宮佔地面積5100多平方米,主要由大成殿、戟門、欞星門三大建築組成。整座建築結構緊湊,佈局合理,工藝精巧,為省內甚至國內所罕見。明萬曆四十年始建的獅雄山風水寶塔,更象徵著古鎮華城人文興旺。塔崗春漲、西林夕照、東山夜月、北山仙掌,古長樂八景中華城獨佔四景,華城四景之美,景中意寓文化底蘊深厚,景中懷揣情感,長樂悠悠,詩情畫意,彰顯古鎮華城人文與景緻的完美融合。華城廟祠廣佈,有十字街西門城隍廟、十字街南門關帝廟、石柱塘湖邊的福壽庵、新橋天池寺、天后街天妃廟,還有周恩來率領的國民革命東征軍指揮部舊址;曾家祠等。

岐嶺鎮

因從河源市龍川縣藍關入五華縣境界都是山嶺陡峭,故名岐嶺。

有始建清代、位於聯安村合水口的六層培風塔,屬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其它名勝古蹟有"文峰塔"、楊柳庵、謝娘嶂觀音庵等。

潭下鎮

因境內潭下河河道彎曲,形成許多河灣潭角且潭深而稱潭下。

有建於明末清初、位於杞水村高寨崬山頂、佔地160平方米的關帝廟。還有五華縣農軍指揮部舊址、潭江烈士陵園、武狀元李威光先祖墓(李堯用夫婦墓)等三處縣級古文物和新田下孔屋一處古民居。

長布鎮

你知道自己家鄉名是怎麼由來的?——五華各鄉鎮

長布原名長蒲,以蒲江河得名。

長布鎮是典型的革命老區,富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史,二十世紀30年代起一批革命人士為了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在長布建立了多個革命根據地和戰鬥堡壘村,長布鎮大田有13個村被列為革命老區村莊,為建立新中國做出較大的貢獻。長布文物古蹟有始建於清咸豐八年(1858)的樟村教堂,始建於清同治年間、位於福興村的凌雲書室。長布名勝有石馬山風景區和七目嶂生態旅遊區。石馬山風景區佔地32平方公里。石馬山為縣第三高峰,山下有一條石馬澗,四季山泉淙淙不絕;區內景點特別,自然風光秀麗,有"石馬嘶風"之譽,屬古長樂八景之一,相傳蘇東坡在惠州任職時曾遨遊此山並寫有石馬詩。七目嶂生態旅遊區,是全省最大的天然闊葉林之一,總面積58.5平方公里,有3萬多畝原始次生闊葉林,風光秀麗,景點迷人,區內物種經專家考證有200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桫欏、三尖杉、吊皮錐、紅椿等15種,動物有云豹、雉雞、穿山甲等,稱之為"物種寶庫、粵東明珠"。

郭田鎮

你知道自己家鄉名是怎麼由來的?——五華各鄉鎮

因境內蕉州河自東向西流過,分耕地呈三角形,故稱角田;"角"與"郭"諧音,後稱郭田。

郭田鎮是五華縣三個重點老區鎮之一,又是五華縣第一個共產黨員黃國樑的故鄉,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文物古蹟有位於布美村四角樓的紅十一軍標語群30多條,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然景點有鴻圖嶂內的龍潭硿、群磜湖及三渡水庫景區,奇峰兀立,溶洞遍佈,滿山滴翠,水沏透底,極具旅遊開發價值。近年來,郭田鎮著力做好"紅色江山、綠色家園"文章,按區域功能定位為生態發展鎮,努力建設天藍水清山綠的紅色生態鄉村。

周江鎮

周江史稱周潭,以周江河而得名。

周江鎮有文物古蹟52處,古民居6處,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處,革命歷史紀念碑、墓5處。人文景觀主要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抗日名將繆培南故居(雷公塘鐵板吊橋),國民政府原水利部長鍾天心故居,五華縣人民政府成立舊址"福慶樓"(即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老屋)和始建於清道光初年、1998年重修的周潭文祠及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的周江塔。

