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行業“瘦身”運動開始了?

最近幾天,傳出了各大地產公司裁員的消息,消息說的有板有眼。

相信,很多地產人看到這一消息,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如果我所在公司裁員,我是不是在被裁的行列之中?”。這看來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

美國有一部很有名片子叫著《Margin Call》。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那部電影《Margin Call》(中文譯:利益風暴),電影講的是大概內容如下:

2008年金融危機的前夕,某家持有大量抵押證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裁員的事情。即便是對發現危機跡象的功臣——風控部主管,也被裁掉,最終留下是既年輕(成本低)又能幹活的年輕人。同時公司的高層為了自保,不顧對整個金融市場和社會的影響,拋售所有其持有債券的事情。當然對於那些被裁掉的員工,他們一點愧疚都沒有。

恩,是的,資本家在自保的時候,往往都是不顧一起的。

如果整個地產行業也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裁員潮,我大膽猜想,結果不會比電影《Margin Call》裡面講的故事要好到那裡去。因為,這是商業的本質,也是人性的本質。

不管你信或者不信,整個故事對於當前的地產行業很具有影射作用。某些地產公司的“瘦身”行為也許僅僅是這個行業裁員的開端,好戲大有可能在後頭。這對於身處其中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大的壞消息。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公司的人會對被裁的員工進行著如下類似的談話。

地產行業“瘦身”運動開始了?

地產行業“瘦身”運動開始了?

只是,到了那個時候,一切都無濟於事了。

房地產這個行業,也許大家都能意識到,這種情況遲早有一天都會到來。只是人們在忙忙碌碌的過程中忘了為其去準備,人天然就是有惰性的,然後每一次危機真正來臨的時候,都是那麼的猝不及防。

我相信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房地產這個行業,在過去的10多年裡,無可厚非的是中國經濟的功臣,帶動龐大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GDP和就業崗位。但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是創新驅動,不能帶動全社會的技術革命和社會進步,當然也就無法持續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在拉動經濟的同時,也產生了極大的副作用——房價高企,實業萎靡。全國上下,一片怨聲載道。

這一切,房地產必須承受著。誰叫你賺了這麼多錢,造就了這麼多財富傳奇?!

被拋棄是必然,這或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是歷史的選擇。但事情總會像被裁掉的員工一樣,事到臨頭,難免還是難以接受。也許是廟堂高處已經意識到房地產的副作用已經開始越來越大,甚至達到無法抑制的地步;也許的老百姓已經忍無可忍,實在是無力支撐;也許是實業已經快要凋零,總要做最後的反抗。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如此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是難以為繼。

必須換車道了,即便還是沒找到新的車道!

自去槓桿以來,受傷最嚴重的無疑就是房地產了。作為高槓杆的商業模式,房地產天然就是要靠負債來發展的。然而,如今官方層層切斷房企的融資渠道,讓本來靠著高負債運轉的房企全面出現現金流告急的局面,就如同在高速上疾馳的車輛,突然車油被抽乾了。

結果可想而知。房地產退出經濟的歷史舞臺已經開啟了。

這樣的結局,告訴我們,某些公司的“瘦身”行動肯定只是一個開端,下一個跟風會是誰?

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