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也有錦衣衛?明朝錦衣衛其實是跟宋朝學的

明朝的錦衣衛其實是把宋朝的皇城司發揚光大了。

宋朝建立有一種原罪,就是得位不正,宋朝被滅時,元朝大將博顏說"得國由小兒,失國由小兒",意義深遠。

宋朝也有錦衣衛?明朝錦衣衛其實是跟宋朝學的

元朝權臣博顏

趙匡胤從孤兒寡母手裡奪得皇位,那麼對朝臣尤其是武將是極不信任的,再加上五代經歷了朝代輪番更替,對大臣進行監控勢在必行,於是產生了明朝錦衣衛的前身--皇城司。

設立背景

宋朝到了宋仁宗時期已經真正實現了儒家"士大夫共天下"的理想,士大夫通過儒家理想治理天下,管理國家,包括皇帝。尤其是五代是"兵強馬壯者為之",對原來漢唐以來宣揚的"君權神授"神聖性已經蕩然無存,士大夫對皇帝已經按照正常人進行看待,所以士大夫治理國家,不是對皇帝負責,是對黎民百姓和天下負責。

宋朝也有錦衣衛?明朝錦衣衛其實是跟宋朝學的

鄧牧

比如宋朝末期的鄧牧就有此番對皇帝的認識:"所謂君者,非有四目兩喙,鱗頭羽臂也。狀貌與人同,則夫人固可為也。"這話放到今天也同樣讓人震驚。從此段話總可以看出宋朝時期士大夫已經將皇帝看做國家的象徵了。再加上士大夫階層對皇帝權利進行很大的約束,使得皇帝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為所欲為了,甚至宰執大臣都會對皇帝進行隱瞞,例如經常隱瞞財政情況避免皇帝奢侈浪費;或者士大夫階層有權對皇帝旨意有權駁回。

皇城司作用

宋朝也有錦衣衛?明朝錦衣衛其實是跟宋朝學的

皇城司

宋朝建立之初就已經建立了皇城司,當時背叛的昭義節度使李筠的兒子曾經到汴京報信,趙匡胤為了穩住李筠,就任命其兒子李守傑為皇城司首領--勾當官。聽這名字就不怎麼好聽。

皇城司對外公開的主要職責是保衛皇城,但實際工作就是和明朝錦衣衛實行,是皇帝的耳目,監控上至大臣,下至邊關,連最低的百姓都會進行監控,皇城司最高達到7000多人,多派往外地進行蒐集情報。

宋朝也有錦衣衛?明朝錦衣衛其實是跟宋朝學的

明朝錦衣衛

比如突然出的水災,那些宰執大臣都會隱瞞不報,或者不如實具報,因為這些異常天氣古代被認為是皇帝失德,皇帝要進行自責,宰相要辭職以謝天下。所以這時候皇帝就會派皇城司人員深入災區進行實地走訪,蒐集最準確的情報,以便把控賑災力度和計劃。當然更重要的是監控大臣的一舉一動,避免大臣們結黨營私(雖然宋朝以"結黨"出名),將蒐集的情況密奏皇帝,有時候會誣告那些大臣,因此大臣們對皇城司還是有些忌憚的。但因為當時士大夫階層整體對朝政把控比較大,約束能力強,所以沒有像明朝那樣成為濫觴。

宋朝也有錦衣衛?明朝錦衣衛其實是跟宋朝學的

特工

皇城司所召之人都是一些精英,作為特工,不僅訓練嚴格,同樣要求比較嚴格,對那些賭博喝酒之人都會進行嚴懲,甚至會流放。皇城司的領導勾當官,一般只選親信之人,並且不能連任,防止做大不受控制。

雖然皇城司不受司法約束,但在宋朝因為士大夫階層超強的政治力量,整體都在可控制內,沒有形成像明朝那樣的濫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