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在線教育能否顛覆傳統?目前而言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在網絡公開課程“慕課”(MOOCs)上,學生註冊課程的數量已經超過3000萬,比起2017年近乎翻了一倍。但MOOCs平臺卻存在一個致命問題,整個MOCCs平臺的課程完成率並是很高。從數據中來看,50%的MOOCs學習者完整地上過一門課,70%能夠完成七成左右課程。

1

在線教育依然不成熟

近日MIT(麻省理工)的最新一項研究則表明,不論學生的基礎如何,通過在線課程學習,至少學到的不比坐在教室裡學得少。

研究者對註冊了MIT網上《商業綜述》課程的學生進行了前後對照測試,與在校園裡同樣上這一門課程的學生進行了對比,發現學習線上課程的學生學到的知識甚至比參加線下學習的學生更多。MIT的商業學教授大衛與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者合作完成了這項研究。

這項研究的衡量方法曾經被用於評估MIT校內的至少65門課程,這是第一次用於在線課程的評估。在課前測試和結業測試之外,研究團隊還對每位學生的家庭作業和每週測試結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這是一個相當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大衛教授說道,“許多教育學者表示在線學習學不到什麼東西,或者說,只有那些本來就有很好的基礎的人,才能從在線課程中學到東西。”

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儘管在線學習在高等教育領域發展迅速,很多人也都認為在線授課模式是教育的未來。但顯然這種定義還為時過早,目前來看在線教育依然不成熟,相對主流的校園教育而言規模還相對較小。在許多大學,在線學習被看作是副業,或者是一種試驗。

2

“這就像是漲潮的浪能托起所有的船。”

研究的另外一項發現則表明,並不是只有基礎很好的學生,才能學好頂尖大學的課程。那些在課前測試中顯示出基礎並不太好的學生,通過在線課程的學習,至少學得和其他人一樣多,在知識的提升方面與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沒有什麼區別。即使一名學生在課前測試和課程結業考試中分數都不高,他也從課程中獲得了實質性的進步。大衛教授認為,“這就像是漲潮的浪能托起所有的船。”

從這點來看,儘管在線教育存在一些問題,但對於自控力好的人群來說,在線教育絕對是最佳選擇,不僅時間便利,且內容與課堂面授無差別。大衛教授認為,在快節奏的未來,時間便利的在線模式仍舊是未來教育全球化發展的最佳形式。


麻省理工:在線教育能否顛覆傳統?目前而言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MOOC的縮寫源自於開創的理念

在線教育的傳播意味著教育的發展不再受地理因素和註冊要求的限制。如果追求教育服務的分離,那麼高校需要對課程、教學和學習支持服務重新打包、規劃和組織,然後就可以集中精力於獨特領域,專注於它們享有聲望的方面。例如,一所高校可以把來自其它高校不同的在線課程重新組合,創建能夠滿足本地需求的、提供個性化學習方式的教育或培訓體系。

一些大學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嘗試,比如哈佛大學便把MOOC平臺提供的課程納入本校面對面的課程體系。服務重組有可能對傳統高校構成威脅,但同時也意味著一次發展機遇,因為如果高校能夠有效重組教育服務,那麼就可以找到一種利用MOOC發展已有課程和學位體系的方法。

MOOC的發展引起了高校對在線遠程學習的重新思考,尤其是促使高校開始思考如何在教學中應用技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擴展新市場。無論MOOC最終能否成為高等教育的主流,“選擇什麼樣的技術路線最適合高校自身的特殊需求冶始終是高校需要面對的問題,這其中可能包括MOOC平臺和其它在線學習技術的應用。

3

混合教育的未來之路

未來也許會出現一種混合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把可以授予學分的在線課程與校園學習結合在一起,從而提供一種更加開放、人數可擴展、費用相對較低、靈活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儘管在這種混合教育模式中,學生的經歷與傳統大學可能不一致,但在線學習也許對一些學生會更加適合。

對於MOOCs的是與非存在爭論,但MOOC的價值在於使高校站在一個戰略高度去重新思考開放在線學習和開放教育。MOOC為高等教育發展商業模式和教學方法帶來了新視角,對提高在線學習質量和開放性以及改進校園教學都有促進作用。


麻省理工:在線教育能否顛覆傳統?目前而言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高校的MOOC項目

伴隨著高等教育外部環境的變化,MOOC這種破壞性創新力量的影響將會顯現,它將深刻影響新的在線教學形式和高等教育機構之外的已有市場。比如成人職業教育機構尚德以在線模式鏈接海外優質教育資源;好未來、VIPKID藉助AI+智能教育也在蓬勃發展。

這些都將給學習者帶來更廣泛的選擇,包括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時間以及學習內容,但並不一定會導致傳統教育方式的消亡,畢竟在線教育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去探索。(本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國際MBA快訊,更多精彩資訊,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