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朋黨之爭(三)危害:士大夫開始光明正大的“結黨營私”了

自有宋朝起,朋黨之爭就伴隨著宋朝尾大不掉,尤其還發展了君子朋黨論,更是將宋朝的朋黨之爭進行了合法化,士大夫階層就脫下儒家道德的約束開始正大光明的"結黨營私"了。

貫穿宋朝的朋黨之爭對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不僅對朝政還有外交。

宋朝朋黨之爭(三)危害:士大夫開始光明正大的“結黨營私”了

1、 朋黨之爭成為集權工具

朋黨之爭就是朝堂上有實權的士大夫進行兩派的互相攻伐,互相排擠,維護本集團的利益。比如王安石推變法,即有維護"祖宗家法"的人反對變法;寇準力諫宋真宗親征,達成"澶淵之盟",給宋朝120多年的穩定發展,最後被五鬼之一的王欽諾詆譭;兩派形成了互相約束,互相監督職能,因此這就讓皇帝和當權的宰相利用朋黨之爭進行權力強化。

宋朝朋黨之爭(三)危害:士大夫開始光明正大的“結黨營私”了

如果皇帝強勢,皇帝就會利用兩派進行互相牽制,互相揭發,最後使得皇權得到強化。如宋宋朝初期,宋太宗時期通過趙普攻擊宰相盧多遜,趙昌言攻擊宰相李昉,最後使宋太宗控制人員任命,促使士大夫階層認可宋太宗繼位的合法性。

北宋後期,蔡京通過朋黨之爭,肅清異己,掌握朝綱,成為宋朝第一位權相,左右著北宋後期整個國內發展,直至發生"靖康之難"。

2、 朋黨之爭影響執政穩定

由於每次一個朋黨上臺,必將另一朋黨人士驅逐,即使在宋朝前期朋黨還未達到一個朋黨完全推翻另一朋黨的局面,但仍然會對整個人事佈局進行調整,上至宰執,下至各路監司頻繁變動,致使言路不通,政令不達,嚴重影響相關政策執行。

宋朝朋黨之爭(三)危害:士大夫開始光明正大的“結黨營私”了

而且因為官員常常因為一黨下臺受到牽連,自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導致很多有志之士心寒意冷,畢竟能"三起三落"的人並不多,而投機取巧的人利用機會,進行惡意的打擊報復。隨使朝政敗壞。

3、 朋黨之爭士人開始變質

士大夫學的修身治國之術,對士大夫道德的評判甚至高於執政能力,如果能力再強,一旦失德就被人唾罵,像漢朝時期可以偷腥其嫂,收下屬賄賂的陳平還可以當上宰相,在宋朝基本不可能。

宋朝朋黨之爭(三)危害:士大夫開始光明正大的“結黨營私”了

朋黨論產生後,將尚"道"和尚"利"作為區分君子黨和小人黨的標準,然而這個標準不可量化,也比較模糊,最後每個朋黨都聲稱自己是為公而爭,對於自己的對手既是非我"黨"類,必是異類,對想從政的士人既是有我無你,朋黨走向極端,成為黨同伐異的工具。

宋朝朋黨之危害,最後使得士大夫階層開始堂而皇之的"結黨營私",開始了無恥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