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對“抄襲”是怎麼認定的?傳統相聲真的誰都可以演嗎?

相聲界對“抄襲”是怎麼認定的?傳統相聲真的誰都可以演嗎?

在解放前,相聲界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濃厚,一般依靠同業之間的職業道德和嚴格師徒傳承來互相約束,一旦被發現,師徒都會被業內鄙視,影響收入和名聲,所以“捋葉子”行為那時候是比較少的。

相聲界對“抄襲”是怎麼認定的?傳統相聲真的誰都可以演嗎?

在當今社會條件下,人心浮躁,演員為了賺快錢已經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研究作品了;再加上網絡過於發達,同行的演出視頻和音頻隨處可見,所以“捋葉子”的行為大家都見怪不怪了,拿來主義盛行。

現在網絡上流傳最多的是德雲社的演出視頻,所以郭德綱的很多包袱都被同行借用。我曾看過天津一個小劇場的節目,是天津電視臺一個節目現場錄製的,其中就有一個郭德綱的經典包袱“沒有你我早就紅了”。我還聽過山西一個小劇場的演出視頻,全場演出幾乎就是照抄德雲社的演出,大部分包袱都原封不動,看著特別尷尬!

相聲界對“抄襲”是怎麼認定的?傳統相聲真的誰都可以演嗎?

當然了,現在德雲社以及郭德綱對這些行為都沒有什麼表示,同行好像用的也心安理得,但是我要說的是,一個相聲演員,拼到最後還得靠自己的作品,否則走不長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