橫陂鎮

明末時期,為解決農田灌溉用水,在橫陂圩南面的圖南軒(地名)處的小都河中築起一座木質橫陂,故名。

橫陂鎮山川毓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是聞名遐邇的"足球之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崇文重教,古今仁人志士輩出。湧現過世界球王李惠堂、畫壇方家魏岸覺,抗日名將魏崇良等名人,留下了"魏氏書院"、"儒林第"、"葉湖石窟"等寶貴的文化遺產。主要旅遊景點有李惠堂故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魏氏書院"、"儒林第"、"葉湖石窟"、橫陂江南溫泉、豐華有機休閒農莊、東方紅水庫等。橫陂有獨俱風味、膾炙人口、具有地方特點的客家美食,橫陂小炒、燴牛雜、牛肉丸及本地土榨清香花生油、自制鹹面等遠近聞名。

雙華鎮雙華宋元明清時稱嵩頭,後稱雙華。

雙華鎮文物古蹟有建於明代的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山寨英烈廟,始立清乾隆三十年(1765)的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軍營風圍水口碑,位於天堂山、始建明嘉靖年間的廣東第七名庵白雲庵,是省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名庵勝地;近年又新建了太陽星君塔、雙華史館、天堂山農業旅遊綜合開發區。

安流鎮

原名橫流渡,因地處琴江河畔,河水湍急,用木船當橋,故稱橫流渡。1911年,當時的文人學士將不祥之兆的"洪水橫流",改為吉祥之兆的"安流",地名就由此而來。

比較有名的有燕子巖、高石下登高勝地、東靈寺、平安寺、永和寺、文昌祠、王老仙師宮、法青宮、祖師宮、徐華清故居"樹德堂"、青龍寨、秋前湖義冢、李江墓等。民俗活動有逐步恢復的"扮古事"。

棉洋鎮

因古時廣種棉花和生產土布,又因地處平坦開洋的河谷,故得名棉洋。

棉洋境內文物古蹟沉澱豐富。有始建於1885年北斗寨天主教堂。有麻徐布山岡上西周時期文化堆積層;有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位於綠水村水口山上的文鋒塔;天柱山下有明代建築桃源洞齋堂,天柱山上有喜雨宮、武侯亭、靈應宮、西天別境、德源宮、觀音庵等古建築。這些古蹟多用花崗岩砌成,雖年代久遠,仍保存尚好。還有著名的天柱山"古烽火臺遺址"、竹坑千年古老牡荊樹、群星"四季榕樹"、劉氏宗祠、聯西村陳家祠、陽光村圍龍屋、洛陽英公祠、綠水村文峰塔古建築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梅林鎮

你知道自己家鄉名是怎麼由來的?——五華各鄉鎮

明朝初期,此地楊梅成林,故名。

五華縣重點革命老區之一,革命家古大存的故鄉。是革命紅色土地,名勝古蹟遍佈隨處。革命文物古蹟有古大存故居,位於優河村,始建清嘉慶年間;五華縣農民自衛軍訓練舊址梅岡寺,位於梅林中學校園內,屬清代寺廟,均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位於琴口村庵子塘的中共五華縣委誕生地舊址。還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米石山等。

華陽鎮

你知道自己家鄉名是怎麼由來的?——五華各鄉鎮

華陽舊稱下洋,後改為華陽。

有古蹟有清乾隆六年(1741)興建、址設華陽與龍村塘湖交界處的寶靈寺,據史料載,1925年10月,廣東國民政府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曾在此遭陳炯明部圍困,後經陳賡連拖帶背脫離險境。鎮內紅洞村有一深達1000多米的山洞,跨越五華、紫金兩縣交界線,寬闊處能容500多人,大革命時期曾避藏300多名老區群眾,被稱為"紅洞"。

龍村鎮

你知道自己家鄉名是怎麼由來的?——五華各鄉鎮

鎮府駐龍村圩而得名。龍村圩清代已成集市,聚居著龍、白等16姓,以龍姓居多,後人稱此地稱為龍村。

有位於海拔千米、相傳宋帝昺逃難時曾留宿過的龍獅殿,龍獅殿自然保護區在龍村鎮最南端,山上長年雲霧不斷,盛產雲霧茶。首期投資額90多億元的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緊張籌建中,建成後保護區氣勢非凡,自然天成。有清代舉人、詩人、嘉應州"四大才子"之一的溫訓求學和著書立說的舊址梧溪石屋、登雲山房。還有"九天十八井"鄒潛齋公祠、睦賢水庫、登畲嶂、農會舊址等歷史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