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5萬元,存銀行?你該如何理財?一定要理財嗎?

很多人都在想,自己手頭假設有5萬元,該如何理財才能讓5萬變成10萬元,甚至變成20萬元,於是乎天天就在網上找各種理財的渠道,把很多時間花在這個上面了。

當然,這個做法不見得一定是不對的,部分人選對了渠道,確實起到了抵消通貨膨脹的作用。那什麼時候是進行理財最好的時機呢?筆者認為是整體行情比較好的時候,我們知道,這些其實與宏觀經濟環境、股市、房地產等有極大的關聯性,我們可以仔細去看看之前的那些年度,不論是大環境、股市、房地產業的情況,再看看對應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各自發展的關聯性很明顯,我們再看看2018年各行業的發展情況,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你有5萬元,存銀行?你該如何理財?一定要理財嗎?

我們發現,從宏觀經濟環境上來看,很多專業人員都會去研究GDP和CPI的變化,進而根據相關的情況確定投資的策略,站的層面高了之後對於自己把握整體的情況有很大幫助,在做決策時要進行分析。

當我們面臨的大環境不是很好的時候,我們真的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在這個上面,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家都渴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幹一些最有價值的事,這樣達到最佳的效果。

如果你有5萬元,存銀行?你該如何理財?一定要理財嗎?

舉兩個身邊現實的例子來看一下:

第一個例子:筆者的表哥小王是一個工薪族,經過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攢到了5萬塊錢,一直在想如何讓自己這5萬塊錢產生更多的價值,於是每天花了很多精力在尋找理財渠道上了,整天沒什麼心思在自己的工作上,工作業績下滑了很多,獎金自然也少了一些,這是一方面;此外,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投資渠道,就是P2P理財,本來想著靠著這5萬塊錢本金來賺取一些小錢,結果他投資的P2P平臺出問題了,現在錢還沒回來一分,感覺是得不償失。

如果你有5萬元,存銀行?你該如何理財?一定要理財嗎?

第二個例子:小陳是筆者認識的一個朋友,工作是一家國企的辦公室職員,平常的時間相對要多一些,也是在這種情況,他也是想找一個渠道來進行理財,在某些第三方網貸信息平臺看到了被推的愛某進平臺,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結果投進去了5萬元,最後發現,整個行業都不是很好,他就想著儘快退出,但是,事實總是不會隨著個人的意願轉移,現在債轉的速度才3%,這筆錢要退出還不知道要等多久,現在小陳每天不低於10次登錄愛某進網站去查詢債轉的進度,天天活得非常鬱悶。

如果你有5萬元,存銀行?你該如何理財?一定要理財嗎?

這就是筆者提到的,2018年的情況是整體的情況都是這樣,去操作這種渠道理財的話有幾個人能夠不入“坑”呢?大家本身就不是什麼專業的人士,這種情況下還不如把心思和精力重點放在工作上,這樣的話得到的可能還多一些,假設大環境很好的話那就另說了。

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